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無論歷史和文化如何變遷,婚戀觀如何轉變,相親這個模式始終沒有被廢棄,因為它是男女快速擇偶的一種方式。
只不過現代人相親,注重的點不同,有些人會看對方的經濟條件如何,有些人會從對方的言談舉止看人品,還有一些人,會直接問對方的隱私。
這種私密的問題,到底該不該問呢?
01.李小姐:私生活如何?不是評判一個女人好壞的唯一標準
都說女人的年齡在中國人的心裡,始終是一道不可跨越的坎,我剛過25歲,家裡人就開始著急,趕緊找對象吧,到了30歲就變成大齡剩女了,那時就不是你挑人家,是人家開始嫌棄你了。
他們不斷的給我安排相親對象,雖然心有牴觸,但也想著萬一碰到合適的呢?
結果碰到一個奇葩相親男,剛一見面,屁股還沒坐熱,直接開問:「你還是第一次嗎」?我震驚之餘,恨不得一巴掌乎在他臉上。
我反問:「那你還是第一次嗎」?他滿不在乎的白了我一眼:「男人是不是第一次不重要,如果女人不是第一次,那就是私生活混亂,這樣的女人我不會要的」。
真是讓我大開眼界,雖然女人的貞操很重要,可都什麼年代了,戀愛期間沒有發生關係的,還有幾個?難道不是第一次,就是私生活混亂?
女人的私生活混亂,確實是讓男人難以接受的,可認為女人沒有了第一次,就說是私生活混亂,這點真的讓人無法接受。
私生活是什麼?是個人隱私,是一個人心底隱藏的秘密,相親時就不該問這樣的問題,而且私生活怎麼樣,也不是評判一個女人好壞的唯一標準。
02.鍾先生:沒有參與彼此的過去,就不要對那個人的過去產生興趣。
任何人都不會在陌生人面前,提起那些不願提起的過去,同時也討厭被人逼問。
由於工作環境比較特殊,身邊沒有異性,在某網站註冊了會員,希望通過網絡找到未來那個她。
我跟其他男生的方式不同,他們可能同時聊很多個女生,用撒網的方式快速找到對象,我覺得找對象不是買東西,對一個人有好感,見面以後如果不合適再找下一個。
我和那女生聊了一星期,視頻時感覺挺可愛的,沒想到第一次見面,會問那麼隱私的問題。
「你處過幾個女朋友,和她們發生關係了嗎?你們是怎麼分手的」?
我尷尬地笑著說:「這是個人隱私,還是不要問了吧」。她卻不依不饒,並且說出的理由,讓人感覺特別奇葩。
「你要是想和我處對象,這些問題必須回答,以前我處的那幾個對象,沒一個好的,佔完便宜就不要我了,萬一你也是個花心大蘿蔔怎麼辦」?
我聽完她的話,直接說了句兩人不合適,拜拜。
個人隱私真的沒必要去問,也不要隨意說出自己的隱私,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心理,一旦知道了對方的過去,即使現在感情很好,也會心有芥蒂。
沒有參與彼此的過去,就不要挖對方的過去,相親看的是對方的人品,談及的是工作,未來,三觀是否契合,如果問這種隱私的問題,會讓人特別尷尬。
03.相親時問對方隱私問題,不尊重對方也出賣了自己的情商
現在人的擇偶觀相對都比較成熟,也比較現實,經濟條件和對方的人品,要一併通過才會考慮是否發展成戀愛關係。
但不管怎麼樣,如果你選擇了相親這種方式找對象,第一次見面就要給對方留下好印象,問及對方的隱私問題,不但會讓對方反感,還造成了尷尬的局面。
那些想知道對方隱私的人,其實他們在意的是對方的人品,可是通過這種直接提問的方式,你就能真正了解了嗎?
那些能告訴你個人隱私的,無非兩種人:一種是想騙你的,告訴的都是你心裡想要的美好答案,誰也不會傻到說自己不好。
第二種:過去的隱私是自己的心病,並且也因這個隱私讓自己的戀愛之路受挫,急切的希望對方能夠理解和接納。
想要知道對方的人品,不是通過對方口述,而是通過多次的接觸,在生活中去了解,去觀察,去感受,你才能知道對方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是否真正適合自己。
初次見面,看彼此是否有眼緣,說話能不能聊到一起,有沒有共同語言,而這種直接問對方隱私的行為,是一種自私的心理,同時也是情商非常低的表現。
懂得說話的分寸,才能給自己的人品加分,懂得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對方的好感。
我是麗姐,你有情感故事,就來找我。點擊上面關注,看別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