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諜戰劇:兩德情報戰背後的制度之爭

2021-01-09 三聯生活周刊

近年來國產諜戰劇很受觀眾的歡迎,不管是《潛伏》《偽裝者》還是《風箏》,都獲得了不錯的口碑,這些諜戰題材多取自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這樣的重要歷史事件。

德國影視作品同樣偏愛選材真實歷史,其中有兩個時期最為常見,一個是一戰和二戰,另一個就是冷戰,前者多是關注戰爭本身和戰爭帶來的影響,而後者則更側重了東德和西德的分裂以及意識形態的對抗,這就為諜戰作品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去年,德國上映的一部諜戰劇《同樣的天空》(Der gleiche Himmel)便是取自20世紀70年代的兩德諜戰史。

《同樣的天空》的導演是德國人奧利弗·西斯貝格(Oliver Hirschbiegel),他曾經執導過根據史丹福大學監獄實驗改編的心理學電影《死亡實驗》,以及講述希特勒最後時刻的影片《帝國的毀滅》。而男主角則是飾演過《希特勒男孩》和《我們的父輩》的湯姆·希林(Tom Schilling)。

影片故事發生在1974年,當時正值美蘇冷戰的高峰期,東德和西德分屬兩個敵對陣營,雙方的情報戰驚心動魄。湯姆-希林在劇中所飾演的 Lars 是東德間諜機關的學員,被組織選中派往西德執行一項名為「羅密歐」的任務,目的是色誘西德情報機構的女秘書,以套取西德以及美國的情報。而在任務開始之前,Lars就已經接受了東德間諜教官「專業、科學、系統」的勾引女性的訓練。

二戰結束之後,美、英、法三國對德國西部進行佔領,後與蘇聯佔領的德國東部形成對峙,德國因此成為了西方陣營與蘇聯陣營對峙的最前線。同時,柏林也被戰勝國一分為四,美蘇都在這座當年納粹德國的首都派駐了大量情報人員,上演了一出出沒有硝煙但卻扣人心弦的戰爭。

影片的劇情在西德和東德展開,其中穿插著多個支線小故事,這些故事共同構建了緊繃的意識形態之爭下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的社會百態。

在西德一邊,年輕的 Lars 先是成功勾引上43歲的西德情報機關人員Lauren,但是 Lauren 後來因為重度中風而失去了利用價值。Lars隨即轉而嘗試接近劇中的另一位情報人員 Sabine,她不僅年輕漂亮,更重要的是她的父親正是美國駐西柏林情報機關的負責人。

歷史上,東德的秘密警察機構「斯塔西」(Stasi)的確向西德派出過大量間諜,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君特-紀堯姆,他在50年代被東德安全部派往西德竊取情報。紀堯姆在西德不僅加入社會民主黨,還在西德政壇一路高升,甚至在70年代成為聯邦德國總理維利-勃蘭特的私人政治助理,接觸到大量西德政府的核心情報。後來事情敗露,西德社會一片譁然,沒有人想到斯塔西竟然已經滲透到了政府最高決策層。此事還引發了勃蘭特的政治危機,這位憑藉「新東方政策」緩和了與蘇聯集團外交關係的西德總理,受此間諜事件影響被迫辭職。

而在東德這一側,60年代之前已有三百多萬東德居民逃離蘇佔區。1961年,為了防止居民繼續向西德逃竄,東德政府下令圍繞西柏林邊境修建一套全封閉的邊防系統,也就是柏林圍牆。隨著柏林圍牆的完工,東德政府還允許邊防軍直接開槍射擊非法越境者。

儘管如此,仍然有很多人強行越過柏林圍牆。東德人嘗試了各種辦法,除了直接翻越,還有乘熱氣球、挖地道、開汽車衝過邊檢站等方式。柏林圍牆完工後,有近萬人試圖越境,其中有約5000人成功到達西德。

《同樣的天空》中,有一位東德的物理老師就和幾個人一起,在一家邊境處的麵包店內挖了一條通往西柏林的地道,謀劃從地下穿越邊境。不過後來被斯塔西發現,事情敗露。歷史上曾有3000多人因為穿越柏林圍牆而被逮捕,約200人因此喪命。

在整個東歐和蘇聯,東德的斯塔西對人民監控之嚴格都是數一數二的。在其運轉的40年的時間裡,斯塔西收集了海量監控檔案,據說排列起來足足有近160公裡長。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德國電影《別人的生活》(又譯作《竊聽風暴》),講的便是這段斯塔西對東德居民監視的歷史。

體育是一個國家增強國內團結的另一常用手段。相比於經濟增長和文化建設,體育見效快、周期短,特別是個人項目。

在東德,從田逕到水上項目,體育都成了政府著力打造的宣傳工具。運動員的培養無法由個人意願決定,更多的是國家意志。如果單從結果來看,民主德國的競技體育水平的確傲視群雄:從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到1988年漢城奧運會,民主德國在獎牌榜上一直都排在前三位(除了缺席的1984年奧運會)。

影片中,Lars在東德的鄰居家有一個小女兒Klara,她在東德遊泳隊接受訓練,由於水平出色被選上參加世錦賽預選賽,並有機會代表民主德國參加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如果在奧運會上表現出色,那麼不僅小女孩Klara的命運將會改變,甚至全家人的生活都會因此登上一個新的臺階。

然而事實上,這些遊泳隊的小隊員其實都被教練逼迫服用違禁藥物。這些小女孩因為長期服藥,導致身體發育發生突變。面對前來質問的家長,教練仍然宣稱她們吃的是營養藥品,身體變化只是正常現象。

在真實的歷史中,兩德統一之後大量東德體育界的醜聞被曝光,由政府操縱、教練直接參與的濫用違禁藥物的行為在東德十分普遍。服用禁藥雖然能在短期內取得成績,但是長期來看對運動員的損害是巨大的,很多人在退役之後,身體上都出現了不可逆轉的器官損害。

違禁藥物的使用如同錯誤的制度供給,或許能夠帶來短期的增長,但無法維持長久的繁榮。西德與東德之爭其實不僅僅是體育或經濟層面的角力,同時更是制度之爭,是歐美的市場經濟與蘇聯的計劃經濟之間的較量。在二戰剛結束的20年裡,東歐和蘇聯其實都經歷過經濟的飛速發展時期,東德更是被看做蘇聯陣營中經濟發展的樣板,曾經的年均GDP增長也能夠達到7%,被稱為世界十大工業國之一。

然而,東德對西德經濟的追趕並沒有持續下去,而同時面對西德的繁榮,東德一直將其與意識形態的對抗掛鈎。在男主角Lars潛入西德之前,他的父親提醒他,不要被西德外表的繁華所迷惑,因為這些都只是馬歇爾計劃用美元堆積起來的而已。

而當Lars真正走進西德的公寓,看到全新的沙發、電視,以及現代化的裝潢,不管如何提前做好心理準備,東西德之間生活水平的巨大差距仍舊讓Lars感到驚訝和好奇。與此呈現鮮明對比的,則是在東德一家食品店門口排起的長隊,這並不是因為商品太過火爆,而是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導致的物資短缺的窘境。

根據德國經濟學家Ulrich Blum的研究,50年代初德國剛剛分裂之時,東德的人均GDP尚且能夠達到西德的三分之一,到60年代甚至達到了西德的一半。但是從70年代開始,東德經歷了持續數年的經濟下滑,到統一之時兩德的經濟差距已經無法在短期彌合。在東德41年的歷史當中,其人均GDP的最高值也僅僅相當於德國1938年的水平。

來源:Blum,Ulrich. An Economic Life in Vain Path Dependence and East Germany’s Pre-andPost-Unification Economic Stagnation. No. 10/2011. IWH Discussion Papers, 2011.

分裂和統一也是德國歷史的一大主題。德國文學巨擘弗裡德裡希-席勒曾經寫到:「德意志蘭,它在哪裡?我找不到那塊地方。」尋找「德國」的自身認同和尋求國家統一成為長期困擾德意志人的歷史問題。正如這部影片的標題所言——《同樣的天空》,東德和西德本是一家,但是二者在歷史上的分離,使德國變成了美蘇兩大陣營的決鬥場,成為了制度之爭的前沿。

從諜戰的角度看,東德強大的情報部門曾經成功滲透到西德政府最高層,獲得了大量機密情報,取得了一時勝利。但是,東德最終還是在蘇聯體制與歐美體制之間的制度競爭中敗下陣來。正如影片中穿插的1974年世界盃一樣,雖然小組賽時東德以1:0戰勝了西德,取得了一場比賽的勝利,但最後勝利捧得冠軍獎盃的仍舊是成長更為科學、體系更加完善的西德。

大家都在看這些

導師王攀的獨特「系統」讀書 | 越無知越驕傲物候志 | 清風裡的肉慾假如每一天都是告別《吐槽大會》之後,單口喜劇火起來了嗎?讓你買買買不停手的幕後「高」手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新刊「教授的權力」

相關焦點

  • 《和平飯店》的背後,是中國諜戰劇十幾年的探索
    當年,導演王扶林和編劇唐佩琳還無法規範諜戰劇的標準。直到2002年,「現代諜戰第一導演」毛衛寧拍攝了20集電視諜戰劇《誓言無聲》,播出後大熱螢屏,並橫掃飛天、金鷹兩大獎項,成為引導中國諜戰劇類型片復甦的「開山之作」。
  • 若使許攸謀見用,山河爭得屬曹家,談談官渡之戰中的情報故事
    在古今中外的戰爭史上,情報影響到優勢劣勢和主動被動的變化的事例信手可拾。建安五年的「官渡之戰」,是我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其實,官渡之戰,曹操之所以能以兵少糧缺的劣勢軍隊,打垮兵多糧足佔絕對優勢的袁紹集團,最重要的條件就是靠情報。為什麼這樣說呢?今天就和阿康同學一起來看看吧。
  • 豆瓣評分最高的諜戰劇,中俄美法四國代表性諜戰片,值得一看!
    豆瓣評分最高的諜戰劇,中俄美法四國代表性諜戰片,值得一看!什麼是諜戰片?諜戰片就是以間諜活動、地下交易活動為主題的帶有臥底行為、特務活動、情報交換、刑訊等情節的電視影片。3、《春天的十七個瞬間》豆瓣9.3高評分,是一部俄羅斯諜戰劇。描寫了1945年的春天,潛伏在德國帝國保安局第6處20年之久的蘇軍偵察員施季裡茨突然接到總部指示,要他設法查清德國黨衛軍高級軍官與美、英單獨媾和的情況,並查清與西方談判的神秘人物是誰來展開故事。該劇在豆瓣影評好評率達到了98.9%。
  • 臥底潛伏,追查身份,添加愛情戲,諜戰劇有哪些好看的情節橋段?
    文|冷絲欄目|影視文化諜戰劇在情節上存在很多相同的元素和類型,形成了固有的情節橋段,既有對某一張特務名單的追奪,又有臥底潛伏,還有圍繞身份之謎展開的故事情節,同時又有密碼諜報這些高科技的元素,在緊張的氛圍之餘還會加入愛情戲碼。
  • 電視劇排行榜:還記得那些年豆瓣評分最高的10部國產諜戰劇嗎?
    近年來播出了很多質量參差不齊的諜戰劇,有《黎明之前》和《潛伏》這樣高質量高評分的諜戰劇,也有類似《麻雀》這樣評分低的偶像諜戰劇。什麼是諜戰劇?百度百科裡是這樣定義的。諜戰劇是以間諜活動及地下秘密活動為主題、包含臥底、特務、情報交換、暴力刑訊、懸疑及愛情等元素的一類影視劇。
  • 地圖看世界;西德在兩德統一中付出的代價
    1989年8月,匈牙利政府改革打破了籠罩歐洲44年之久的「鐵幕」,受匈牙利開放邊境和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的「新思維」思想的影響,同時相較於西德,東德人民的生活還是大大不如,東德局勢急劇變化,自同年五月起,大批東德人通過匈牙利外逃至西德,10月初,萊比錫等城市相繼爆發了規模不等的示威遊行,要求政府放寬出國旅行的限制等。
  • 絕對不能錯過這幾部口碑最好的諜戰劇,哪部才能稱得上是巔峰之作
    相信大家都看過很多的諜戰劇吧,例如《風箏》、《紅色》、《懸崖》、《斷刺》等等都是比較優秀的諜戰劇。小編今天來跟你們介紹的是幾部你們絕對不能錯過的,我們來看看吧!1.《黎明之前》這部諜戰劇相信你們都看過吧,這部劇是在2010年播出的,劇中的主演有吳秀波,林永健,陸建民,海清等人。
  • 「始命必達」諜戰劇主角超七成活到劇終
    這三種只是諜戰劇主角的冰山一角。到底諜戰劇青睞擁有哪些特質的主角,又偏愛怎樣的背景設定?新京報記者梳理了《暗算》《潛伏》以來的22部諜戰劇,發現和時下劇集角色年輕化的趨勢不同,閱歷和精力都豐沛的中年人才是諜戰劇主角的主力軍,而當年十裡洋場的舊上海是諜戰的主戰場。
  • 個案背後的刑法學派之爭
    就我而言,與本罪的定性相比,更感興趣的是,這場討論之後所體現的一個更有意思的話題,即德國刑法學的主流的規範違反說和日本刑法學主流的法益侵害說的思維方式之差,不經意當中,就在這樣一個小案件當中體現出來了。  近年來,刑法學界的一個熱門話題是「學派之爭」,即行為違法性的判斷到底是以行為為中心還是以與行為相對獨立的結果為中心,其被譽為中國的「刑法學派之爭」。
  • 德國分裂了40年,東西差異已很明顯,卻為何仍能在1990年統一?
    在此後的大部分時間裡,德國是蘇、美軍事對抗的「前沿基地」。在冷戰大環境的影響之下,東、西兩個德國之間也出現了較明顯的差異。其中,東德實施蘇聯式的社會主義制度,通過高度集中的「蘇聯模式」治理國家;而西德則實施西方式的資本主義制度,憑藉西方普世文化鞏固政權。兩德分離了40餘年,以現代史的進程來看,這個時間算是比較長的。
  • 敵特直給+腦補劇情,《破局》《秋蟬》嚴重拉低諜戰劇水準
    要說潛伏者前行的光亮和溫暖,那也是《潛伏》中餘則成的初戀、共產黨員左藍,是她引導軍統情報處成員餘則成走上了革命道路。甚至何櫻都不如男二池誠的未婚妻靳香,在池誠毀家紓難幫助香港百姓、轉移愛國人士時,還默默拿出金條資助池誠。這樣的女主不要也罷。
  • 柳雲龍主演的諜戰劇排名,《勝算》只能排第三,第一名無疑是這部
    柳雲龍可謂是諜戰劇專業戶,經他參演或導演的諜戰劇數量不少,深受廣大網友的喜愛,今天,共同的世界為柳雲龍參演的諜戰劇進行了排名,看看大家能不能同意,也歡迎大家留言討論,給出自己的看法。 第一名 《風箏》(2017年播出)《風箏》是由柳雲龍執導,柳雲龍、羅海瓊、李小冉領銜主演的諜戰電視劇。
  • 抗日諜戰劇《戰金嶺》 曹炳坤、馬麗等實力主演
    網易娛樂4月23日報導 由彥小追、慄心博導演的抗日諜戰劇《戰金嶺》匯聚了曹炳坤、馬麗、武強、楊梅、任揚洋、張淞等青年主演,講述了情報員夏風,與大興安嶺土匪偽軍們鬥智鬥勇,組建武裝隊伍、尋找礦脈資料的故事。
  • 南大簡稱之爭,背後是利益之爭
    想來也是,南開大學簡稱南開,早已深入人心,又何必去爭什麼南大呢?真是有些多事。但是,搶簡稱的事並非孤例,比如「華師」,武漢市民首先會想到華中師範大學,上海市民會想到華東師範大學,廣州市民則會想到華南師範大學。要想分清,看來只能都再多一個字,簡稱為「華中師」、「華東師」、「華南師」了!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 諜戰劇泛濫的今天,《和平飯店》憑啥一炮而紅?
    掃地僧一樣的存在這燒腦和反套路的背後,都是主創團隊的心血。就是如南鐵一樣的機構在偽滿洲時期,日本就是以南滿鐵路這種看起來像公司或者運輸部門,實則是依託運輸便利,展開情報工作的機構,作為特務機關的。不過十天時間,日方的三派勢力,中方的共產黨與國民政府、土匪與外地警局,蘇聯代表與蘇共,德國人與猶太人,法國情報販子,美國代表,十多方組織混在一起。
  • 德國足球地理:王國風雲鋼鐵雄心
    德甲巨人是德國足球的豐碑與象徵,23座德甲冠軍、5座歐冠冠軍、17座德國杯冠軍,書寫了「南部之星」的光輝歷史,超卓的國內賽事統治力和歐戰賽事戰力一起奠定了其位列足壇最頂級豪門之林的地位。 慕尼黑德比的另一方則是慕尼黑1860,雖然建隊歷史悠久,但和同城老大哥的成就相比,他們實在相差太遠,慕尼黑德比的影響力也相對有限。
  • 閒暇時,最好看的五部諜戰劇幫你打發時光,為何是這五部劇?
    #劇愛經典#文|冷絲欄目|諜戰劇好看的諜戰劇確實很多,但要問哪些最好看,冷絲毫不猶豫地推薦這樣的五部諜戰劇:《潛伏》《懸崖》《偽裝者》《麻雀》和《風箏》。理由非常簡單:劇情緊湊、演員演技在線、道具和場景設置精緻,你一定不會用「快進」的方式觀看。
  • 七年之癢只剩續集撐場 盤點諜戰劇前世今生
    諜戰劇風氣之先:《誓言無聲》。這部電視劇諜戰的色彩較淡,反而是破案的色彩更濃一些,明顯是涉案劇與諜戰劇的過渡類型。它的意義主要是給後來的諜戰劇提供了一條通道:諜戰劇的市場其實廣闊得很。《誓言無聲》讓製片方看到諜戰劇的希望,於是根據文革時著名手抄本故事改編的電視劇《一雙繡花鞋》橫空出世。故事發生在50年代初的重慶,講述我黨特工清除敵方潛伏在重慶的特務組織的故事,這部電視劇拍得相當驚悚,乍一看不像是諜戰劇反而更像恐怖片,一雙詭異的繡花鞋貫穿全劇,敵我雙方的鬥爭被渲染得緊張刺激,陰森森的槍口隨時可能在主角背後出現。
  • 肖途「戰五渣」的背後是中共情報戰線遠勝國民黨的原因之一
    玩過國產優秀遊戲《隱形守護者》的玩家基本都有個感覺:男主角肖途是個「戰五渣」。在遊戲近一百個死亡結局中,肖途甚至在拿槍騎臉時都能被敵人輕易反殺,BOSS一個打不中、殺老婆倒是一槍一個。可以說肖途的「戰五渣」與社會大眾心中的情報特工的形象大相逕庭,國民黨軍統的顧曉曼反而更符合大眾對於間諜特工的印象。但鮮為人知的是,肖途的「戰五渣」正是中共情報戰線遠勝國民黨的原因之一。
  • 諜戰劇創作,正努力掙脫「類型魔咒」
    近期多部諜戰劇的持續熱播,更是透射出諜戰劇類型創作創新性的接續和延展,從其形態來看,諜戰劇類型不僅未見頹勢,反而糅合了青春、喜劇、地域文化等多種元素,製作水準日益精良,吸引了更多年齡層次的觀眾群,口碑效應和商業效益持續發酵。實際上,21世紀以來諜戰劇的形態出現了多次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