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把藝人拉入最溫暖的生活場景,讓素人觸摸到最樸素的時尚夢想,《變身總動員》不僅在討論時尚,也在反思時尚。
文 | 黎河
蝦條、麥麗素、泡麵……當傳送帶上的物件依次進入觀眾的視線,沒有大費周章的遊戲,也沒有嬉笑怒罵的爭吵,一場關於時尚的討論才剛剛開始。
從11月5日起,愛奇藝明星改造素人節目《變身總動員》上線,沈夢辰搭檔劉維現場主持,每期一位藝人擔當騎士團,與馬薇薇、春楠、方家翊、楊梓鑫組成的魔法團,一起為素人進行定製化的變美改造。
這裡沒有濾鏡
只有每個人最平凡的亮眼瞬間
如果說這檔節目是一次「變身總動員」的話,那麼大部分時間其實在講「變身前傳」。
通過傳送帶上的百件私人物品,不管是迷你背背佳,還是雙眼皮貼,或是楊穎模特時期的面試本和各種雜誌,它們聚集在一起講述了人與時尚,人與人之間那種微妙的情誼,為觀眾呈現了明星嘉賓靚麗形象背後看不見的簡單美。
相較於其他節目中藝人需要承擔的「功能性」作用,《變身總動員》的藝人不需要頻繁地做遊戲,他們僅僅需要的是做自己,還原最本身的生活狀態。
節目中,藝人從未曝光的100件私人物品都將一一公開,出現在傳送帶上。其中既有適用於懶人化妝的「印章眉粉」,也有堪稱敷面膜神器的「削黃瓜機器」,這些接地氣的小物件把藝人拉回到最普通的生活場景。
除了讓明星回歸到普通人,在《變身總動員》裡普通人也能變得耀眼。
平常毫不起眼的助理「橘子」已經與楊穎一起工作了近十年,平常工作的時候,她不怎麼注重個人形象,穿著打扮舒適為主。在首期節目中,楊穎化身造型師,為素人和其他嘉賓及主持人進行穿搭改造。轉眼間,「橘子」的再度出場卻變身一個走路帶風的溫柔職業女性。此外,周潔瓊為素人一分鐘畫眉,林允「跪地」為素人做美甲,在親密互動中,產生微妙的化學反應。
在《變身總動員》裡,時尚不再是一件離普通人一場遙遠的、嚴肅的事情。
能夠看到,節目正在回歸到對「人」的塑造,基於每個人內在性格的尋覓和變身,才能真正觸摸到時尚的本質。就像「橘子」的整體改造,在化妝師春楠看來,她的日常工作是嚴肅的,但人物自身又是比較溫柔的風格,所以打算給她打一點點粉色的腮紅,塗一點睫毛膏。
在現實的時尚語境中,每個人或許充滿高光,但這都是充滿濾鏡的。更可怕的是,一些時尚題材的綜藝節目也在加劇這種有色鏡片對大眾的覆蓋。我們追求千篇一律的髮型和口紅色號,我們沉浸在當季最火熱的織物和色調,但什麼是最適合我們的呢?
號稱時尚的節目,曾在不停地加速時尚的衰落。其中既有本土城鄉人群之間的審美差異和階層誤解,又有東西方時尚權謀者對於中國當代流行文化的誤判。各方合力之下,與大眾接觸最緊密的時尚題材節目便容易成為一場集體假嗨。
只見「時尚」不見人,成了這些節目的通病。
《變身總動員》的可貴之處在於它願意回到最溫暖的場景,通過娓娓道來的方式講好每一個與時尚相關的抉擇。無論是明星還是普通人,他們都能無差別地對內在世界有著獨特的領悟,同時與中國的普眾現實建立了真切的聯繫。
不追風,有治癒
時尚該有「不一樣的聲音」
百件私人物件中,上了年歲的舊物格外搶眼。
在節目中,楊穎帶去了許多自己使用長達10年之久的物品,包括像睡衣、拖鞋、毛巾等日常使用頻率較高的日用品。其中那條紅色毛巾,使用年齡高達7、8年,已經洗到發硬、起球,她卻還在使用,「你們知道嗎?毛巾真的是越舊越好用,因為新的容易掉毛。」
「你為什麼不扔掉啊?」主持人劉維問。「為什麼要扔掉啊,又沒有壞。」楊穎的回答一下讓人陷入了對時尚的反思。
真正的時尚弄潮兒並不會唯新至上。在消費主義的洪流面前,在縱容消費者喜新厭舊的心理方面,快時尚品牌責無旁貸,而超快時尚更是火上澆油。包括環保消費、理性消費等在內的價值觀念都會顯得黯淡無光。但微弱就不發光了嗎?《變身總動員》的出發點正是在幫助大眾以更健康的姿態重新認識消費。
真正的時尚不是被潮流推動的空洞漂亮的包裝,而應該是回歸平凡中再見到的非凡,真正的「奢華」也不在其價格,而應在其所代表的精神,《變身總動員》正在帶領我們遠離消費主義的流水線,比如楊穎對於物品的使用場景都真實地展現了這一特點。
那件被楊穎保存了10年的花點睡衣,甚至被主持人劉維吐槽說難看得像「窗簾」,即便被穿到商標出線頭,楊穎還是捨不得扔掉。「這件衣服,他們每個人都穿過的。」
原來時尚還具有治癒功能,通過時尚的小物件的串聯,《變身總動員》具有了治癒意義,因為每一件東西裡面都包含了它的主人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比如楊穎說到自己的睡衣和拖鞋,雖然穿了很多年,但是因為這些物品的特殊性,連結了她和朋友之間的情感,所以顯得尤其珍貴。
當被問到合作那麼久,有沒有因為彼此而哭過時,兩人第一次出現了分歧:楊穎搖頭說沒有見過「橘子」哭,但是「橘子」卻說「有」。有一次在青海做公益項目,楊穎生病難受得在醫院打點滴,橘子說,「我就偷偷哭了,只不過她不知道,怕她看見(我哭)更難受。」聞言楊穎不禁當場落下淚來。
十年的工作夥伴,讓她們不僅僅「同事」,原來《變身總動員》不僅能夠讓外表華麗變身,還能重新打開心扉。她們之間的陪伴、經歷和成長都娓娓道來。
從知識到情感,這檔節目沒有陷入把時尚單單理解成某一件華麗的商品,而是回歸到生活本身,既有實用的生活小百科,也有對世界新的感悟。正是通過這些手段,時尚的維度在擴展,在發出「不一樣的聲音」。
的確,在這樣一個速朽的時代,與物質相關的一切東西,不管經典與否,新舊與否,只要它一亮相,就已經過時了。只有最真摯的情感,無論是對人還是對物,它們都會長存。
人需要的物質生活總是有限的,更高的追求必然是精神層面的。在紛雜喧囂的當下,讓自己內心一直保持一個聲音,便是做自己。在未來的節目中,希望《變身總動員》依然會圍繞著對生活方式的探討,以時尚為橋梁,傳遞更為深刻的生活美學。
不僅有內容創新
「時尚題材」裡還有美好生活
《變身總動員》第一期上線後,目前登上6個微博熱搜,1個抖音熱搜和全網9個熱搜。時尚似乎是永不過時的話題,但這檔節目又顯得那麼不一樣。
不論是韓國早期的《get it beauty》還是國內《我是大美人》《美麗俏佳人》,儘管側重點上略有偏重,但如今在綜藝市場中,形象改造類節目已成為一個獨特類別,而《變身總動員》的推出則具有類型的獨創性,在形式和主題上完成了較大的升級。
在錄完這期《變身總動員》之後,「橘子」倒是真的去了趟東京。對於這次「變身」,她表示很感謝:「(楊穎)讓我改變一下自己,嘗試平時不一樣的穿衣風格,覺得很開心,然後也變美了。」
在節目形式上,通過各種形式和元素的融合,這檔節目既有暖心的訪談,又有驚豔的改造;既有陳舊的私物,又有華麗的衣裳。《變身總動員》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也幫我們最樸素的夢想找到了路徑,或許像「橘子」一樣觸手可及的改變才是打動屏幕前用戶的關鍵所在。
近年來,在一些短視頻平臺上,一些趕海的視頻異常火爆。生活在內陸都市的年輕人都沉浸在我們「未曾經歷的生活」中無法自拔。事實上,時尚於我們同樣如此,我們總是看見聚光燈下的亮麗,但從未把它與自己的生活掛上鉤。但在《變身總動員》中,我們看時尚的弄潮兒們怎樣專業的解構時尚,對於更多年輕人也像一種「情緒手術」,能不斷地釋放他們的壓力。
在後全球化時代,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以及社交媒體興起,人們每天要面對大量的碎片化時間和碎片化信息,每個人在網絡空間的個體價值和焦慮被放大,單一文化和審美取向也就自然不再受到追捧。
能夠看到,這檔節目不僅探討時尚,也嘗試引領時尚。
在主題價值上,節目不僅還原出明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理性探討潮流元素,倡導理性消費和環保消費等價值理念,更多的其實是傳遞積極的生活態度。
在節目中,縱使我們的目的是想要幫助素人變身,但卻絲毫不見物慾橫流的影子。通過邀請嘉賓進行訪談,剖析藝人的百件私物,共同探討與生活的相處之道。難得的是,節目整體以演播室訪談形式呈現,最大的創新也在於,通過對話進一步串聯起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強聯繫,最大程度引發用戶共鳴。
用真誠回應每個普通人的痛點,用生活智慧治癒人心,也是這檔節目真正打動人的地方。
當「美好生活」成為大眾消費的主題詞,伴隨節目的一路熱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加關注生活本身、拒絕不理性消費。如果每個消費者都能秉持可持續性時尚理念,適當控制自己的欲望膨脹,以及選擇最合適自己的風格,我們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才有可能成為一種「真正的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