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Kiki
編輯:橙子
本文共1786字,閱讀需要約2分鐘
多年好友婷婷來工作室找我們聊天,婷婷家寶寶和我娃差不多大,都是今年剛上幼兒園。本以為她是來放鬆消磨時間的,沒想到也是遇上了孩子幼兒園的問題,來尋求幫助的。
&34;婷婷急切地問。
&34;我回復道。
&34;婷婷說。
&34;我深有體會。
看著一籌莫展的婷婷,我安慰她說:&34;
&34;婷婷像抓到了救命稻草般迫切。
為了孩子上興趣班的事情,不少寶媽都處於焦灼的狀態,不知道該報什麼合適。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聊聊興趣班的那些事。
孩子各項能力發展有敏感期
根據義大利教育學家蒙臺梭利的理論,孩子的各項能力發展都有敏感期,在敏感期內對孩子的各項能力進行引導和開發,將會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礎。
1、 語言敏感期:0-6歲
2、 秩序敏感期:2-4歲
3、 感官敏感期:0-6歲
4、 動作敏感期:0-6歲
5、 社會規範敏感期:2.5-6歲
6、 書寫敏感期:3.5-4.5歲
7、 閱讀敏感期:4.5-5.5歲
8、 文化敏感期:6-9歲
9、 對細微事物產生興趣敏感期:1.5-4歲
從這九大敏感期中我們可以分析得出:孩子在6歲之前,是各項能力集中發展的時期。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注重早期教育,以及疲於奔命的帶孩子遊走於各大興趣班、輔導班之間的原因。
在我娃幼兒園的班級裡,已經有孩子開始在課外報興趣班了。接孩子放學的時候,總是時不時能聽到家長說:&34;
興趣班的分類和選擇
無論是在幼兒園報興趣班,還是在校外給寶寶進行選擇,家長有時候都會比較盲目。感覺什麼都需要報,又覺得好像報了也沒啥用的錯覺。我們板著指頭細數一下興趣班都有哪些類型。
A. 運動類
遊泳、跆拳道、籃球、足球、高爾夫、輪滑、街舞等。
B. 靜態類
美術、圍棋、英語啟蒙、繪本閱讀、樂高、中國象棋、西洋棋、書法、寫字等。
C. 藝術類
語言表演、鋼琴、小提琴、模特、舞蹈、戲劇表演等。
這裡只是羅列出一些比較常見的興趣班,在一線城市,還會有更加豐富多彩的選擇,比如馬術等。看著這些眼花繚亂的興趣班,家長難免會不知所措。那麼可以根據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選擇。
第1、 根據幼兒園的不足來進行選擇。
如果幼兒園的課外活動時間比較少,屬於&34;活動,那麼就可以給寶寶選擇運動類的興趣班。如果幼兒園的繪畫,拼圖課等比較少,就建議報一些靜態類的興趣班。
第2、 根據孩子所展現出的優勢或者興趣進行選擇。
第3、 根據孩子的劣勢進行彌補。
比如婷婷認為她娃在人際交往和語言表達方面比較欠缺,所以就可以選擇語言表演或者戲劇表演來進行彌補。
第4、 根據孩子各項能力的發展敏感期,進行選擇。
如果孩子並沒有什麼特別喜歡的興趣,就可以根據孩子的發展狀況來進行選擇。
報興趣班的四大誤區
如果家長能做到理智分析,通過各項利弊對比來進行興趣班選擇是最好的狀態。但不少家長卻因為種種原因,被困在興趣班選擇困難中不能自拔。
1、 根據家長自己的興趣選
有父母總是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生活學習,父母喜歡什麼,就想要讓孩子去學習什麼。雖然孩子會遺傳父母的基因,但不代表孩子的一切都和父母的想法一致。
2、 盲目跟風型
&34;
&34;
&34;
當家長出現這些想法的時候,就會忽略掉自家孩子本身的發展特點。也許你娃並不喜歡舞蹈,對編程也絲毫無感。看著別人學什麼,你娃就要學什麼,是典型的盲目。
3、 隨波逐流型
不願意花時間去了解孩子,去了解興趣班的針對性,看學什麼的孩子多,就跟著一起報名的家長,是對孩子最大的不負責任。
4、 盲目攀比型
興趣班的價格有高有低,建議要根據自家的實際經濟狀況來進行選擇。比如帶孩子學鋼琴的家長,就需要有買鋼琴的準備,而不是說鄰居家孩子學鋼琴了,也要帶著自家娃去學,但其實經濟能力不匹配。這種盲目攀比,最後傷害的還是孩子。
Kiki有話說:
有寶媽在後臺問,興趣班能不能不報呢?雖然現在都提倡讓孩子儘可能地渡過一個充實快樂、無憂無慮的童年,但現實的殘酷卻不得不讓父母們繃緊神經。如果你能接受別人家孩子都在各大興趣班中逐步成長時,你娃還在小區裡挖土的現狀,那麼不學也是可以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