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大工業工程專業:培養精益求精的「智」造人才

2020-08-27 溫州大學

在創新驅動的轉型升級期,我國工業各大行業的發展都急需工業工程專業人才。作為浙南閩北贛東地區唯一一所綜合性大學,溫州大學於2002年開設工業工程專業,向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2019年底,溫州大學獲批8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工業工程專業位列其中。


「精益求精,改善永無止境」是工業工程的原則,本期報導帶你了解溫州大學工業工程專業。


■我省地方高校同類專業中唯一省優勢特色專業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工業工程學科在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又進一步推動了工業工程學科的茁壯成長。溫大工業工程專業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迎來了近20年的高速高質發展。


記者了解到,溫大在2002年開設工業工程專業,從2005年開始招收本科生。經過短短幾年時間發展,該專業實現質的突破,於2009年立項成為溫州大學重點專業,並於2013年「晉級」為溫州市重點建設專業。隨後,溫大工業工程專業迎來飛躍式發展——2014年入選浙江省「十二五」特色專業,2017年入選浙江省「十三五」特色專業,2019年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目前浙江省地方高校中共有12個工業工程類專業點,溫大工業工程專業是其中唯一的省優勢特色專業。

為了能讓工業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掌握現代管理方法、先進工程技術,符合社會用工需求,溫大設定了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據介紹,溫大工業工程專業以服務地方區域產業為宗旨,培養既具備紮實的機械工程和計算機技術知識,又掌握現代管理科學與系統工程理論方法,能熟練應用工業工程知識對現代製造及服務系統進行規劃、設計、評價和創新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畢業0-5年內擔任生產管理員、精益專員,畢業5-10年內出任製造總監、供應鏈經理,畢業10年以上升任執行長、高級管理諮詢師……溫大工業工程專業還對人才的職業發展路徑作出了詳細的規劃。清晰明確的發展路徑為學生指明了未來發展方向,也為學生們制定了人生不同階段的「小目標」,助推學生們走入社會後逐步實現人生價值。


■雄厚的師資力量為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升提供有力支撐


學科的全面健康發展,與專業師資隊伍發揮「領頭羊」作用密不可分。據統計,溫大工業工程專業現有專任教師17人,其中擁有高級職稱的13人,博士佔比高達82.35%。近三年,該專業教師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13項(其中重點項目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0項(其中重大項目1項),市級重大科研項目2項,發表工業工程相關的SCI/EI論文63篇。


值得一提的是,溫州大學副校長薛偉正是工業工程專業的帶頭人與負責人。薛偉系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同時擔任著國家級雷射加工機器人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主任、浙江省機械製造系統與自動化工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主任等諸多社會職務。「機電工程學院擁有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教學資源豐富,師資力量雄厚。教授、副教授傾力傳道授業解惑,支持本科教學工作。」薛偉表示。


薛偉進一步介紹,為了滿足智能製造戰略下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人才需求,機電工程學院構建了適應區域產業智能製造轉型升級的工業工程智造人才培養模式——依託區域產業資源的有效轉化,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實現具備「智造系統設計、運行控制和分析評價」三大工程能力的工業工程「智」造人才培養模式。

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在實踐中不斷得到檢驗:2016年,溫大工業工程專業參與完成的教學成果獲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近三年獲得省和國家的教改項目獎項三項。


■實踐教學成果豐碩 學科競賽成績在全省同專業中名列前茅


與此同時,溫大機電工程學院還創建了與區域產業深度融合的一體化工程實踐教學平臺,工業工程專業通過構建「基礎-綜合、認知-創新、專業-職業、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的五層聯動工程實踐教學平臺,建立了浙江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5家龍頭企業組成的校外實習基地,形成基於區域產業資源有效轉化的優質教學資源。


薛偉告訴記者,該專業還將實踐案例融入專業編寫的教材中,目前已有4部國家級規劃教材,3部浙江省重點教材和新形態教材。其中的《工業工程概論》由薛偉主編,曾獲評浙江省重點教材、「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

「工業工程專業創新實踐了『創-用』融合的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方式。」溫大機電工程學院副院長姜銳補充介紹,該專業非常注重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自我價值實現途徑。如以創新到創業、創新轉應用的「創-用」融合為導向,形成學生參與校企項目、創新創業訓練實踐和學科競賽等多元形式的創新能力培養體系。2018年1月,該專業學生吳鈺瑩和李永超參加全國工業工程應用案例大賽,最終榮獲三等獎,同臺競賽者包括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學生。該項賽事是目前國內工業工程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比賽。


在全國工業工程應用案例大賽中獲獎,只是該專業學生參與實踐、提升創新能力的一個縮影。據統計,該專業學生近三年學科競賽參與率高達87%,獲國家級獎項10項,省部級獎項32項,參加的比賽包括中國大學生工業工程與精益管理創新大賽、全國工業工程應用案例大賽、全國高等學校智慧機器人創意大賽、浙江省挑戰杯等,學科競賽成績在浙江省工業工程專業中名列前茅。


■近三屆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到99.10%


溫大工業工程專業的學生畢業後,都有哪些就業方向?浙江省教育評估院對畢業生的調查結果顯示,該專業近三屆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到99.10%,明顯高於全省本科專業平均值。畢業生主要就職於國企、外企及大型民企,其中世界500強企業與中國民營500強企業的就業比例接近40%。


姜銳舉例介紹,2005屆畢業生張文進是其中一名優秀畢業生代表,他如今擔任世界500強企業奧託立夫(上海)管理有限公司的精益生產經理,負責中國區8家工廠的精益推行,同時擔任《精益製造》期刊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高校工業工程專業教指委常務理事等社會職務,曾輔導過30多家工廠的價值流分析、設計與改進,主導推行了40多個精益改善項目。

與張文進同年畢業的王培建,利用在大學期間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白手起家創辦了上海衡寶成套電氣有限公司。通過多年努力,該公司如今已成為一家經營高低壓成套電氣產品的大型電氣供應商。

統計調查還表明,溫大工業工程專業畢業生就業後,得到了聯想集團、吉利集團、英格索蘭公司、平安銀行、格力電器等知名企業的一致好評,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總體評價較高。寧波興茂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因為該專業6名畢業生在企業內具有突出工作表現,於2017年出資在溫州大學設立了「TSE」教育基金,設置特優班集體和特色班集體等獎項,獎勵實習實踐表現優異的學生及班級。


除了直接就業,還有不少畢業生選擇考研繼續深造。該專業近三年平均升學率為15.52%,升學專業與原專業一致或相關的比例高達100%,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溫州大學歡迎對工業製造領域感興趣的高考生們,未來加入工業工程專業大家庭,共同迎接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期,在我國工業發展各大行業中大展拳腳。

相關焦點

  • 溫州大學工業工程專業:培養精益求精的「智」造人才
    目前浙江省地方高校中共有12個工業工程類專業點,溫大工業工程專業是其中唯一的省優勢特色專業。  為了能讓工業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掌握現代管理方法、先進工程技術,符合社會用工需求,溫大設定了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 聯想集團啟動"紫領工程",培養新IT時代智造人才
    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早在2017年印發的《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中就指出,「領軍人才和大國工匠緊缺,基礎製造、先進位造技術領域人才不足,支撐製造業轉型升級能力不強。」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類人才到2025年的缺口預計達到950萬人。時代迫切需要一批既了解生產製造流程,又具備AI、雲計算、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人才隊伍。
  • 產教融合培養「湖南智造」藍領人才
    眾多職業學校為「湖南製造」「湖南智造」添磚加瓦,與湖南產業發展同頻共振,為全國各產業輸送有作為有擔當的「技術藍領」。一年半以前,這裡還是一片機械滿地的破敗廠房;一年半以後,這裡已成為魚翔淺底、書香滿園的希望熱土。
  •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智能製造學院:技術引領先進,智造開創未來
    ◆校級重點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具有裝備製造行業自動化系統裝配、調試、維護等崗位必備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專門知識,掌握智能製造設備操作與維護、安裝調試與編程,銷售與技術服務,智能製造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調試
  • 李雙壽:面向智能製造的工程教育創新探索|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
    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新的教育方針,對加強勞動教育做出重要部署「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人才培養,特別是在智造強國的新時代背景下,已經從三好「德智體」轉向五育並舉「德智體美勞」。
  • 鴻碩智能加碼工業富聯晉城智造谷
    工業富聯在晉開闢新業,以國家「新基建」戰略為背景,以科技服務賦能能源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以「研究開發、應用示範、人才培養、創新創業」為基本方針,推進「兩中心一基地」項目落地,通過產學研圍繞新材料、智能裝備、高新技術孵化、教育體驗+人才培養一體化等產業打造國家產業轉型示範區。
  • 【預告】第十二屆工業工程應用與推廣及人才培養研討會暨工業工程專業暑期教師培訓班
    各有關單位 : 為了推進工業工程的發展,擴大工業工程在企業的應用,產學研結合,促進工業工程人才培養,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及其工業工程分會定於
  • 溫大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 助你成就時尚人生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該專業廣泛開展與國內服飾設計公司和創新創業平臺的校企合作,形成了專業教學與產業緊密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近年來,溫大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發展迅速,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 清華大學工業工程專業本科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工業工程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複合型創新人才,並致力於提高工業與服務系統效 率,改善人們的工作與生活質量,推動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進步。 工業工程專業畢業學生應當具備如下的能力和素養:1.
  • 孫立成:重振工業輝煌 打造「濟南智造」品牌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謝瑋 濟南報導  今天下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加快建設工業強市動員大會,號召全市上下儘快行動起來,聚焦打造「智造濟南」,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推動先進位造業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 「一汽豐田杯」第二屆全國工業工程與精益管理創新大賽成功舉行
    天津2019年5月27日 /美通社/ -- 5月25日-26日,以「精益求精、強國創新」為主題的2019年「一汽豐田杯」第二屆全國工業工程與精益管理創新大賽總決賽在天津大學舉行。大賽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工業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聯合主辦,旨在圍繞「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理念,落實黨中央關於「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貫徹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部署,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入推進工業工程和精益管理方法技術的普及與運用。
  • 解碼粵式智造「關鍵密鑰」:流水線工人變身大城工匠,技能人才已達...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隨著近年來廣東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越來越多的數位技術、智能科技被應用到生產領域,廣東正經歷一輪由新技術引領的「智造」洗禮。 在佛山維尚家具的工業4.0生產線,大數據與智能製造隨處可見。每塊木料隨機生成二維碼,從木板的開料、切割再到封邊,幾乎每一道工序都實現了自動化。一件定製家具從網上預約到安裝完畢,最長不過1個月時間,極大地壓縮了交貨周期。
  • 南方科技大學設計智造學院開展研究生新工科課程講座
    李勇華結合自己的成長之路以及智能產業的發展趨勢,表示,未來企業更需要的是具備多學科融合能力的「系統架構師」,單一的知識結構無法應對工業4.0時代的需求。李勇華說:「從來沒想過高校裡面真的會出現『系統設計與智能製造』這樣一個專業,企業對於這種模式培養的具有綜合性學科交叉知識和能力的人才渴求已久。」。
  • 智造頭條:工信部推進網絡數據安全,華為鴻蒙主要用於工業
    未來,中心將凝聚區域內外的製造企業、技術專家、行業專家、高等院校等,通力合作、互促共進,搭建裝備智能製造的政、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共享智能製造創新技術,促進智能製造人才培養和職業培訓等。4.【創新灣區融合模式,清新智造園在深召開推介會】日前,「清遠清新—智能製造產業園」粵港澳大灣區(深圳)推介會暨新聞發布會在深圳舉行。
  • 全力辦好一流工程教育 加速培養卓越工科人才
    世界金融危機後,中國更加堅定了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乃至「智造強國」和「中國創造」轉型的堅強意志。 美國:變革中的美國高等工程教育大力倡導培養工科人才的5方面能力,即動手設計研究、跨學科學習體驗、創新創業、全球化視野和服務學習。2005年美國工程院發表的《培養2020的工程師:為新世紀變革工程教育》提出了「大工程觀」概念,要求學生通過通識教育追求工程機會,倡導工程學位+(人文學科+社會與管理科學等)+企業聯合培養,鼓勵通過開發「以問題為中心」的實踐性課程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 長江商學院智造創業MBA怎麼樣,申請需要什麼條件?
    做「山寨」的誘惑實在太大,很多企業缺乏核心技術的積累。雖然科技人才創業的時代到來了,但是科技人才普遍缺乏商業智慧和商業眼光。事實上,創新也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包括科技創新、管理理念創新,社會創新等。因此,中國的硬體科技創業,製造業的科技創業、創新,需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提升技術;二是提升商業智慧;三是多要素的生態體系,要以耐心去支持和孵化這些企業。
  • ...培養卓越工程師人才的搖籃—瀋陽工業大學,與材料科學與工程...
    該專業培養從事材料成型工藝及設備的設計製造、科學研究、科技開發、運行管理和市場營銷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該專業培養學生掌握材料成型與控制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備寬廣的機械、材料、電子和計算機技術的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
  • 長沙:打造「智造之城」 推進高質量發展
    以製造業為立市之本的長沙,不斷以智能製造統領產業轉型升級,正通過打造「智造之城」,闖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徑。高位謀劃種下智造「種子」對於這座因「工」而強的城市來說,長沙智能製造的嗅覺敏銳。三一重工「18號廠房」被譽為「最聰明的廠房」,可裝配出30多種工程機械設備,5分鐘即可下線一臺挖掘機;夢潔家紡的智能生產線上,從一堆蓬鬆的棉花到產成一床床潔白的被芯僅需不到3分鐘……從啟動智能製造企業試點工作至今,長沙「智造」力量不斷加入生力軍,截至目前已有668家智造試點企業,其中「國字號」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和專項項目數量達
  • 「智造·讓生活更美好」 2019年中國智能製造百人會年會暨智造百強...
    X 「智造·讓生活更美好」2019年中國智能製造百人會年會暨智造百強榜高峰會「智能製造實踐之路」工作推進會(擬)·讓生活更美好」2019年中國智能製造百人會年會暨智造百強榜高峰會貫徹製造強國戰略
  • 專業介紹:工業工程
    但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的分類中,工業工程並不屬於工學門類,而是屬於管理學門類,而且還有一個專業大類叫做工業工程類,這個專業大類下包含了120701工業工程、120702T標準化工程和120703T質量管理工程。從專業代碼上看,工業工程類的另外兩個分支學科還是特設專業,特設原本不在常規專業目錄裡,它的出現有兩方面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