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記憶可以再生,你會將它轉移嗎?

2020-12-14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如果無頭渦蟲的記憶可以再生,那這些記憶存儲在哪裡?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9日消息,記憶研究一直是科學的前沿,但也是一個奇怪的領域。20世紀50年代,在美國密西根大學,原本默默無聞的心理學教授詹姆斯·麥康奈爾(James McConnell)利用渦蟲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並由此一舉成名,登上了新聞頭版。這些渦蟲之所以令麥康奈爾著迷,不僅因為它們具有「真正以突觸相連的神經系統類型」,還因為它們有著「強大的再生能力……在最極端的條件下可以被切成多達50塊」,而每個部分都能再生成「一個完整的、功能齊全的有機體」。

在早期的實驗中,麥康奈爾通過電擊配合閃爍的燈光來訓練這些渦蟲,就像巴甫洛夫一樣。最後,只需要用燈光照射就可以使渦蟲產生收縮反應。然而,當他將渦蟲切成兩半的時候,有趣的事情發生了。有頭部的那一半渦蟲長出了尾巴,它保留了訓練的記憶,這還是可以理解的;令人驚訝的是,只有尾巴的另一半渦蟲長出了頭部,但也保留了訓練的記憶。麥康奈爾開始思索,如果無頭渦蟲能再生記憶,那這些記憶存儲在哪裡呢?如果某些記憶可以再生,那能否將其轉移呢?

最後,儘管《暖暖內含光》對記憶科學進行了異想天開的描寫,但這部電影可能無意中發現了一個正確的前提

也許可以。瑞典神經生物學家霍爾格·海登(Holger Hyden)在20世紀60年代曾提出,記憶儲存在神經元細胞內部,尤其是核糖核酸(RNA)中。RNA是負責傳遞信息的分子,能從脫氧核糖核酸(DNA)那裡獲得指令,利用核糖體生成蛋白質。麥康奈爾對海登的研究產生了興趣,他切下經過訓練的渦蟲的一部分,移植到未經訓練的渦蟲身上,試圖檢測一種他稱為「記憶RNA」的假想分子。他的目標是將RNA從一隻渦蟲轉移到另一隻渦蟲上,但在移植時遇到了困難。他轉而採用一種「更驚人的組織轉移方式,即『同類相食』」。渦蟲也剛好是同類相食的,因此麥康奈爾只需要把受過訓練的渦蟲混合起來,餵給那些沒有受過訓練的同類。渦蟲缺乏可以完全分解食物的酸和酶,所以麥康奈爾希望一些RNA可以整合到這些取食同類的渦蟲中。

令人震驚的是,麥康奈爾的研究結果顯示,未經訓練的渦蟲通過食用受過訓練的渦蟲,其學習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其他實驗中,他訓練渦蟲穿越迷宮,甚至開發了一種從訓練過的渦蟲身上提取RNA的技術,以便將其注入未經訓練的渦蟲體內,從而實現將記憶從某一動物傳遞給另一動物。在1988年退休後,麥康奈爾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他的工作成果被安排在教科書的邊角,作為一個奇怪但具有警示意義的故事。許多科學家只是簡單地認為,像渦蟲這樣的無脊椎動物是無法被訓練的,這使得麥康奈爾的工作很容易被忽視。麥康奈爾還在自己的期刊《蠕蟲信使文摘》(The Worm Runner 『s Digest)上發表了一些研究成果,以及科幻幽默故事和漫畫。不過,故事的結局並不美妙,沒有多少人對重複他的發現感興趣。

儘管如此,麥康奈爾的工作在近年來得到了某種復興,一些富有創新精神的科學家開始重新關注這一問題,比如美國塔夫茨大學專門研究肢體再生的生物學家麥可·萊文(Michael Levin),他以現代化和自動化的方式複製了麥康奈爾的渦蟲迷宮訓練實驗。萊文把一條渦蟲的尾巴切掉,通過向切口發射生物電,促使渦蟲重新長出了一個頭。這一實驗使渦蟲重新流行起來,萊文也被冠以「年輕的弗蘭肯斯坦」的綽號。萊文還向太空發射了15塊渦蟲碎片,最終只有一塊返回,奇怪的是,它長出了兩個頭。「太令人驚訝了,」萊文和他的同事寫道,「在水中再次切開這隻雙頭渦蟲,又一次導致了雙頭表型。」

大衛·格蘭茲曼(David Glanzman)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神經生物學家,他最近正在從事另一個很有前景的研究項目,與麥康奈爾的渦蟲記憶實驗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格蘭茲曼的實驗室用的不是渦蟲,而是主要與海兔(Aplysia)有關。這類可愛的軟體動物受到神經科學家的偏愛,因為它們具有相對簡單的神經系統。海兔是一類體型較大的海蛞蝓,可以在水中遊動,具有波狀的肉鰭。

2015年,格蘭茲曼對教科書中的記憶理論進行了試驗。該理論認為,記憶儲存在連接神經元的突觸中。他的團隊試圖在海兔身上創造並抹去記憶。通過周期性地溫和電擊,訓練海兔延長防禦性的避縮反射(在受到觸摸時,海兔的虹吸管會收縮)。在訓練之後,研究人員觀察到,海兔體內感覺觸摸的感覺神經元和觸發虹吸管反射的運動神經元之間,生長出了新的突觸。訓練後這些神經元之間聯繫的增強似乎證實了記憶儲存在突觸連接中的理論。格蘭茲曼的研究小組還試圖斷開神經元之間的突觸連接,以消除訓練的記憶。結果發現,這些海兔隨後確實表現得好像失去了記憶,這進一步證實了突觸記憶理論。在研究人員對海兔進行「提醒」電擊後,他們驚奇地發現,神經元之間迅速形成了不同的、更新的突觸連接。然後,這些海兔表現得它們好像記起了之前忘記的敏化訓練。

如果記憶在這種重大的突觸變化中能持續存在,即使通過訓練產生的突觸連接消失,並且由完全不同的新突觸取而代之,記憶也可以保留下來,那記憶也許並不是真的存儲在突觸中。這個實驗就像電影《暖暖內含光》(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裡的場景一樣。這部電影在某種程度上表明,記憶永遠不會完全消失,即使是那些似乎早已被遺忘的人和地方,也總是有可能尋回些許記憶。

但是如果記憶不是存儲在突觸連接中,那它們存儲在哪裡呢?格蘭茲曼提出了一個不太流行的假設:記憶可能儲存在神經元細胞的細胞核中,在那裡,DNA和RNA序列構成了生命過程的指令。DNA序列是固定不變的,因此生物體的大部分適應性來自靈活的表觀遺傳機制,即根據環境條件或壓力(有時涉及RNA)來調節基因表達的過程。如果說DNA是印刷好的樂譜,那RNA誘導的表觀遺傳機制就像即興的剪輯和重排,可能指引了學習和記憶。

也許記憶存在於由RNA引起的表觀遺傳變化中。格蘭茲曼的團隊將目光投回海兔,對它們進行了兩天多的訓練,以延長虹吸管收縮反射。然後,他們解剖了海兔的神經系統,提取了參與形成訓練記憶的RNA,並將其注射到未經訓練的海兔體內,然後在一天後進行學習測試。研究團隊發現,來自訓練供體的RNA可以誘導學習,而來自未經訓練供體的RNA則不起作用。他們將一種記憶從某一動物轉移到另一動物身上,儘管有點模糊,但又確定無疑。他們用強有力的證據證明,RNA是記憶轉移的媒介。

現在,格蘭茲曼認為,突觸是激活記憶的必要條件,但記憶是通過表觀遺傳變化編碼在神經元的細胞核中。「這就像沒有手的鋼琴家,」格蘭茲曼說,「他可能知道如何演奏蕭邦,但他也需要雙手來練習記憶。」

美國塔夫茨大學保羅·艾倫探索中心的科學家道格拉斯·布萊基斯頓(Douglas Blackiston)對昆蟲記憶進行了研究,結果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他想知道蝴蝶是否還記得其作為毛毛蟲的生活,於是,他將毛毛蟲暴露在乙酸乙酯的氣味中,然後輕微電擊,使其對乙酸乙酯產生厭惡情緒。之後,這些毛毛蟲蛹化,幾周後變成成年蝴蝶。此時研究人員再次測試它們對厭惡訓練的記憶。令人驚訝的是,成年蝴蝶居然能記得這些厭惡的反應。但是,它們怎麼記住的呢?在蛻變成蝴蝶之前,毛毛蟲身體變成了一團細胞質湯。「重構是災難性的,」布萊基斯頓說,「畢竟,它們正在從爬行機器向飛行機器轉變。不僅是身體,整個大腦都需要重新連接。」

我們很難研究昆蟲活體蛹化過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但有一部分毛毛蟲神經元可能一直存在於所謂的「蕈形體」中,這是許多昆蟲觸角附近的一對嗅覺結構。換句話說,一些結構仍然保留了下來。「這不是(細胞質)湯,」布萊基斯頓說,「也可能是湯,但裡面有一些小塊。」在蛹化過程中,神經元幾乎都經歷了修剪,剩下的少數神經元與其他神經元斷開,它們之間的突觸連接在這個過程中被溶解,直到它們在蝴蝶大腦的重構過程中與其他神經元重新連接。與格蘭茲曼一樣,布萊基斯頓也用手做了一個類比,他說:「就像一小群神經元手牽著手,然後鬆開,四處移動,最後與新大腦中的不同神經元重新連接。」布萊基斯頓推測,如果記憶真的被保存下來的話,那它可能就存儲在蕈狀體的神經元中。蕈狀體是唯一已知從毛毛蟲傳遞到蝴蝶的結構。

最後,儘管《暖暖內含光》對記憶科學進行了異想天開的描寫,但這部電影可能無意中發現了一個正確的前提。格蘭茲曼和布萊基斯頓認為,他們的實驗不僅為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帶來了希望,使受損神經元的修復成為可能。至少在理論上,這些神經元可以在合適的RNA引導下,找回丟失的記憶。(任天)

相關焦點

  • 如果可以有前世的記憶,你是否願意被喚醒,做一個再生人!
    首先再生人指是「靈魂」的「輪迴轉世投胎」現象,就是記得自己前生前世的事,姓甚名誰,家住哪裡,父母是誰,怎麼死的。「再生人」現象有個例,也有群體現象,全球最大規模的再生人群體現象,出現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的坪陽鄉。你聽說過「再生人」嗎?你相信「靈魂轉世」嗎?這一讓人匪夷所思的情境,通常只會出現在電影大片的故事情節裡,讓人不敢相信!
  • 有感┃人類記憶細胞13歲後停止再生
    任何的學習都要建立在記憶的基礎上,而寶貴的記憶期,確是有其時間性的,錯過永不再來!我們是讓孩子記憶人類最高度的文化智慧結晶,作為人生的生命背景呢?還是讓孩子每天記憶光頭強、灰太狼這樣無聊膚淺的動畫片為生命背景呢?總是有人會這樣認為,孩子還小,要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一聽說要讓孩子讀經,首先就是想當然的認為孩子會不快樂。
  • 如果頭胎是個兒子,你還想再生二胎嗎?
    之前在一起聊天問起有沒有生二胎的打算,她連連搖頭說沒有,家裡老人都催無數次了想讓再生一個,可就怕二胎再生一個兒子出來,以後要準備兩份彩禮、兩套房子,養不起啊,乾脆就不生了!但事實上,周圍好多寶媽頭胎是兒子的,很少有選擇再生一個。問起原因並非是因為重男輕女,而是害怕萬一再生一個兒子,經濟壓力太大。而頭胎是女兒的則沒這個顧慮,二胎是個兒子,剛好湊成兒女雙全;二胎是個女兒,孩子既有了玩伴,也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 你的記憶會被別人刪除嗎?
    從這個發現出發,科學家們逐漸揭示出大腦記憶的秘密:記憶會在海馬進行編碼,然後再存儲到額葉中,而長期之前的記憶,比如十幾年前,則會分布於額葉,頂葉、內側顳葉和顳葉外側。所以,如果要消除一個人的記憶,只需要精確地破壞這些大腦區域就可以了。不過這個代價畢竟太大,而且做完手術之後的人只能送去篩沙子、挖煤。所以科學家們又研究了一些比較人畜無害的。
  •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可以自己好的嗎?
    謝謝你這麼好看還關注我 再生障礙性貧血可以自愈嗎? 再生障礙性貧血不能自愈,需要通過治療才能緩解症狀。再生障礙性貧血主要是由於患者的自愈功能再次出現了實質性問題,對於再生障礙性貧血,需要有實施骨髓移植,才能儘量的大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穩定患者的生存狀態。再生障礙性貧血是沒自愈的可能性的。 一般都是如何治療再生障礙性貧的?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血液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病。
  • 肺癌轉移中存在再生譜系和免疫介導的削減
    肺癌轉移中存在再生譜系和免疫介導的削減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3 10:23:18 美國斯隆-凱特林研究所Joan Massagué、Dana Pe』er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肺癌轉移中存在再生譜系和免疫介導的削減
  • 去澳大利亞旅遊,如果你的時間充裕,就將它全部消磨在雪梨吧!
    去澳大利亞旅遊,如果你的時間充裕,就將它全部消磨在雪梨吧!到達雪梨( Sydney)已經入夜,一路行車觀賞雪梨夜景,我到預訂的酒店,安頓下來好好休息一下。雪梨是這條路線的最後一站,整理好心情,準備在這裡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吧!
  • 患者想知道:什麼是癌細胞的浸潤和轉移?我也會轉移嗎?
    我們經常看到檢查報告中會出現這樣一個詞語:浸潤和轉移,讓我們不知其所以雲!事實上:癌細胞的浸潤轉移往往就是惡性腫瘤最重要的特徵,這也是臨床上那麼多治療腫瘤患者失敗和導致其死亡最主要的原因!那麼到底什麼是癌細胞的浸潤和轉移呢?事實上,浸潤和轉移是癌細胞兩種不同的病理過程。
  • 語文的記憶助攻,你會了嗎?
    可以將其形象編碼,比如「而」想到兒子,「何」想到荷花,「乎」想到呼吸,「乃」想到牛奶,「其」想到棋子,「且」想到茄子,「若」想到李若彤,「所」想到「廁所」,「為」想到了佟大為,「焉」想到煙。如果在記憶時,通過朗讀和理解,這些詞就可以記住,可以不用刻意用編碼。 如果回憶時想不起來,可以圈出來複習強化,或者將編碼聯想進畫面裡。
  • 權威測試:你適合再生一個嗎?
    有時你會想要個大家庭嗎,就像以前四世同堂那種大家庭?A 是的,會很美好,總有人可以聊天, 從不會孤單。4分B 不想!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以前那樣的大家庭肯定是比較好的,因 為他們有情結,但作為一名年輕的媽媽,我並不想家人幹擾我做決定。
  • 如果你在路上撿到了蘋果手機,你會選擇關機嗎?
    【如果你在路上撿到了蘋果手機,你會選擇關機嗎?】如果你在大馬路上看到了一臺蘋果手機,而且是最新款的iPhone11。你會選擇關機嗎?一般來說有些人可能小心思作祟,想佔小便宜,因此會默默的將該手機揣到懷裡並且關機。
  • 斷頭真渦蟲能將記憶轉存到再生大腦
    當它蛇一樣的小腦袋和脖子被切掉之後,它的身體將會重新長出一個大腦,而且能夠快速的再學習它丟失的技能。這種真渦蟲一直都被用於研究它的再生能力。 真渦蟲被切除腦袋之後,不僅會重新長出腦袋,記憶也不會消失  這種黃色的真渦蟲經常被用於研究它們的再生能力 研究人員們通過測量真渦蟲在設定條件下到達食物的時間來測試它們的記憶。
  • 如果三胎政策全面放開,你敢再生一個嗎?
    表妹不願意再生三胎,因為婆婆不出錢不出力,現在竟然在一旁指手畫腳的催他們再生。哪有那麼舒服的做奶奶呢?表妹說好好講三個女兒培養長大,女兒就是她畢生的財富。現在有很多生了二胎,但是還想多子多福的,那麼他們還是會選擇生三胎的;而有的因為意外孩子去世的或者是孩子殘疾不健康的,那麼父母會考慮再生一個,以至於讓孩子多個伴;更有人認為人多力量大所以要趁年輕多生孩子。
  • 幻想成真:科學家證明動物之間記憶轉移可行
    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14日報導,加州大學科學家用電刺激海蛞蝓,海蛞蝓連續兩天經受輕微電擊,然後將它們的腦物質轉移到其它未經受電擊的海蛞蝓體內後,後者對電線的反應如同經受過電擊一般。結果表明,記憶可以通過物理注入手段轉移。
  • 話題討論:作為父母,「如果可以選擇孩子的性別」,你會選擇嗎?
    ,生了女孩兒而懊惱 ,那麼如果可以選擇生孩子的性別你會使用嗎 ?02如果可以選擇生孩子的性別,你會使用嗎 ?這樣就等於:其實你要的並不是一個孩子, 你想要的只是一個工具, 一個可以完成你未完成的夢想, 可以讓你在家庭中更加有地位一些
  • 鞋底用的再生膠,你選對了嗎
    現在很多橡膠鞋底廠家為了降低原料成本,都開始在橡膠鞋底中添加再生膠,或是全部使用再生膠。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大部分廠家都是用環保型或無味型再生膠生產橡膠鞋底,對於其他的卻沒有要求。但在實際的生產中,由於不同種類的橡膠鞋底的性能需求不同,所用的再生膠也大不一樣,如果您正在使用再生膠生產橡膠鞋底,那麼再生膠你選對了嗎HYL4Y11YYQ?市面上的橡膠鞋底種類很多,對於再生膠原料的性能需求各不相同。
  • 在斬首和化蛹為蝶中被移植的記憶
    文章來源:Marco Altamirano|利維坦(ID: liweitan2014)如果一條無頭蠕蟲可以重生記憶,那麼記憶是儲存在何處?如果記憶可以再生,你會轉移記憶嗎?這之後,神經外科醫生懷爾德·彭菲爾德(Wilder Penfield)在對癲癇患者的手術中發現,顳葉對於記憶的存儲至關重要。當給予一定的電刺激或者化學刺激時,兩個神經細胞之間的突觸傳遞會增強,有時甚至會出現新的突觸。也許增強的突觸或形成的新突觸,可能就是保存了新記憶。
  • 金斯瑞科普|用基因編輯刪除記憶,科幻片裡的場景即將成真嗎
    圖片來源:電影《記憶裂痕》劇照相信這樣的場景你一定不會陌生,在多數科幻小說、電影中,消除記憶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它也只是存在於虛擬世界而已,不過,你知道嗎?基因cbp編碼一種轉錄共激活蛋白,它具有組蛋白乙醯轉移酶活性,對神經元興奮性和記憶形成至關重要。該實驗組選擇了cbp作為目標基因,嘗試實現投射與作用恐懼記憶有關的神經迴路中的特異性基因敲低。
  • 再生纖維素纖維是莫代爾嗎 再生纖維和莫代爾是什麼關係
    再生纖維素纖維是莫代爾嗎 再生纖維和莫代爾是什麼關係 2017-11-23 11:49:10 來源:全球紡織網 再生纖維素纖維是莫代爾嗎,再生纖維和莫代爾是什麼關係
  • 我腦中的橡皮擦:如果記憶消失,愛也會消失嗎
    「他跟我分手了,我什麼都沒了,還不如就此忘了他……」可是如果真的給你的腦海一塊橡皮擦,你想擦掉哪,你捨得擦掉哪?丟了記憶的我們,還能完整嗎?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比生離更痛苦的是死別,比死別更殘忍的是丟掉了愛的記憶與能力。失憶,是家人的痛苦無奈,是過去自己的迷失,它本身遠比表面輕鬆兩個字更加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