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應急救援領域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實施方案》,在預防與應急準備、災害事故風險隱患調查及監測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救災三大領域分別明確了需要由省級、市縣級分別承擔及共同承擔的事項和相應支出責任。
研究制定省級應急救援領域地方性法規、規章、規範性文件和標準、技術規範,省級應急救援規劃編制,全省性總體應急預案和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專項應急預案編制,以及由省級直接組織的應急預案演練等,確認為省級財政事權,由省級承擔支出責任。市縣研究制定應急救援領域地方性法規、規章、規範性文件和標準、技術規範,區域性應急救援規劃編制、應急預案編制,以及市縣組織開展的應急預案演練等,確認為市縣財政事權,由市縣承擔支出責任。
省級應急指揮中心建設與運行維護,省級應急物資儲備,確認為省級財政事權,由省級承擔支出責任。國家和省級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建設與運行維護,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建設,國家級和省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確認為省與市縣共同財政事權,由省與市縣共同承擔支出責任。同時市縣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應急物資儲備、應急避難設施建設,為市縣財政事權,由市縣承擔支出責任。
全省統一的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為省與市縣共同財政事權,由省與市縣按照職責分工分別承擔支出責任。其中,省級主要負責省級部門信息系統軟硬體配備及維護;市縣主要負責本級信息系統軟硬體配備及維護。
省級部門開展的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對市縣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協調服務和監督檢查,省級部門直接組織的安全生產巡查、安全生產和消防考核、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安全生產行政審批以及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工礦商貿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事項,為省級財政事權,由省級承擔支出責任。
市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事項,為市縣財政事權,由市縣承擔支出責任。
省級部門直接組織開展的全省性應急普法及宣傳教育培訓工作,確認為省級財政事權,由省級承擔支出責任。
市縣組織開展的應急普法及宣傳教育培訓工作,確認為市縣財政事權,由市縣承擔支出責任。
全國和省級災害事故風險調查評估和重點隱患排查,確認為省與市縣共同財政事權,由省與市縣按照職責分工分別承擔支出責任。其中,省級主要負責省級部門直接開展的跨市災害事故風險調查評估與隱患排查、數據質量核查、全省性風險區劃和防治區劃編制相關支出,以及省級為國家災害風險事故隱患基礎資料庫提供數據支撐的相關支出;市縣主要負責本行政區內災害事故風險調查評估和隱患排查、數據質量核查、風險區劃和防治區劃編制相關支出,以及市縣為國家災害風險事故隱患基礎資料庫提供數據支撐的相關支出。
國家和全省性自然災害、安全生產及火災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確認為省與市縣共同財政事權,由省與市縣按照職責分工分別承擔支出責任。其中,省級主要負責省級部門直接實施的全省性自然災害、安全生產及火災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支出;市縣主要負責本行政區內自然災害、安全生產及火災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應急信息員隊伍建設支出。
煤礦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重大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處理、重大自然災害調查評估,國家或省啟動應急響應的特別重大和重大災害事故應急救援救災,確認為省與市縣共同財政事權,由省與市縣共同承擔支出責任。
其他由市縣負責的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處理、自然災害調查評估,災害事故應急救援救災等,確認為市縣財政事權,由市縣承擔支出責任。
此外,跨區域調動救援隊伍,按照「誰調動、誰補償」的原則承擔相應支出責任。根據「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著力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來源: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