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周日晚上一夜暴雨,長江水位上漲,武漢市7月6日6時30分起,將防汛應急響應級別提升至Ⅱ級。
然而,接下來的一周,依然是暴雨和大雨接替。
7月7日7點,長江漢口站水位已達27.3米警戒水位。
根據《武漢地方志》記載,武漢地處原雲夢澤,武漢市境內原有大大小小湖泊140餘個,承雨面積在5平方公裡以上的湖泊60個。
清末,由於三鎮築堤建閘,隔斷江河與湖泊通道,大中型湖泊面積逐漸縮小。
1967年後,由於圍湖造田,共有5萬畝的太子湖和北湖的水域面積僅餘1.2萬畝。
隨後,嚴東湖、黃家湖和青菱湖亦填湖造田,湖水面積亦銳減。
7月6日白沙洲已完全淹沒
野湖、外湯遜湖湖泊面積也銳減。
野湖
湖泊面積銳減,造成以後建成的城市裡,原先地勢低洼地區,多為乾涸的湖泊而來,容易積漬,曾經多次形成看海的情形。
自從2017年南湖第二出江通道、江南泵站、配套的夾套河骨幹箱涵工程等3大工程相繼建成後,從2017年開始,武漢就很少遇到大面積積漬的情況。
雖然7月6日上午暴雨很大,一些道路出現了積水,經過抽排,下午雨後天晴,道路已經都是乾淨、整潔、通暢。
下午,雨後天晴,晴空萬裡,長江邊霞蒸雲蔚,白沙洲已完全淹沒,江灘上氣象塔也已沒入水中,遠處龜山電視塔、綠地606、楊泗港長江大橋清晰可見。
江水漲上了洪山江灘,洪山區武金堤江灘也已經開始24小時巡邏,插滿紅旗,帳篷也已搭起。
武金堤全長15.7公裡,共有19處市級備料,砂石料共13189立方米。
其中,分口石2343立方米,瓜米石2681立方米,片石6269立方米,黃砂1896立方米。
另有2處區級備料黃砂1000立方米,分別位於湯遜湖泵站和楊泗磯。
同時,還有2020年協議備料,包括黃土700立方米,黃砂2000噸,峰口石1000噸,瓜米石1000噸,全部準備就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