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科技盤點] 空氣淨化器已經被消費者認知和接受,在兩三年前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不過,從2018年開始,市場規模同比下滑較為嚴重,根據奧維雲網數據,2018年淨化器市場規模116.7億元,同比下滑28.0%。
在2019年,空氣淨化器市場的日子依然承壓前行,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我國淨化器市場44.4億元,同比下降18.1%,銷量215.6萬臺,同比下降12.2%,同時,今年空氣淨化器品牌數量已經從2015年的881個降至393個,其中僅今年上半年就有139個空氣淨化器品牌退出了市場。
另據釘科技對1至11月中怡康數據的整理來看,2019年以來空氣淨化器線下市場基本一直處於量額同比下降狀態。可以看到空氣淨化器行業在今年面臨較大壓力,當然,這個承壓的行業,依舊在前行。
功能:除甲醛成廠商發力重點
在行業整體承壓的狀態下,部分空氣淨化器品牌調整了產品結構,選擇針對霧霾以外的汙染物再度進行產品升級,其中,除甲醛成為部分空氣淨化器產品的首選。
目前,在某電商網站中的空氣淨化器分類中,在未選擇篩選條件時,可以看到空氣淨化器共有6966個商品,而在選擇除甲醛功能後,篩選出含有除甲醛關鍵詞的商品5238個。
也就是說,目前在這一網購平臺上,有超過75%的空氣淨化器商品,都標註有除甲醛這一關鍵詞。
淨化器市場已經進入轉型期,此前因為霧霾問題,結合消費者的健康需求愈發迫切的紅利已經逐漸消退,空氣淨化器市場也逐漸進入更為理性的發展狀態。
今年,空淨市場降幅有所放緩,或是除甲醛短期拉動了市場增長,根據奧維雲網數據,在618期間,淨化器市場有著復甦跡象,一方面得益於618的降價銷售勢態;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於除甲醛產品的試用讓消費者有了新的購買預期。
但從後續的發展來看,「除甲醛」的拉動作用也在變得不那麼顯著。
釘科技點評:從整個年度的發展趨勢來看,除甲醛功能雖然成為發展的重點,但這一功能並未真正帶來整體市場的增長,或許消費者已經了解到利用空氣淨化器過濾甲醛仍然不如開窗通風「高效」,同時,除甲醛通常是在搬入居室前進行,使用空氣淨化器,效率存疑,且成本較高。如此看來,除甲醛一定程度上是淨化器品牌硬造了一個 「剛需」。
未來,空氣淨化器需要考慮在除菌消毒、除過敏原或集成化的方向進行更多優化。比如,品牌可以與其他家電產品展開合作,推行空淨產品的集成化,或者,其自身加入暖風等功能,要從真正的需求入手。
耗材:不佳氣味帶來用戶疑慮
空氣淨化器在使用過程中,耗材仍然是影響消費者體驗的重要一環,除了後期耗材的更換成本外,空氣淨化器耗材的異味問題,仍然是空氣淨化器發展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2018年的10月份,認證為「北京三五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的用戶@裡斯352,曾在微博上發布文章《在中國,「酸臭」的淨化器越來越多,為什麼?》,這一文章引起了網友的討論,文章中提到,採用夾碳布濾網的空氣淨化器產品,相對更容易產生乙酸,從而散發出一種酸味,這主要是因為,夾碳布由於碎炭較小,表面積更大,因此也會有更多的含氧官能團,同時,夾碳布與濾網中的其他濾網貼合較為緊密,協同反應速度相對更快,導致乙酸產生更多。
在網絡上,「空氣淨化器發酸」一度是一些網友討論的話題,而這一現象主要出現在有著活性炭的濾網產品中,用戶在使用一段時間後,空氣淨化器過濾後的空氣發酸已經成為一個重要問題。
不過,如果使用空氣淨化器僅用於對PM2.5進行過濾,可以選擇單無活性炭的HEPA濾網產品,相對可以減少發酸的現象,但這樣的做法對於其它空氣汙染物的吸附效果或相對差。
所以,在2019年空氣淨化器重點轉型除甲醛功能背景下,如何解決空氣淨化器活性炭發酸仍然成為行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今年3月份,微博@arix空氣管家 發布了「關於airx空氣淨化器的官方聲明」,其中主要針對「A8濾網發酸」問題進行了情況說明,同時對於12個月之內濾網發酸的用戶給出解決方案。
可以看到,濾網發酸問題,仍然是影響著用戶體驗的重要問題,一方面,空氣淨化器發酸的問題可能會影響消費者選購;另一方面,這一問題還會導致用戶對產品的質量、效果提出質疑。
但這一問題在短時間內或許難解決,畢竟,空氣成分複雜,過濾的方式也較為特殊,或許無法採用類似淨水器的RO反滲透膜等方式,更好的解決汙染物處理,目前較好的解決方法仍然是採用活性炭柱式過濾網,以減輕濾網發酸的問題,不過相應的,耗材的成本可能會有所提高。
釘科技點評:耗材的問題始終影響著用戶體驗。針對耗材產生氣味的問題,夾碳布濾網換成活性炭柱是一種方法,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抑制空氣濾網發酸問題的產生,但較高的濾網成本也會使得消費者在購買後的使用成本上有所提高,對於空氣淨化器來說,通常情況下,濾網需要半年進行一次更換。從這裡來看,如何找到耗材品質與成本之間的平衡點,就是品牌將要面臨的問題。
體驗:用戶難以感知淨化效果
空氣淨化器在2019年遇到的發展瓶頸,仍然包括「老大難問題」,即效果難以被用戶察覺。儘管有對空氣淨化器除霧霾、除甲醛等功能的相關測試,證實有產品能夠減少空氣中PM2.5、甲醛等汙染物的濃度,疑問依然無法避免。
對於用戶來說,較少PM2.5或甲醛,自身本就難以被人體所感知、發現,所以其使用效果一直是用戶心中的一個疑問,不同於其他家電產品,比如,空氣加溼器,使用之後用戶咽喉的幹痛感消失或者減輕,都能從用戶身體感官感受到,更容易被接受。
在部分空氣淨化器產品的評價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用戶對於空氣淨化器的使用效果,提出了一些質疑或者擔憂:「感覺沒多大作用,先再觀察幾天,如果沒效果就申請退貨」。
有一些用戶則是通過觀察光照的方法來判斷空氣淨化器是否有效:「淨化效果:差 陽光一照 能看出來家裡空氣中全飄有灰。上面顯示綠色 20,開了以後跟沒開沒什麼大區別。感覺買了沒用」。
上述情況就可以看出,空氣淨化器產品是否有效難以被用戶察覺,這也成為行業發展中的一種阻礙。
上述情況,還帶來一個相當現實的問題,即產品優劣難以辨別,即便沒有過濾效果也難以被甄別。
釘科技點評:對於空氣淨化器行業,需要加強監管與行業自律,切實保證產品的能力和品質;另一方面,可以讓空氣淨化的效果更加直觀,並引導消費者如何了解使用效果。
綜上所述,空氣淨化器行業在2019年承壓前行,儘管降幅一度有所放緩,但依然不算樂觀。耗材與效果仍然是行業要針對用戶體驗解決的重要問題,擺脫「靠天吃飯」,品牌還需要真正理解用戶需求,而不是硬造「剛需」或者製造焦慮。(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註明「來源:釘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