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開幕。省長馬興瑞代表省人民政府作工作報告。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這份關乎高質量發展、緊扣民生脈搏的報告中,都有哪些突出的「中山元素」?記者第一時間帶你先睹為快。
(記者 夏升權 攝)
關鍵詞:區域發展新格局
報告原文: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和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
解讀:繼去年2月份黨中央、國務院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後,年中,省委、省政府又印發《關於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侷促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的意見》,對全省發展總體格局進行了規劃,提出以功能區戰略定位為引領,加快構建形成由珠三角地區、沿海經濟帶、北部生態發展區構成的「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其中,中山既是珠三角核心區成員,又屬沿海經濟帶城市。省委賦予中山「三個定位」——建設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的支撐點、沿海經濟帶的樞紐城市、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一極,充分體現了中山在區域協調互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大交通
報告原文1:推動珠三角核心區優化發展,完善跨珠江口通道和珠三角城際軌道網絡規劃。
報告原文2:開工建設黃茅海通道、南沙至中山等高速公路。
解讀:推進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我省2020年任務圖中的重點,也是中山今年要打好的關鍵戰役。在跨珠江口通道中,正在火熱建設的深中通道是最受關注的工程。按照目標期限,深中通道將於2024年通車,並有望提前完工。而無縫連接深中通道的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項目將於今年開建、2024年完工,中山與作為廣州城市副中心的南沙也將更加密切。
在珠三角城際軌道方面,中山正加快推進廣州18號線延伸至城市核心區,提升與廣佛極核聯通水平;積極謀劃推進廣中珠澳高速鐵路建設,全面融入國家高鐵網。值得一提的是,中山還在大力謀劃推進深圳地鐵33號線延伸,為「深中同城」再築交通要道。
關鍵詞:深中產業合作
報告原文:謀劃建設深圳—中山產業拓展走廊、珠江口西岸高端產業集聚區。
解讀:依託深中通道規劃建設深圳—中山產業拓展走廊,聯動珠海、江門打造珠江口西岸高端產業集聚區。這是中山產業發展的大機遇大利好。為了更好把握未來五年的黃金期、機遇期、窗口期,中山正大力推進城市環灣布局、向東發展,打造支撐未來發展的重大產業平臺,深入挖掘與深圳產業、創新的契合點,吸引深圳高端創新資源和成果有序轉移。同時致力推進珠中江一體化,共同培育壯大世界級產業集群。
關鍵詞:中山科技大學
報告原文:積極推進深圳理工大學、大灣區大學、中山科技大學、天大喬治亞理工深圳學院等籌辦工作。
解讀:這或許是報告中最令中山市民振奮的內容。高等教育體系不完善、缺少高水平一流大學,一直是中山教育盛名之下的一處「心病」。隨著中山科技大學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這一瓶頸即將全面破題。我市已選址翠亨新區東部臨海區域,積極籌建中山科技大學,擬借鑑西湖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的辦學模式,力爭在中長期建成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創新型、研究型科技大學。上月,中山科技大學籌建辦公室正式揭牌,將在市高水平大學建設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具體負責中山科技大學的申報、人才引進、專業學科規劃、校園規劃建設等工作。
關鍵詞:新能源開發
報告原文:加快近海風電場開發建設,推進海上風電規模化發展。
解讀:在中山創業紮根、茁壯成長的明陽智慧能源集團,始終堅持創新引領、自主研發不動搖,憑藉自主創新攻克了強颱風區海上風電開發的世界性技術難題,以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推出5—10兆瓦全球最大、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半直驅抗颱風型大型海上風電機組,佔領世界海上風電制高點,實現了海上風電的高效、經濟、安全和規模化開發,努力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高端裝備產業創新中心,打造世界級海上風電和海工裝備高端產業集群。
當然了,省政府工作報告中與中山有關的亮點還遠遠不止這些。欲知詳情,敬請留意後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