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州區柳樹溝鄉一棵樹村是伊州區整村推進的搬遷村。自2017年國網哈密供電公司「訪惠聚」工作隊入駐以來,一棵樹村的村容村貌越來越美,村民的思想觀念越來越新,經濟發展越來越好。
美化環境 築巢引鳳
「工作隊來了3年多,我們村年年添置新設施,現在村裡的環境越來越好了。」12月12日,村民吐爾遜汗·突乾巴義老人對記者說。
沒有梧桐樹,哪來金鳳凰。駐村伊始,工作隊就決定「築巢引鳳」,讓一棵樹村美起來。
工作隊聯合村「兩委」,制定了遠景規劃,利用各項經費從建設改造基礎設施入手,硬化村級主幹道、安裝太陽能路燈、粉刷民居外牆、配套健身器材、添置垃圾桶、修建籃球場……還修建了汙水處理站,將村民的旱廁改造成新型水衝式廁所,不僅清潔衛生,還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品質。
為了進一步美化環境,工作隊和村「兩委」統一採購了樹苗和花種,工作隊隊員和村幹部帶著村民一起動手,在村民家的房前屋後栽樹種花。大家的汗水沒有白流,一棵樹村被裝扮得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
今年,村民傑恩斯坎·艾買裡坎利用自家庭院開起了農家樂。他說:「我們村現在設施完備、乾淨漂亮,城裡人都喜歡來我們村玩,我在家門口就能掙上錢。」
轉變觀念 一舉多得
「以前我們在山區生活,祖祖輩輩就會拿著鞭子放羊,不會種地,在工作隊和村幹部的幫助下,現在我們都學會了種菜,不但院子漂亮了,生活習慣也變好了。」村民發來·阿不都克爾說。
當初,搬遷來的村民住進安居富民房,還有一畝地的大院子。村「兩委」鼓勵村民發展庭院經濟,可村民只願意搞養殖,很多人家院裡長滿了雜草、堆滿了雜物。工作隊意識到,要想發展,必須要先轉變村民的思想觀念。
工作隊隊員為村民發展庭院經濟出謀劃策(資料圖片)。
2017年春天,工作隊會同村「兩委」幫村民把居住區、養殖區、種植區分開,科學合理地規劃庭院,請周邊鄉(鎮)的種植專業戶來村裡指導一部分有意願發展庭院經濟的村民種植蔬菜,並在村裡修建了雞舍,建設了「養殖示範基地」「種植示範基地」。當年蔬菜成熟時,舉辦了「一棵樹優質蔬菜評比會」。
看到別人家辣子綠了、番茄紅了、土雞長大了,村民搞庭院經濟的熱情也被激發出來了。2018年春天,工作隊和村「兩委」統一採購杏樹苗及辣子、番茄等蔬菜苗免費發放,並邀請技術員到村裡進行種植技術培訓,手把手教村民種植,使家家戶戶種上了果蔬、養上了土雞。
「多年來我們在山區養成吃肉不吃菜的習慣,不利於健康。現在院子裡種了菜,多吃菜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村民烏木爾古麗·哈力開老人說。
增收致富 地闊天廣
「工作隊關注更多的還是如何拓寬村民的增收渠道,利用各種政策和條件,讓大家富起來才是硬道理。」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韓永濤說。
駐村以來,工作隊通過多種方式向村民宣傳惠民政策和就業政策,組織個體工商戶、致富能手、鄉土人才在村民大會上講「勵志故事」「致富經」。農閒時節,邀請技術人員到村裡傳授刺繡、養殖、機械修理等技術。
看到許多村民菜種得好、雞也養得好,工作隊鼓勵村民利用庭院搞農家樂,對有意願學習烹飪技能的村民,給予全力支持。
哈密電力賓館是工作隊派出單位的下屬企業,工作隊將首批10名村民送到賓館,由專業廚師進行一對一培訓,並統一進行考核。
接受過烹飪培訓的那提古麗·哈不都力如今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她和丈夫在自家院裡開辦的農家樂生意紅火。「我們村環境好,還有無公害的蔬菜和散養的土雞,開農家樂不愁沒顧客,我家的烤肉很受歡迎。」那提古麗自信地說。
村民哈不都力·消夏義也接受了專業的培訓,如今他在伊州區城區一家餐廳做廚師,月工資6500元。哈不都力開心地說:「我拿了半輩子羊鞭,現在拿起了炒勺,這是我做夢也想不到的。」
技高人膽大,技多出路廣。通過各種方式的引導和培訓,目前,一棵樹村有200餘名村民實現了增收致富,轉移就業的村民達100餘人,年人均收入達1.44萬元。
(記者 馬志娟)
【來源:哈密零距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