揚州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下遊北岸。春秋時期,揚州為邗國,後被吳國吞併,在此築邗城。
繼越滅吳、楚滅越後,楚國在邗城舊址上建廣陵城。
秦代在此設廣陵縣,漢代又改「廣陵」為「江都」,直到隋開皇八年(588)才改稱「揚州」。
揚州是一座風景秀麗、人文薈萃的城市。
這裡不僅有瘦西湖、個園、何園、平山堂、天寧寺、文昌閣等名勝古蹟,還盛產漆器、玉器、剪紙、雕版印刷品等傳統手工藝品。
揚州也以園林而久負盛名。
隋代開鑿運河,揚州成為南北水陸交通的樞紐。隋唐以來各代都在此興建園林。
在清乾隆、嘉慶年間,揚州園林的成就甚至超過蘇州。當時,揚州鹽商富甲一方,動用大量財力建造的園林十分奢華。
現存的園林主要有兩類:一是以自然風景為依託的園林群,即瘦西湖;二是個園、何園等私家園林。
瘦西湖位於揚州城西郊,原為唐宋時期的護城河,名「保障河」,清乾隆年間始稱「瘦西湖」。
瘦西湖清瘦狹長,寬不及百米,以自然風光旖旎多姿著稱於世,隋唐時期已經有人在瘦西湖沿岸建園。
歷代造園匠師因地制宜,沿湖建造了各具特色的園林,構成了規模宏大的園林群。
各園之間互為對景,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瘦西湖的精華部分包括長堤春柳、徐園、小金山、四橋煙雨、吹臺、五亭橋和白塔等遊覽區和風景點。
個園位於揚州城東北隅,是由清嘉慶年間兩淮鹽商商總黃應泰在明代壽芝園的基礎上重建的私家園林。
因園內廣植修竹,竹葉形如「個」字,取名「個園」。
個園氣勢宏偉,以疊石的立意精巧著稱,其中最有盛名者是以筍石、湖石黃石、宣石疊成的春夏秋冬的四季假山。
遊覽路線以春、夏、秋、冬時序循環復始。
揚州的漆器歷史悠久,漢代時已經運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明清時期,揚州漆器製作出現了骨石鑲嵌、百寶鑲嵌、平磨螺鈿等新工藝,形成了揚州漆器獨特的風格。
揚州玉雕工藝也是源遠流長,在清代,揚州曾是全國大型玉器雕琢中心。
揚州玉器具有精巧靈秀的揚州文化特徵,是南方玉雕中的佼佼者。
揚州還是剪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唐代時揚州剪紙報春已成風俗。明清時期揚州剪紙與當地刺繡結合,形成風格獨特的剪紙藝術「揚州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