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要這樣做,英語簡單的基礎題,不在提筆思考,只是把曾經做過的題目,用目光掃一掃就過。難道這些題目你已經會做了,還是已經有信心,在中考的基礎題上不丟分。不是說複習時要全面認真,不留死角嗎?你這樣做不是與複習的要求背道而馳嗎?
筆者認為:當英語基礎題已經經過全面複習和打磨,並且沒有出現死角的時候,複習的時間和速度就需要開始要發生變化,以適應最後一個月的複習計劃安排。英語基礎題型在這個時候的複習,基本已經做過最少三到五次相同的題型,甚至已經到了,一出這個類型的題型,就基本能夠知道考察什麼知識。這個時候基礎題已經不是複習的重點,只是需要快速的在腦海中浮現所學內容就好。
複習上也變成求「快,對,量」的複習節奏。「快」是速度,代表的是提升的英語複習節奏。「對」指的是英語基礎題的準確率,已經做過相同的練習很多次,準確率的提升是必然的。「 量」指的是積累和反覆的數量。到了最後階段,基礎題,三秒到五秒一題是非常正常的,甚至一看題目,就知道答案也是很正常的。這個時候,複習基礎題求快,因為時間寶貴呀。每一科的複習時間都不多,有效率最重要。
為什麼一定要把曾經做錯的題目,進行重新思考和解答。不是已經修改和講評過了嗎?已經更正過的題目還有什麼需要看的地方嗎?修改的時候不是已經做了筆記嗎?這樣的回頭再看,有什麼作用?
筆者認為:在中考英語複習過程中,有些做錯的題目,可以一看就過,有些題則必須引起重視。一看而過的錯題,不是不會做,而是因為粗心大意沒有認真做題造成的,下次注意些就能做對。而引起重視的題目,則真是不會做,或者是在理解上還存有問題。
這些題,是中考前必須解決的。因為筆者發現:很多學生在做某一類英語題中,如果第一次做不對,修改好,記下了筆記,畫下了易錯點後,在當時的情況下的確能理解。但是如果過了一段較長的時間後,學生沒有再看過這類題型時,再做相同的題目,發生同樣錯誤的機率還是非常的高。這些錯誤可以說是,某些學生複習的盲區,不是說學生沒有努力去學,而是在記憶和理解上,還需要不斷的反覆進行強化。這樣才可以在不斷重複中突破自己的知識難點。
所以筆者認為:最後一個月的英語複習可以分為兩大塊,已經掌握的知識點講究速度和效率。易錯的和沒有掌握清楚的,求突破和理解,不留複習盲點。其實這個方法,在其他科目的複習上也非常實用,很多時候,中考複習的方法都具有一定的通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