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京交會上,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攜國際醫療部中醫特色診療專家團隊首次整體亮相。從去年3月正式成立一年多時間以來,國際醫療部亮點迭出,日前與北青旅合作迎來第一批中醫藥養生旅遊的遊客,更是其新推出的得意之作。健康管理、養生旅遊、餐飲藥膳、傳統文化等多元素與中醫藥碰撞,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成為外籍人士了解中醫藥、體驗中醫藥的窗口。東直門醫院國際醫療部副主任孟祥奇說:「國際醫療部是中醫院對外交流的窗口,中醫院服務貿易需要打造自己的"國際範兒"。」
預約就診很「吃香」 讓患者享受中醫
東直門醫院國際醫療部並不是北京市中醫院第一家國際醫療部,早在2009年6月廣安門醫院就成立了國際醫療部。據了解,成立前該醫院外賓就診量僅為80-100人次/年,2011年外籍患者就診量達到1562人次,2012年外籍患者就診人次達1899人,近幾年更是翻了幾番。孟祥奇笑言:「國際醫療部是相當"火"的,患者需求量大於醫生輸出量。」東直門醫院外籍患者數不少,成立了國際醫療部後更是增長迅猛。
在東直門醫院國際醫療部診療區裡,各候診區沒什麼人,但各診室的醫生卻忙得熱火朝天,很少有空閒的。孟祥奇介紹,前來這裡就診的患者都是要事先預約的,目前是通過現場、電話和微信幾種預約方式。這種就診方式在國外很普遍。事實上,這種預約就診的方式也適合中醫,中醫望聞問切本身就需要花上一定時間,且要能坐得住,靜得下心,醫患有時間進行深入溝通。這裡的國際醫療部就有明確規定,醫生診斷加治療時間至少要1個小時,而這在人滿為患的公立醫院是不可能實現的。孟祥奇說,儘管國際醫療部成立時間不久,但門診量還不算少,外籍患者佔比日漸增多。現在特需門診量一天超過300人,體檢中心每天也有50-60人,推拿診療中心會員已過200人,每天來就診的也不下30人。外籍患者對這種預約就診看中醫的方式還是很享受的,並希望能增加網絡預約方式。
為體驗式中醫點「贊」 切身療效能說話
來東直門醫院國際醫療部看診的外籍患者,有經人介紹慕名而來的,有從媒體網絡上獲悉的,有通過使館、領事館推介的,還有參與官方活動來體驗的。孟祥奇說,這裡面不乏不了解中醫或是未曾接觸過中醫的,但來到這裡體驗中醫藥後都不禁點「贊」。「國外患者求醫很注重專家水平、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中醫講經絡穴位、精神氣血,他們聽不懂,但是通過針灸、推拿、藥浴等診治手段,是能直接感受到的,用療效來說話,這是提高他們對中醫藥認可度的很好途徑。」孟祥奇認為,中醫藥為外籍患者服務,以中醫傳統治療為特色,更要注重體驗式引導。
在推拿診療中心,一名中醫推拿大夫講述了自己的兩次診療經歷。有一位患有長期失眠的荷蘭人,和家人來京旅遊,聽說獨具一格的中醫,對所謂中醫推拿很是好奇,就抱著嘗嘗鮮的心態來體驗一把。卻不想,躺在診療床上,推拿師推拿到一半時竟睡過去了,且睡得很沉。他在醒來後激動不已,而後辦理了會員,進行後續治療。還有一位新加坡籍馮女士腸胃功能不好,長期被腹瀉毛病所困擾,只要一吃生冷食物就腹瀉不止,此前在新加坡看了醫生,但療效一般,病症並沒有得到改善。後來經人介紹,將信將疑來到國際醫療部進行治理,這裡的中醫師主以推拿按摩,輔以針灸和中藥,進行了大概30次推拿,兩個多月時間症狀基本消失,這著實讓她驚嘆不已。
多元素融合 職業化管理給中醫藥加分
中醫藥發展不僅體現在醫療服務上,更體現在文化內涵的延伸中。今年5月,東直門醫院國際醫療部與北青旅合作迎來第一批中醫藥養生旅遊的遊客,中醫養生旅遊的成功開發成為他們新近的得意之作。「入境遊中中醫藥養生旅遊將會是"香餑餑"。」孟祥奇對此前景很看好。
據了解,東直門醫院國際醫療部早在成立之初就醞釀著將外籍患者入境遊與中醫藥相結合,5月終於修成正果。參與中醫養生旅遊的患者,除參觀北京旅遊景區外,還將到國際醫療部感受中醫特色診療技術,體驗脈象儀、經絡儀等中醫診療設備,嘗試中醫體質辨析,掌握自身體質對應的調養方法,聽聽名老中醫的養生保健知識,了解中醫藥歷史人物故事和經典技法溯源,還可以到藥膳餐廳品味藥膳文化,去中藥植物園認識中草藥,到中藥房參觀中藥湯藥、顆粒、膏方製作流程等等。
「健康管理、養生旅遊、餐飲藥膳、傳統文化諸多元素與中醫藥的碰撞,相信會讓國內外患者耳目一新、回味無窮。」孟祥奇表示,當然,醫療旅遊作為中醫藥發展衍生出來的新板塊,同醫療管理不同,術業有專攻,這需要引進專業化的職業經理人,未來中醫藥還會有更多元素添加進來,比如說精細化醫療引導服務、各診療區域特色化服務、完善個性化健康管理、增加醫患互動環節等等,這些都是未來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