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新驅動的轉型升級期,我國工業各大行業的發展都急需工業工程專業人才。作為浙南閩北贛東地區唯一一所綜合性大學,溫州大學於2002年開設工業工程專業,向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2019年底,溫州大學獲批8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工業工程專業位列其中。
「精益求精,改善永無止境」是工業工程的原則,本期報導帶你了解溫州大學工業工程專業。
■我省地方高校同類專業中唯一省優勢特色專業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工業工程學科在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又進一步推動了工業工程學科的茁壯成長。溫大工業工程專業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迎來了近20年的高速高質發展。
記者了解到,溫大在2002年開設工業工程專業,從2005年開始招收本科生。經過短短幾年時間發展,該專業實現質的突破,於2009年立項成為溫州大學重點專業,並於2013年「晉級」為溫州市重點建設專業。隨後,溫大工業工程專業迎來飛躍式發展——2014年入選浙江省「十二五」特色專業,2017年入選浙江省「十三五」特色專業,2019年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目前浙江省地方高校中共有12個工業工程類專業點,溫大工業工程專業是其中唯一的省優勢特色專業。
為了能讓工業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掌握現代管理方法、先進工程技術,符合社會用工需求,溫大設定了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據介紹,溫大工業工程專業以服務地方區域產業為宗旨,培養既具備紮實的機械工程和計算機技術知識,又掌握現代管理科學與系統工程理論方法,能熟練應用工業工程知識對現代製造及服務系統進行規劃、設計、評價和創新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畢業0-5年內擔任生產管理員、精益專員,畢業5-10年內出任製造總監、供應鏈經理,畢業10年以上升任執行長、高級管理諮詢師……溫大工業工程專業還對人才的職業發展路徑作出了詳細的規劃。清晰明確的發展路徑為學生指明了未來發展方向,也為學生們制定了人生不同階段的「小目標」,助推學生們走入社會後逐步實現人生價值。
■雄厚的師資力量為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升提供有力支撐
學科的全面健康發展,與專業師資隊伍發揮「領頭羊」作用密不可分。據統計,溫大工業工程專業現有專任教師17人,其中擁有高級職稱的13人,博士佔比高達82.35%。近三年,該專業教師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13項(其中重點項目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0項(其中重大項目1項),市級重大科研項目2項,發表工業工程相關的SCI/EI論文63篇。
值得一提的是,溫州大學副校長薛偉正是工業工程專業的帶頭人與負責人。薛偉系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同時擔任著國家級雷射加工機器人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主任、浙江省機械製造系統與自動化工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主任等諸多社會職務。「機電工程學院擁有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教學資源豐富,師資力量雄厚。教授、副教授傾力傳道授業解惑,支持本科教學工作。」薛偉表示。
薛偉進一步介紹,為了滿足智能製造戰略下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人才需求,機電工程學院構建了適應區域產業智能製造轉型升級的工業工程智造人才培養模式——依託區域產業資源的有效轉化,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實現具備「智造系統設計、運行控制和分析評價」三大工程能力的工業工程「智」造人才培養模式。
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在實踐中不斷得到檢驗:2016年,溫大工業工程專業參與完成的教學成果獲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近三年獲得省和國家的教改項目獎項三項。
■實踐教學成果豐碩 學科競賽成績在全省同專業中名列前茅
與此同時,溫大機電工程學院還創建了與區域產業深度融合的一體化工程實踐教學平臺,工業工程專業通過構建「基礎-綜合、認知-創新、專業-職業、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的五層聯動工程實踐教學平臺,建立了浙江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5家龍頭企業組成的校外實習基地,形成基於區域產業資源有效轉化的優質教學資源。
薛偉告訴記者,該專業還將實踐案例融入專業編寫的教材中,目前已有4部國家級規劃教材,3部浙江省重點教材和新形態教材。其中的《工業工程概論》由薛偉主編,曾獲評浙江省重點教材、「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
「工業工程專業創新實踐了『創-用』融合的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方式。」溫大機電工程學院副院長姜銳補充介紹,該專業非常注重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自我價值實現途徑。如以創新到創業、創新轉應用的「創-用」融合為導向,形成學生參與校企項目、創新創業訓練實踐和學科競賽等多元形式的創新能力培養體系。2018年1月,該專業學生吳鈺瑩和李永超參加全國工業工程應用案例大賽,最終榮獲三等獎,同臺競賽者包括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學生。該項賽事是目前國內工業工程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比賽。
在全國工業工程應用案例大賽中獲獎,只是該專業學生參與實踐、提升創新能力的一個縮影。據統計,該專業學生近三年學科競賽參與率高達87%,獲國家級獎項10項,省部級獎項32項,參加的比賽包括中國大學生工業工程與精益管理創新大賽、全國工業工程應用案例大賽、全國高等學校智慧機器人創意大賽、浙江省挑戰杯等,學科競賽成績在浙江省工業工程專業中名列前茅。
■近三屆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到99.10%
溫大工業工程專業的學生畢業後,都有哪些就業方向?浙江省教育評估院對畢業生的調查結果顯示,該專業近三屆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到99.10%,明顯高於全省本科專業平均值。畢業生主要就職於國企、外企及大型民企,其中世界500強企業與中國民營500強企業的就業比例接近40%。
姜銳舉例介紹,2005屆畢業生張文進是其中一名優秀畢業生代表,他如今擔任世界500強企業奧託立夫(上海)管理有限公司的精益生產經理,負責中國區8家工廠的精益推行,同時擔任《精益製造》期刊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高校工業工程專業教指委常務理事等社會職務,曾輔導過30多家工廠的價值流分析、設計與改進,主導推行了40多個精益改善項目。
與張文進同年畢業的王培建,利用在大學期間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白手起家創辦了上海衡寶成套電氣有限公司。通過多年努力,該公司如今已成為一家經營高低壓成套電氣產品的大型電氣供應商。
統計調查還表明,溫大工業工程專業畢業生就業後,得到了聯想集團、吉利集團、英格索蘭公司、平安銀行、格力電器等知名企業的一致好評,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總體評價較高。寧波興茂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因為該專業6名畢業生在企業內具有突出工作表現,於2017年出資在溫州大學設立了「TSE」教育基金,設置特優班集體和特色班集體等獎項,獎勵實習實踐表現優異的學生及班級。
除了直接就業,還有不少畢業生選擇考研繼續深造。該專業近三年平均升學率為15.52%,升學專業與原專業一致或相關的比例高達100%,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溫州大學歡迎對工業製造領域感興趣的高考生們,未來加入工業工程專業大家庭,共同迎接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期,在我國工業發展各大行業中大展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