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全腦開發、照相記憶、波動速讀·、超強大腦這些字眼,你是不是覺得又玄又虛?
是的,很多家長、老師在未接觸時會覺得過於神奇,直接否定其作用,也做到不信、不聽、直接批評,也有不少家長會半信半疑,專門去查過很多資料,目的就是為了說服自己不相信它們!
結果,已經成為全腦開發眾多家長中的一員。
如果你要問我,能相信嗎,究竟效果如何,為什麼神奇等問題。我的答案是——不偏聽偏信,理性對待,大膽嘗試,實踐出真知。
前天有位天津的趙先生給我打電話,對他印象深刻,期望疫情儘早過去,可以相識,和趙先生的閒聊中打動我的有以下方面:
趙先生對於孩子的學習真的很上心,從他的隻言片語中可以發現是位好父親,每天會帶孩子出門走走,增進父子關係,在家則時常陪伴學習,共同成長,偶然得知全腦耳機對孩子有用,堅持聽了一個月,做過蒙眼訓練,對孩子出現的透視、感知加強的效果,從不信轉變成每天查找相關資料,到這次的電話交談,發現他做了很多功課,從小白到慢慢探索,害怕讓孩子錯過最好的學習方法,害怕孩子沒有學習方向,特意讓自己多學習,多接觸, 好掌握大方向去指引孩子,也好掌握孩子的學習進度。
附近大大小小的機構,但一周一次,在家不複習,效果不佳,可是機構對訓練過程隻字不提,孩子說的有模糊不清,家長始終不知孩子的學習進度和效果,在家也無法輔導,所以他產生出來學習的想法,真是位好父親。
第二位家長則是從閃卡中得到更多的感悟,她說讓我先接觸全腦開發的是家長們的閒聊,讓她有興趣學習全腦課程主要是三個方面:
1)宮格板,孩子通過只看一兩遍的瞬間照相記憶,能夠快速還原宮格上的內容。
2)閃卡,通過閃卡,孩子們拓展了知識,知道了很多常識、認識了很多文字和瓜果蔬菜等。
3)串聯記憶,一副二三張卡片串聯的故事,孩子能夠記憶出整個故事,說出每張卡片內容,打散了也能重新正確排序,重要的是孩子有時會自由自由組合卡片,說出自己的小故事,既鍛鍊了說話寫作能力,還讓孩子的思維開拓。
如果想要在家中嘗試學習,請儘可能堅持 ,哪怕一周只帶孩子學習一兩次也好。
聊到這,我們需要來了解一下全腦開發究竟是什麼?
全腦開發---我個人認為全腦就是右腦+左腦組合,除了基本的蒙眼訓練上的高感開發、培養記憶方面的照相記憶和提高閱讀速度。
1.HSP高等感知開發
教會老師如何用系統的正確的方法開啟孩子的腦屏成像功能,讓孩子能夠蒙著雙眼以腦波來看任何物體,甚至用觸覺、嗅覺或聽覺分辨不同的事物。並且能夠讓孩子在高等感知力、超級直覺力、記憶力、創造力、想像力、注意力、觀察力、情商智能、自信心和藝術品位等綜合性素質方面得到倍數的提升。
2.照相記憶&過目不忘
照相記憶,過目不忘課程利用的是右腦的圖像處理能力,讓學生擺脫死記硬背的痛苦。無論是大段的文字,還是一幅幅的圖片,只要當學生想記住它們時,都可把它們轉化成圖像攝入腦海,就像照相機拍照一樣,把內容在大腦中定格成一幅圖,長期保存在記憶裡。需要時,腦海中的圖像便浮現在眼前。讓你的孩子擁有最強大腦,學習效率顯著提高,自信心倍增,瞬間變學霸。
3、過耳成誦(過耳成誦訓練通過前期專注力訓練緩解孩子以下問題:1、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容易走神,愛有小動作;
2、學習效率低,作業拖拖拉拉,做題慢;
3、記憶力差,單詞,課文記不住;
4、不愛讀書,或讀書慢,理解能力差,缺少想像力;
5、做題馬虎,大題不會做,小題總出錯
4、波動速讀波動速讀是一種快速高效,簡便,實用的閱讀方法。運用這種方法閱讀時,學生大腦中出現的更多動態圖像和聲音,並非單純的文字。而人類對於此類信息的記憶是非常快速、高效。經過專業訓練可以讓孩子每分鐘達到千字以上,讀一遍,孩子的理解。記憶在80%左右。這一閱讀速度相當於普通人平均閱讀速度的近十倍,用這樣的速度來閱讀文字資料,學習知識,或處理信息,必將為學生節省大量時間!
小小建議:
1.全腦開發,蒙眼識字、閃卡學習在國外很普遍,大家可以抱著開放的心態大膽嘗試。
有人批判這種學習方式對孩子大腦有害,那是危言聳聽。
倒是看太多電視,那是對孩子大腦真有害……
2.相信點滴堅持的力量,別花費太多時間,孩子的成長字典裡我們需要關注的還有很多。
3.如果是閃字卡,一些詞需要幫孩子簡單解釋一下意思,比如「渲染」 ;英文可以在閃示時,快速說出中文釋義。如果是百科類卡片,我們可以列出幾條簡短有趣的關鍵點幫孩子做知識拓展。
比如,名畫卡-蒙娜麗莎
1)達文西所作
2)藏於羅浮宮
3)實際尺寸比想像中小,讓很多人"大跌眼鏡",哈~
4)各個角度看都是微笑著的
5)神馬?!蒙娜麗莎竟然沒有眉毛
4.複習是很重要一環,孩子學得很快,如果不注意複習舊卡,仍然會忘記。
5.閱讀,閱讀,閱讀!多點時間親子共讀。
最後,咱們一起做些理性思考:
誠然,對於快速記憶,右腦開發,我們很容易聽到反對與批判的聲音。但只有實踐之後才能知道真正效果。
不實踐,沒有發言權!
我知道,光是一篇文章 ,你一定沒看過癮呵,我會加油寫文,希望在未來的短文裡繼續講解噠。
育兒工作,我們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