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數十萬的年薪,一邊是不怎麼掙錢的制筆匠,你會作何選擇?煙臺萊州市朱橋鎮保旺王家村的王松偉選擇放棄高薪回到萊州老家做一名制筆匠。「讓每個書寫者用上稱心好用的毛筆。」萊州世匠筆廠負責人王松偉說,這是他做毛筆的初心。他遵循古法精選材料,匠心製作具有「尖、齊、圓、健」四德兼備的狼毫毛筆。
毛筆包裝前,王松尾在燈下仔細的修筆。
瘦高個、戴著眼鏡、溫文爾雅……5月23日,在萊州朱橋鎮保旺王家村王松偉的老家,記者見到了他,他正在和客人講解毛筆的製作工藝。據了解,38歲的王松偉原本在濟南從事太陽能行業,年薪高達數十萬,而他卻在2017年選擇回到老家創業。如今,在他家裡可以看到,到處都擺放著粗細不一、各式各樣的毛筆。
在南屋裡,一位老師傅正在製作筆頭,另一位老師傅正在「齊材子」,把狼毫按照長短次序排在牛扇骨上排列起來。王松偉的爸媽正在「載筆」,和兩位老師傅一起製作狼毫毛筆。
毛筆製作過程有一百多道工序,幾個制筆師傅在案頭一坐就是一天,天天如此。
狼毫筆用什麼毛製作的?許多人可能認為是狼毛,其實用的是東北一帶寒冷地區特產的優質黃鼠狼狼尾毛。正宗萊州狼毫筆,筆頭表面呈嫩黃色或略帶紅,顏色一致而有光澤。
「爺爺和父親都是制筆匠,現在年輕人很少有人幹,這個活既辛苦又不賺錢。」王松偉坦言,「世代制筆,得延續下去。市面上鮮有好狼毫筆,大部分是打著狼毫筆的名頭,節省材料掙錢。我想用好材料做真正的好用、實用的狼毫筆。」
王松偉的母親在裝筆頭的時候發現筆頭粗細稍有不適,就會重新調整筆頭粗細。
王松偉表示,世匠毛筆用最傳統且樸拙的制筆方法,請古稀之年的原掖縣筆廠三位制筆老師傅重新出山,堅持優等材料,堅持古法工藝,大師監製,恢復純毛制筆和苘麻制筆,打造真正的匠人傳承的中國毛筆,又增加了成品筆完工後的四遍檢測工序,極大解決了手工藝不恆定的問題。
「不是每條黃狼尾都有資格成為世匠毛筆的原料。」王松偉對材料要求極嚴格,只選東北尾+京東尾。與其他產地狼尾的區別,不僅表現在毛的長度上,更在於其鋒穎的勻稱、細長、透亮,毛杆的直度和剛性,光澤度上。但這種好料因為產量稀少。
修筆是個費眼的活,在燈下梳理筆毛,將不合適的毛一根根剔除,時間久了,眼睛就受不了,王松偉家的幾位老人,包括王松偉自己都帶上了眼鏡。
「架子上擺放著筆,都是我認為不過關的。」王松偉拿起一支筆說,「我感覺中間部分健力稍微不足,就不賣了。」原本客戶訂好的筆,在他的堅持下重新改合同,不賣這些筆,重新做。
「他特別執著,很要強,選材都是最好的,價格高昂,老師傅做出來的肯定是好筆。」王松偉的父親王植森說,他之前和兒子也起過不少爭執,但一直支持兒子用匠心做好筆。
「送上門來的錢都不掙!」有人說他高冷,也有人說他佛系。做狼毫筆,王松偉是極認真的,這也是一個匠人應該具有的品質。
「古法手作出來的筆,都經過我精修,過不了自己這一關的筆從來不賣。」王松偉說,「做筆,不太難。做一支到人家手裡順心順意、好用、實用的好筆卻很難。」
王松偉拿起做好的毛筆,在紙上畫圈,以此測試筆毛是否協調一致。
隨著老一代師傅逐漸退休,像王松偉這樣堅持古法制筆的年輕人少之又少。「當我修完一支筆,仿佛感覺這支筆就活了,筆尖特別靈動,感覺在紙上會跳舞似的。這種滿足感,這種喜悅感,是真的好。」王松偉說,「製作好狼毫筆,自己的心是很執著的,今後將繼續靜下心來,做好的狼毫筆。」
(大眾報業·齊魯壹點 記者 鍾建軍 呂奇 杜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