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沒動力,只想玩遊戲和看電視,怎麼辦?

2020-08-27 夏楠教育與心理

經常聽到家長抱怨,孩子幹啥都沒動力,只想看電視玩遊戲。家長總是很困惑:為什麼我家孩子不上進呢,對自己一點要求都沒有。為什麼我家孩子這麼懶呢?


為了幫助大家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一下不同角度的三個動力的心理公式:

⭐️ 動力=興趣+勝任力+相關性+理想

⭐️ 動力=興趣+信心+對認可的期望

⭐️ 動力=有目標+感到可以實現


什麼激發了孩子們的動力?

⭐️ 動力始於興趣

孩子對某些事情產生了興趣,興趣推動孩子探索和學習,能力就會得到發展。然後,孩子就會在這件事上有了野心和目標。很多孩子特別討厭寫作文,但是有的孩子把寫作當成愛好,業餘時間堅持寫作,這就是興趣的力量。


⭐️動力源於勝任力

我們所有人都喜歡做自己擅長的事,小孩也是。小孩都希望自己做一件事情,能做很好。

很多家庭都會因為學鋼琴爆發親子戰爭,那郎朗為什麼能通過苦練成為鋼琴家呢?首先,郎朗很小時候就對鋼琴有濃厚的興趣。練習一段時間之後,小郎朗發現自己鋼琴彈得很好,得到家長的鼓勵,拿了很多獎,然後才把成為鋼琴家當成目標。這都是水到渠成的。


⭐️動力源於榜樣

榜樣也可以維持孩子的動力。如果一個孩子有特別敬佩的人,他會非常從這個人身上學習,變成這個人的樣子,並且贏得這個人的尊敬。大人們經常忽視孩子這方面的需要,但是榜樣是兒童的內在動機和情感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

如果孩子非常敬佩家長,那家長就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動力的源泉。埃隆·馬斯克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說道:「我的母親才是我的英雄,我的成功多半源於我母親的培養和她特立獨行的風格。」



⭐️ 動力源於相關性

相關性,就是某件事和自己關心的利益相關。如果孩子覺得一件事是自己的事,才會有動力去好好做。如果孩子自己整理學習用品,自己記作業寫作業,自己安排學習任務,成績好不好自己承擔後果,那孩子就會覺得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如果這些事情都是家長替孩子做了,孩子就覺得學習是家長的事兒,自己學習只是為了家長滿意,學習和自己關係不大。並不是說家長要完全放手不管學習,而是說要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讓孩子自己負責任。


⭐️ 動力源於信心

孩子們不懶惰,在不生氣或不灰心的時候,小孩都想表現得很好。但是孩子如果長期經歷挫折,他們就很可能會陷入沮喪、焦慮、憤怒、自我批評、悲觀、缺乏信心。這些不是懶惰,只是士氣低落。


⭐️ 動力源於對認可的期待

孩子們希望對自己和他人都感覺良好。他們想贏得家長和老師的稱讚和認可,希望父母為自己感到自豪。一些進入青春期以後的孩子假裝他們不在乎父母的認可,但他們真的在乎。

如果孩子從家長和老師這裡得不到鼓勵,就會陷入不良情緒中。他們會覺得在學校功課上付出努力「不值得」,假裝自己不在乎學習成績。


⭐️ 動力源於目標

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幫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和明確的目標,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對於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學習目標是領會知識本身,分數只是一個階段性的反饋。

放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學習」都應該有具體的目標。比如很多家長見不得孩子閒著,一看孩子有時間就讓孩子讀課文看英語,但是並沒有和孩子一起討論這個任務的具體目標是什麼,孩子當然動力不足。


⭐️ 動力源於感到目標可以實現

3分鐘的努力是一回事兒,持續的努力是另外一回事。人們想要在任何任務上堅持不懈,需要一路上都有成就感和進步感,並對最終成功有信心。

所有建設性的活動都有讓人感覺挫敗和沮喪的時刻。「沒有動力」的孩子就容易屈服於這些感覺,放棄努力。

我們需要幫孩子把挫敗和沮喪控制在一個範圍內,幫孩子在大部分時間內都體驗到成就感和進步感,這就需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目標。


⭐️ 懲罰和獎勵只在短期有效

獎勵和懲罰在短期內,對孩子的動力有影響。人們都有動力獲得獎勵,避免懲罰。但是獎勵和懲罰不能讓孩子產生興趣和目標。


如何幫助孩子提升動力?

1. 對他們的興趣感興趣

再「懶惰」的孩子也有自己的興趣。即使孩子很叛逆,如果你問他感興趣的事情,他們通常也會很喜歡談論。只要我們對孩子的興趣表示尊重而不是不屑一顧,孩子通常很願意和家長溝通並聽家庭的意見。

如果家長對孩子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不屑一顧或非常蔑視,那也沒有機會引領孩子在「正經事」上發展動力了。


2. 找到孩子真正的困難,和困難的根源

很多孩子討厭上學或討厭家庭作業,還是說學習「毫無意義」,沒有用,家長怎麼苦口婆心的講道理也沒有用。同樣,注意力缺陷(ADHD)和學習障礙是兒童和青少年在學習中缺乏努力的最常見原因。父母和老師都必須了解這些困難的影響。

讓孩子知道家長理解他們的感受。特別是對於幼兒而言。讓孩子知道,家長也有自己感到很困難的事情,有時候也會感到很沮喪。

與孩子談論學習多重要,努力多重要,告訴孩子必須加倍努力,只會讓他們感到生氣和被誤解——即使出發點是善意的。


3. 鼓勵,鼓勵,鼓勵

鼓勵的本質是,我們注意到孩子的付出和進步,而不是他的錯誤和不足。

在孩子願意和我們溝通時,提醒他們已經做過並且將能夠做好的事情。沒有人一直成功,家長需要幫助孩子解決失敗的問題,不管是學業還是人際關係。

告訴他們:「我知道你現在感覺很沮喪,但我知道,如果爸爸媽媽和你一起,我們一定有辦法解決的。我們會找到辦法做得更好」


4. 幫孩子專注於自己的優勢。

幫助他們建立好的自我形象和高自尊。即使是學習問題很嚴重的孩子也有一些能力或品格方面的優點。這些閃光點應是孩子內心自豪感的來源,也是他們未來成功的基礎。家長需要幫孩子認識到這些自己的閃光點。


5. 給孩子時間

最後,不要放棄。提升動力需要時間。當孩子士氣低落時,他需要花一些時間來學習克服悲觀情緒和自我懷疑,並擺脫憤世嫉俗和叛逆的態度。孩子陷入沮喪的時間越長,悲觀和叛逆的習慣就越深,他就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建立新的習慣。


中小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特殊兒童智力開發,課程諮詢請聯繫我


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玩遊戲、看電視卻很專心?
    經常聽到家長抱怨,我家孩子玩遊戲、看手機非常專心,如果不提醒他,估計可以看一天,但是說到學習10分鐘都堅持不了,而隔壁家的小強總是很用心的學習,嗨,我家孩子就是不愛學習,就知道玩。於是,有家長就問了,我家孩子為撒就不能好好學習,就知道玩呢,如何才能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呢?
  • 高三孩子學習沒動力,厭學後沉迷遊戲怎麼辦「30天戒除手機遊戲」
    高三孩子學習沒動力,厭學後沉迷遊戲怎麼辦【30天戒除手機遊戲】案例一: 他是我的好朋友,在一所比較好的中學上學,還有半年就考高中了,可這段時間突然感覺學習沒動力,厭學了,於是就去玩遊戲,一天玩掉幾十元錢,還借錢去玩,他媽媽老罵他,可一點也沒用,他以前是個很好的學生,是我最好的朋友,我都著急死了。
  • 孩子處於3-6歲,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差距,真不是「一星半點」
    周末去同事家做客,進門就看見她3歲的兒子,在聚精會神地看電視,而她在做家務,老公在玩手機,看見我進門,兩人分別停下手中的事情並叫孩子和我打招呼。隨後在我們聊天的過程中、午飯過程中,孩子的目光都緊隨著電視,目不轉睛地觀看。其實孩子看電視的現象在每個家庭都發生過,可能程度不一樣。
  • 孩子喜歡玩遊戲,不願意學習怎麼辦?用一招搞定他
    很多父母都有碰到這樣的情況,孩子玩遊戲時熱情高漲、主動積極,一到學習就各種藉口、逃避、磨蹭。怎麼辦呢?第一個故事:有幾個熊孩子天天跑到小區附近的垃圾桶那裡玩,無聊了就把垃圾桶踢的哐哐響。小區的大人又是罵又是趕,熊孩子們卻是趕了就跑,跑了又來,天天和大人們對著幹。有一天老約翰跟鄰居們說,讓我來解決這些傻小子。這一天,當孩子們又在那裡踢垃圾桶取樂的時候,老約翰走過去對他們說:「孩子們,我最喜歡聽踢垃圾桶的聲音!
  • 幾歲的孩子可以開始看電視,看電視與不看電視的差距有多大
    前言: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低頭族成了當下年輕人的普遍問題,一有時間就要把手機掏出來看一下,父母作為孩子的榜樣,潛移默化的也給孩子看造成了影響。以至於很多孩子回家不是玩遊戲就是看電視!多數孩子對手機和電視的沉迷是父母的影響和縱容導致的,3歲左右的孩子對電視的痴迷程度是很大的,李玫瑾曾說: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很大。
  • 孩子學習沒動力怎麼辦?
    你的孩子是否有這樣的問題?做作業時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作業邊寫邊玩,一會兒喝水、吃東西,一會兒上廁所;作業拖拉,1個小時的作業卻要花好幾個小時去完成;不想寫作業,不督促就沒法按時完成作業。存在這種問題除了孩子注意力不夠專注以外,更有深層的原因,就是孩子學習缺乏動力和積極性,也就學習態度有問題。 有句老話「態度決定一切」。學習也是這樣,學習態度決定學習結果。
  • 【智慧田教育】上網、看電視和玩視頻遊戲對孩子注意力有什麼影響?
  • 暑假我讓孩子玩手遊,孩子學習的動力反而更強,靠計劃堵不如疏
    暑假必須做好一個計劃和目標,這樣孩子的時間安排才不會亂糟糟。沒有目標計劃的孩子很容易玩手遊或者看電視,天天無所事事。目標內容包含了這麼幾個方面:學習、閱讀、興趣、玩、社會實踐。另外還著重附加了一個獎勵:買一隻小狗。因為孩子一直想要只小狗,這次就專門提出,作為堅持下來的獎勵,這樣孩子才更有動力。學習方面:關鍵在於複習、預習和有針對性地提高。
  • 寶寶看電視沒節制怎麼辦?
    寶寶看電視沒節制怎麼辦?為了防止寶寶過多地看電視,媽媽可以準備一塊浴巾之類的能把電視畫面蒙上的大布。只要把電視機屏幕罩住,寶寶應該就會放棄看電視了。媽媽也許會覺得太簡單了,但是對1~3歲的孩子來說,用布把電視蒙上,就能讓他認為「電視機沒有了」,並由此減少看電視的欲望,不想繼續看了。
  • 孩子愛看手機玩遊戲怎麼辦?不打不罵,四招讓他愛學習變成好學生
    ,也沒啥天賦,在學校老師不重視,在家父母也很少表揚,嚴重缺少成就感,這樣的孩子會對社會感到無聊和失望,從而很容易迷上遊戲沉迷網絡。,他們的歸屬感逐漸從家庭轉向同伴,如果一個孩子從同學中得不到友誼,尊重和支持,他們就容易迷上遊戲,在同一遊戲裡,他們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隊友,只要遊戲打得好,就很容易獲得隊友的肯定和認可,別人的認可會讓他有歸屬感。
  • 孩子喜歡玩手機遊戲怎麼辦?你還在糾結嗎?不妨試試這三個方法
    文 | 果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據我國首份兒童安全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國內3-6歲的幼兒中,手機接觸率已經高達91%,到了9-10歲,已經和成人使用行為相差不多。難免家長會為此而憂心:孩子總是喜歡玩手機怎麼辦?
  • 從小愛看電視的孩子,和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有3大明顯區別
    朋友這下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再讓孩子看電視、玩手機了。長期看電視對孩子的影響,早在電視誕生不久就已經被人們所察覺。在這之後的40多年裡,依然有越來越多的孩子成為「沙發土豆」。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在10年裡分析了1800位兒童的情況,發現3歲以下看電視的孩子與6~7歲時的認知能力發展緩慢有聯繫。看電視或許能幫助孩子識字和瞬時記憶,但卻不利於孩子閱讀思考和學習數學。
  • 為什麼我不反對孩子玩手機和看電視?打罵沒啥用,找對方法是關鍵
    我家孩子,之前是交給我爸媽帶著的。老人家對孩子確實是溺愛了一點,但現在上小學了,我把孩子接回來自己看管。結果發現孩子沉迷手機和電視的毛病改不過來了。無論是我打他,還是老公罵他,他都我行我素,而且我們平時也沒多少時間教導他,怎麼辦?
  • 孩子痴迷玩遊戲,家長應該怎麼辦?03
    ——我是如何讓兒子從電子遊戲中獲益的01孩子痴迷玩遊戲,家長應該怎麼辦?025.孩子違規怎麼辦?孩子在不能玩的時候玩,或者玩電遊超過規定時間,你三令五申,他還不肯停機,我們怎麼辦?兒子那個激情份,我和老公還真沒見過,這讓我感慨,孩子一旦對什麼事有興趣,那股力量我們想擋都擋不住。那段時候,玩電遊時間大大減少。兒子還告訴我他在YouTube Top 10 Facts學到了很多知識。有些家長埋怨孩子不努力,他們主要指的是沒見孩子整天在做題。我一直認為,學校的書本學習只是學習的一部分,生活才是個大校園,通過電子產品吸取知識也是學習的一部分。
  • 暑假期間,孩子整天只知道玩遊戲怎麼辦?| 心理學支招
    很多家長反映說,孩子無所事事整天只知道玩遊戲,沒有動力沒有追求,怎麼辦?>動力與追求是玩遊戲而已。心理學研究發現,沒有人是沒有動力的,只是沒有合適的出口而已。而玩遊戲其實就是孩子的其中一個心理出口,只是這個出口走錯方向了而已。遊戲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榮譽感,每打玩一局,及時給與獎勵和正向反饋,做的比家長們好多了。沒有批評的聲音,只有明確簡單的容易上手的操作,和對你達成的目標可以領取的獎勵。
  • 孩子學習沒動力怎麼辦?3個應對策略教給你
    其中,學習動機是學習活動的內部因素,對學習活動起著很直接的推動作用。每個人做任何有意識活動都具有一定的動機,這是激勵人行動的內部力量,是個體發動和維持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學習更是如此,如果有足夠學習動力,孩子能自主學習、追求相應的學習目標,並堅持到底。而動力不足,孩子就會學習被動、日子苦不堪言,這對家長來說,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 孩子學習沒動力怎麼辦?3個應對策略教給你
    其中,學習動機是學習活動的內部因素,對學習活動起著很直接的推動作用。每個人做任何有意識活動都具有一定的動機,這是激勵人行動的內部力量,是個體發動和維持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學習更是如此,如果有足夠學習動力,孩子能自主學習、追求相應的學習目標,並堅持到底。而動力不足,孩子就會學習被動、日子苦不堪言,這對家長來說,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 與其不讓孩子玩遊戲,還不如跟孩子一起玩遊戲
    「孩子天天玩遊戲刷短視頻停不下來,該怎麼辦?」這是千萬家長的苦惱,也是和孩子們「鬥智鬥勇」的日常。玩會兒遊戲倒是不可怕,可怕的是玩上癮,沒有時間概念,沉迷遊戲。那麼,在家長們面對這個問題時,到底應該如何做?玩遊戲等於沉迷遊戲?現實中,大多數家長的做法往往成兩派。
  • 孩子玩遊戲上癮,偷偷用家長手機充值怎麼辦?
    ,手機被沒收,兩周前發現孩子拿奶奶的手機轉帳給遊戲充了200塊錢,我和爸爸說了後,爸爸忍住沒有打他,和他談了談。還有的孩子是生活中得不到愛,在遊戲中獲得一種被認可和滿足,每個孩子的情況和需求不一樣,如果能夠找到根源,會更好地幫助孩子。朵朵小學的時候也特別喜歡玩遊戲,有一陣迷上一個叫「我的世界」的遊戲,每天很興奮地跟我講,同學們都在玩,她覺得不玩好像跟同學沒有什麼共同語言。現在上初中了作業多,玩遊戲的時間比較少了,偶爾也會玩。
  • 神經科學家:3歲前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7歲後差距很明顯
    孩子6歲就要開始上小學,如果沒有很好的專注力,在學校就會大概率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影響聽課效果,影響寫作業效率,從而影響學習成績。而不看電視的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成就很好。所以,3歲前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在7歲後差距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