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未娶「梅妻鶴子」,一首《山園小梅》,堪稱千古絕唱

2020-12-24 平平歷史

大家好,歡迎來到平平歷史。今天小編想給大家介紹一位特立獨行的詩人以及他的一生代表作,一首經典的詠梅詩。梅花是「花中四君子」之首,凌寒盛開,傲雪獨立,裝點著冬日的寂涼。在歷代的詩人中,也不乏有許多愛梅喜梅的詩人。比如,陸遊「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王安石「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等等都是流傳已久的千古名作。但要說道最特殊的一位詠梅詩人,一定是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了。他對梅的喜愛,可謂是到了痴迷的地步。他一生未娶,號稱以梅為妻。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詩人以及他的一首代表作《山園小梅》。

▲詩意圖

這位詩人的名字是林逋,字君復,人稱和靖先生,北宋初年著名隱逸詩人。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據宋沈括《夢溪筆談》記載:「林逋隱居杭州孤山,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雲霄,盤旋久之,復入籠中。逋常泛小艇,遊西湖諸寺。有客至逋所居,則一童子出應門,延客坐,為開籠縱鶴。良久,逋必棹小船而歸。蓋嘗以鶴飛為驗也。」就是說,每逢客至,便叫門童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

▲人物形象圖

林逋獨居孤山,20年不入杭城,種梅養鶴為伴。對於這樣的隱居生活,林逋自得其樂。林逋遠離塵世,雖然孤獨寂寞,卻體現出一種人格精神,也造就了幾分清風傲骨。他不僅終身不娶,且立志不入仕,宋真宗聞其名,賜粟帛,並詔告府縣存恤之。人多勸其出仕,均被婉言謝絕,自謂:「然吾志之所適,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貴也,只覺青山綠水與我情相宜。」林逋終生不仕不娶,無子,惟喜植梅養鶴,自謂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且林逋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幸得有心人竊記之,得300餘首傳世。

▲ 梅花

見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山園小梅》原兩首,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其一。詩文內容如下: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首聯寫詩人對梅花的喜愛和讚揚。寒風未到之前,曾經奼紫嫣紅的爭豔百花,已經凋零殆盡,只留下枯枝敗葉的蕭瑟。然梅花昂然怒放,明媚鮮亮,佔盡了小園風光。詩人用一個「獨」字,展現梅的與眾不同,不入俗流;「盡」字,道出了梅的傾城絕色,不俗風韻。這是梅形象,也是詩人「弗趨榮利」、「趣向博遠」的性格寫照。

▲ 梅花

頷聯是廣為後世所稱道的千古名句,描繪出的是一幅清雅絕倫的山園小梅圖。水波澄澈,梅花將自己古樸蒼勁的枝幹映在水面上,梅影疏疏落落,橫橫斜斜;黃昏暮色,皎潔的月輝流瀉,梅花芳香浮動,絲絲嫋嫋,隨風而至。這兩句把梅花的氣質、風姿,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上句輕筆勾勒出梅之骨,不同於他物的獨特形成,異於別花的獨有芬芳。下句濃墨描摹出梅之韻,飄然而逝仙風道骨,靈動清澈隨風飄香。

前兩聯,作者實寫,寫盡梅花姿質後,掉轉筆頭,下兩聯轉入虛寫。

▲ 寒梅

頸聯「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前半句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來賞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先偷眼」三字用得很是傳神,展現了作者對現實事物觀察之細緻。後半句變換手法,用設想之詞,來寫假託之物,意味深邃。「合斷魂」一詞更是寫得悽苦凝重,因愛梅而至銷魂,把蝴蝶對梅的喜愛誇張到極點。通過擬人誇張化的手法,進一步襯託出作者對梅花的喜愛之情和幽居之樂。

▲人物意象圖

前三聯,作者將梅花作為主體來作敘述,最後一聯詩人將梅花轉為客體,成為被欣賞的對象。作者從借物抒懷變為直抒胸臆,「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嘴裡低聲吟誦著詩歌,在月色中與梅相望,根本不需要拍著檀板歌唱,也不需要舉著酒杯助興,因為那響亮的聲音,那濃烈的酒味是不適合賞梅的。「微吟」實講「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雖不果腹,然可暖心、潔品、動情、鑄魂,表達出詩人願,與梅化而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

全詩脫略花之形跡,著意寫意傳神,用側面烘託的筆法,從各個角度渲染梅花清絕高潔的風骨,而這種神韻其實是詩人幽獨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寫照。

相關焦點

  • 林逋的《山園小梅》,一首絕妙的梅花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山園小梅》是宋代詩人林逋的一首詩,這首詩該如何解讀呢,知人論詩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方法,也就是先把作者生平和詩作背景了解一下。正所謂「知人論世,知人論詩」,也像《孟子》中說過的那樣「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所以,如果想要把一首詩歌解讀好,就要從作者談起。
  • 半緣君 | 我這一生不娶,只是因為忘不了你!
    這首詩叫《山園小梅》,是寫梅花的。毋庸置疑,林先生非常喜歡梅花,梅妻鶴子的典故就是他留給後人的,一生隱居在西湖古山上,種梅養鶴,不娶不育,二十年不踏足城市,終身沒有出來做官,實屬隱士之標杆,淡泊之典範。很多人是不是覺得他腦子瓦特啦,子不是曰過嗎: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想宋朝重文輕武,應該是文人們的打好時光啊,為什麼不出去做官呢?
  • 大語文古詩文賞析:《山園小梅》
    《山園小梅》欣賞:梅花是中國土產,生長於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從商代至今近四千年,梅開中華。梅花是二十四番花信之首,「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元·楊維楨)被譽為花魁。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山園小梅》作者北宋初年名士林逋(967-1028),用「行為藝術」賦予梅花別樣的風致。林逋字君復、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人稱和靖先生。生性恬淡、無意功名,隱居於西湖孤山,因為愛梅成痴。在住處遍種梅樹,在梅樹下放養白鶴,一生未娶,留下「梅妻鶴子」的佳話。梅花從此多事、又成了隱逸高士的象徵符號。
  • 宋代有一位孤高自傲的詩人,一輩子不仕不娶
    林逋一生過著隱逸生活,晚年隱居西湖孤山。林浦死後,就葬在此湖畔的墓中。傳說,他養的那兩隻鶴也有一隻在墓前悲嗚而死,人們將它葬於墓側,取名鶴冢。這裡曾被譽為「梅林歸鶴」,系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宋仁宗賜諡和靖先生,所以後世稱他為林和靖。他的一生從未做官,過著清靜淡泊的生活。
  • 江疏影,帶「疏影」的詩,你只知道《山園小梅》!
    這是一首梅花的讚歌,又是一首梅花的詠嘆調。詞中先繪出梅花不同凡俗的形貌,又表現出梅花孤芳自賞的清姿和高潔情懷。再化用杜甫、王建詩意,將昭君故事神話化。眷戀故國的昭君之魂和寒梅的幽獨之魂合而為一,帶有極深的悲劇意味,境界又極悽美。下片則眼前梅花盛開推想其飄落之時,用壽陽公主及陳阿嬌事,寓無限憐香惜玉之意。
  •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在《山園小梅》裡的清幽雅致
    與梅花有關的詩詞我們讀的都不少,其中肯定也有這首《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不是很有意境?這首出自宋朝詩人林逋手中的梅花詩,也是眾多梅花詩中的精品了,於千萬首詩中脫穎而出,《山園小梅》有著怎樣的魅力呢?
  • 中國史上的文盲皇帝:一生只寫一首詩,卻成為千古絕唱無人趕超
    而劉邦也不簡單,他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居然還成為了千古絕唱!劉邦原是文盲混混,擊敗項羽後開創漢朝盛世眾所周知,劉邦是農民出身,原來他不過是沛縣的一個小混混。從小遊手好閒的劉邦不問正事,所以他絕對是一個文盲。雖然說劉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歡讀書,但是他對人很寬容。
  • 李煜的《長相思》堪稱經典,600多年後納蘭性德仿寫一首也成絕唱
    600多年後的納蘭性德仿寫了一首,同樣堪稱千古絕唱。身居皇位的李煜一敗塗地,填詞譜曲的李煜問鼎天下!《長相思》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這首詞形象豐富,寓情於景,境界開闊,堪稱經典。
  • 《山園小梅》原來是一篇科學小品文
    繼上次為高啟的《尋胡隱君》操碎了心後,繼續折騰另一首詩——《山園小梅》。
  • 秦觀最經典的一首詞,堪稱描寫七夕的千古絕唱!
    然後,今天小編再向大家介紹一首七夕的經典詞作《鵲橋仙·纖雲弄巧》,這首詞是北宋後期著名的婉約派一代詞宗秦觀的經典詞作。這首詞主要通過描寫七夕牛郎織女的故事,以及人間情侶之間的離別,來歌頌愛情。全詞集抒情與議論於一體,語言自由流暢,通俗易懂,音律諧美,讀起來又覺得婉約蘊藉,餘味無窮。
  • 蘇軾最有氣勢的一首詩,短短28字瞬息萬變,堪稱寫雨詩的千古絕唱
    其中,一首極有氣勢的經典小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就是代表。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瞬息萬變,寫出了史上最有氣勢的雨,堪稱寫雨詩的千古絕唱。全詩如下: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 王之渙境界最高的一首詩,20字氣吞萬裡河山,最後一句成千古絕唱
    王之渙境界最高的一首詩,20字氣吞萬裡河山,最後一句成千古絕唱寫景的最高境界是什麼,那就是包含天地之物,雖然只有寥寥幾句,但是卻可以把道理與景色相融進去,不要讓讀者覺得它只是一味的寫景又或者是一味的說著正能量的雞湯,而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在最繁榮的唐朝盛世
  • 《山園小梅》為何被有些人譽為詠梅絕唱,詩人又有著怎樣的人生
    01前言《山園小梅》出自北宋著名的隱逸詩人林逋,林逋,常年隱居於西湖孤山,一生不仕不娶,自謂「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02一:《山園小梅》賞析《山園小梅》有兩首,其一以寫梅花的「美」為主,其二以寫梅花的「品性」為主。
  • 他以梅為妻,寫了一首詠梅詩,蘇軾、辛棄疾都極為稱讚
    從詩詞題材來看,有送別詩,詠物詩,邊塞詩等,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詠物詩中經典的一首詠梅詩——《山園小梅》,全詩如下: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 林逋:梅妻鶴子,世外閒人
    只是緣於熱愛自然山水的情趣,養成閒雲野鶴般的性格,使他常常徜徉於山山水水之間。外出了,如何不讓詩朋酒侶不吃閉門羹?北宋人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他在家裡蓄養兩隻白鶴,當他泛舟遊覽西湖周邊寺廟的時候,如果有來客造訪,一個童子就出來應門,招呼客人入座,並打開籠子放出白鶴,白鶴在西湖上空盤旋一圈之後,又飛入籠中。
  •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僅開篇14字就驚豔世人,成為千古絕唱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僅開篇14字就驚豔世人,成為千古絕唱在中國古代很少有以文才而名垂青史的女子,而李清照就是其中之一。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她是詞中之大家。明代文學大家楊慎在《詞品》中寫道:「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