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璐媽媽育兒(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約1671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
前段時間,演員孫儷發了一條吐槽先生鄧超的微博上了熱搜,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事情的起因是孫儷想看看劇本,於是讓鄧超去哄等等和妹妹睡覺。不料半個小時之後,兩個孩子抱著自己的小枕頭敲響了孫儷的房門,原來鄧超哄娃哄得自己先睡著了。
網友們紛紛留言表示:「呵呵,這一幕和自己家裡發生的場景簡直一模一樣,男人就是養娃路上的豬隊友,根本指望不上。」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關係都是由女性負責孩子的衣食起居以及教育培養,男性大多都用工作忙碌為藉口逃避參與孩子的養育。
這種現象的發生有我國傳統思想的因素,也是社會分工導向不同而造成的。由於平時沒有過多參與,偶爾帶娃一次自然就會窘態百出,鬧出很多笑話,得到了「豬隊友」的稱號。但是父親真的不適合帶娃嗎?究竟應該如何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
一、爸爸帶娃真的不靠譜嗎?
爸爸帶娃不靠譜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其實是因為爸爸陪伴孩子太少,不了解孩子的日常情況,所以才會做出不靠譜的事情。
生活中有很多男性是非常合格稱職的父親,他們利用自身優勢,陪伴孩子的童年,教會孩子男性的思維和態度。這些父親的帶娃能力並不遜色於女性,他們帶出來的孩子也非常開朗樂觀,更懂得承擔責任、遵守規則。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父親和母親的陪伴缺一不可。男女性別不同帶來的認知區別和思考方向,可以帶給孩子更多的指引和豐富體驗。真正適合孩子的教育,應該是父母雙方共同努力,讓孩子在多元的氛圍中成長。
二、爸爸帶娃,有哪些好處是媽媽給不了的?
女性溫柔細心,照顧孩子妥帖周到,但是在有些方面卻缺少男性的思維和視野。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帶娃的好處同樣是母親無法替代的。
1、注重規則和責任。
爸爸在思考問題時,更注重規則和責任。可以讓孩子變得更有責任感,也能明確規則的底線,做事情有始有終,不會逃避退縮。
2、性格上大氣勇敢。
男性天生具有冒險精神,所以爸爸帶娃可以讓孩子體驗更多事物,性格上變得大氣勇敢。不會拘泥於小事斤斤計較,也能培養出強大的抗挫折能力,不再懼怕失敗。
3、具有性別認知。
男孩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將會更具備男性特徵,模仿父親的行事來處理問題。女孩可以直觀地感受到男女不同,今後與異性相處時注意分寸。
爸爸帶娃能帶給孩子許多積極的影響,讓孩子體驗到和母親不同的行事風格,對孩子的性格培養和認知完善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
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父母的努力和付出無一不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最好的教育是父母共同努力,把自己身上的優秀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1、美滿和諧的氛圍。
如果孩子成長在一個經常吵鬧的家庭,那麼無疑會變得膽小懦弱。家庭是一個人安全感的源泉,父母感情融洽恩愛,家庭氛圍美滿和諧,這樣孩子才會變得樂觀自信,不會患得患失。
2、父母教育態度保持一致。
父母應該保持同一立場,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保持一致。比如媽媽說睡覺前不準吃零食,那爸爸就也要堅持這一點,不能私下裡縱容孩子。孩子不具備判別能力,父母雙方態度的差異容易讓孩子出現混亂,甚至會藉機鑽空子。
3、父母發揮特長分工協作。
父母可以根據自身性格和能力的不同分工協作,每個人用自己擅長的特質去感染孩子變得更好。比如媽媽擅長語言,可以陪孩子學英語;爸爸喜歡打球,那就帶孩子去運動。孩子的成長需要全面發展,父母雙方的參與缺一不可。
斯賓塞是美國著名兒童教育家,他曾經在著作中提到過:「爸爸由於身體和思維上的不同特性,很容易被孩子當作心中的偶像,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
由此可見,父親並不都是帶娃路上的豬隊友,他們在親子上的教育意義是母親不能取替的。父母應該共同努力,維護家庭氛圍的和諧,發揮自身的特質去引導孩子成長。任何一方都不缺席的教育,才能帶給孩子美好的童年。
您家裡是爸爸帶娃嗎?他是不是豬隊友?歡迎各位家長分享自己的故事。
我是@小璐媽媽育兒 ,是一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