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事回顧:7月的兩起洞洞鞋事故,引來了大家對洞洞鞋安全問題的關注。7月9日,杭州穿「洞洞鞋」的6歲男童乘下行自動扶梯時,腳部被夾在電梯扶手邊的縫隙裡,當他伸手去拿鞋子時,3根手指被夾斷。7月13日,溫州穿洞洞鞋的2歲男孩,經過酒店旋轉門時,右腳被旋轉門卷了進去,卷到腳踝的位置,旋轉門才停下來。
事發後,有人認為洞洞鞋材質過軟,容易發生變形,出行時易被電梯或者旋轉門卡住。
洞洞鞋真的不安全嗎?本報CZT實驗室為你來實驗。
實驗目的:驗證洞洞鞋是否會增加市民乘坐電梯的危險性。
實驗場地:長沙市天心區一超市門口自動手扶電梯處。
實驗鞋種:洞洞鞋一隻(塑料),人字拖一隻(塑料),普通拖鞋一隻(塑料)。
實驗內容:將各樣式鞋子放置電梯上,觀察電梯是否將鞋子卡住。
實驗步驟:
第一步:將三隻鞋子分別放置於電梯扶手圍裙板側的縫隙處,上下一個來回,觀察是否被電梯卡住。
第二步:將三隻鞋子分別放置於電梯上下梯級的合縫處,上下一個來回,觀察是否被電梯卡住。
第三步:分別拿起三隻鞋子,將鞋子頭部放置於上行電梯最頂端的合縫處,不斷來回,觀察鞋子是否會被梯級帶進去。
實驗過程:
1.結合第一、二步來說,雖然鞋子都處於「電梯最易出事部位」,但在實驗過程中,除了因放置不穩,會有些跳動外,鞋子的運行較為平穩,在到達兩端時,鞋子能順著電梯兩端的緩衝部位滑出。
2.記者用力摁住鞋子,將鞋子分別放在上行電梯最頂端合縫處的中間和兩側部位,順著梯級不斷來回,三隻鞋子都未發生變形,說明頭部受到的阻力較小。
實驗結果:
1.經過近半個小時,十幾回合的實驗,沒有被卡住的現象。
2.鞋子的頭部也是沿著緩衝部位滑出。
提醒:市民千萬不要站過「生命線」
需要提醒廣大市民的是,該實驗具有一定危險性,切莫自行模仿。還要注意的是,在自動扶梯每一層的梯級上,劃有兩根黃線,豎的一根在扶手圍裙板邊,橫的一根在與上一梯級的合縫處。這是「生命線」,乘坐電梯時,市民千萬不要站過線了。
小貼士:洞洞鞋最好買正品
記者聯繫了株洲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科副科長楊鳴,他表示除了質量問題,市民在乘坐電梯時如出現事故,「多是個人不小心,沒有注意所致」,而與所穿鞋子的軟硬材質沒有必然的聯繫。
而株洲市中醫傷科醫院踝關節科醫師齊新強看來,洞洞鞋或與事故「有一定的關係」。事發當天,他從電視上看了該則報導。看了之後,他覺得,「洞洞鞋確實存在著安全隱患」。
他說,洞洞鞋容易變形,當人著洞洞鞋走路時,鞋底會因身體重量的擠壓而變形,使鞋底的泡棉往兩端活動,加上洞洞鞋的底部本來是空的,這樣會造成「鞋子中間沒有受力點」,走路變得不穩當。他認為市民在選購洞洞鞋時,要買正規廠家的產品,因為「假冒的材質差,很薄,鞋子兩側有可能被電梯吸進去」。
此外,他還建議,小孩和老年人最好不要穿洞洞鞋。之所以不提倡穿,在於前者的自救能力不強,在面對危險時,不會「棄鞋於不顧」;而後者的骨質十分疏鬆,一旦穿鞋崴腳,易引發「踝部骨折」。
記者 周健
(責任編輯:ne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