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平平歷史。今天小編想給大家介紹一位特立獨行的詩人以及他的一生代表作,一首經典的詠梅詩。梅花是「花中四君子」之首,凌寒盛開,傲雪獨立,裝點著冬日的寂涼。在歷代的詩人中,也不乏有許多愛梅喜梅的詩人。比如,陸遊「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王安石「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等等都是流傳已久的千古名作。但要說道最特殊的一位詠梅詩人,一定是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了。他對梅的喜愛,可謂是到了痴迷的地步。他一生未娶,號稱以梅為妻。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詩人以及他的一首代表作《山園小梅》。
這位詩人的名字是林逋,字君復,人稱和靖先生,北宋初年著名隱逸詩人。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據宋沈括《夢溪筆談》記載:「林逋隱居杭州孤山,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雲霄,盤旋久之,復入籠中。逋常泛小艇,遊西湖諸寺。有客至逋所居,則一童子出應門,延客坐,為開籠縱鶴。良久,逋必棹小船而歸。蓋嘗以鶴飛為驗也。」就是說,每逢客至,便叫門童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
林逋獨居孤山,20年不入杭城,種梅養鶴為伴。對於這樣的隱居生活,林逋自得其樂。林逋遠離塵世,雖然孤獨寂寞,卻體現出一種人格精神,也造就了幾分清風傲骨。他不僅終身不娶,且立志不入仕,宋真宗聞其名,賜粟帛,並詔告府縣存恤之。人多勸其出仕,均被婉言謝絕,自謂:「然吾志之所適,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貴也,只覺青山綠水與我情相宜。」林逋終生不仕不娶,無子,惟喜植梅養鶴,自謂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且林逋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幸得有心人竊記之,得300餘首傳世。
見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山園小梅》原兩首,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其一。詩文內容如下: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首聯寫詩人對梅花的喜愛和讚揚。寒風未到之前,曾經奼紫嫣紅的爭豔百花,已經凋零殆盡,只留下枯枝敗葉的蕭瑟。然梅花昂然怒放,明媚鮮亮,佔盡了小園風光。詩人用一個「獨」字,展現梅的與眾不同,不入俗流;「盡」字,道出了梅的傾城絕色,不俗風韻。這是梅形象,也是詩人「弗趨榮利」、「趣向博遠」的性格寫照。
頷聯是廣為後世所稱道的千古名句,描繪出的是一幅清雅絕倫的山園小梅圖。水波澄澈,梅花將自己古樸蒼勁的枝幹映在水面上,梅影疏疏落落,橫橫斜斜;黃昏暮色,皎潔的月輝流瀉,梅花芳香浮動,絲絲嫋嫋,隨風而至。這兩句把梅花的氣質、風姿,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上句輕筆勾勒出梅之骨,不同於他物的獨特形成,異於別花的獨有芬芳。下句濃墨描摹出梅之韻,飄然而逝仙風道骨,靈動清澈隨風飄香。
前兩聯,作者實寫,寫盡梅花姿質後,掉轉筆頭,下兩聯轉入虛寫。
頸聯「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前半句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來賞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先偷眼」三字用得很是傳神,展現了作者對現實事物觀察之細緻。後半句變換手法,用設想之詞,來寫假託之物,意味深邃。「合斷魂」一詞更是寫得悽苦凝重,因愛梅而至銷魂,把蝴蝶對梅的喜愛誇張到極點。通過擬人誇張化的手法,進一步襯託出作者對梅花的喜愛之情和幽居之樂。
前三聯,作者將梅花作為主體來作敘述,最後一聯詩人將梅花轉為客體,成為被欣賞的對象。作者從借物抒懷變為直抒胸臆,「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嘴裡低聲吟誦著詩歌,在月色中與梅相望,根本不需要拍著檀板歌唱,也不需要舉著酒杯助興,因為那響亮的聲音,那濃烈的酒味是不適合賞梅的。「微吟」實講「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雖不果腹,然可暖心、潔品、動情、鑄魂,表達出詩人願,與梅化而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
全詩脫略花之形跡,著意寫意傳神,用側面烘託的筆法,從各個角度渲染梅花清絕高潔的風骨,而這種神韻其實是詩人幽獨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