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出門,為何大陸明星總是前呼後擁,港臺明星卻形同路人

2020-12-11 相聲小品電影電視

近幾年,圍繞著明星出門發生的新聞越來越多,有保安和工作人員推搡路人的,還有粉絲圍堵機場引發爭議的,總之,目前大陸的明星們似乎只要一出門就會出現各種人山人海前呼後擁的畫面。

與此同時,在港臺我們卻看到不一樣的場景,明星出門就跟路人差不多,比如著名的「劉青雲買菜遇街訪」,還有「周潤發坐地鐵」等,他們的周圍別說保安助理前呼後擁了,旁邊連個打招呼的路人都很少。

西方國家的明星也有類似的現象,比如貝克漢姆經常被拍到像個普通大叔一樣出門買咖啡,布蘭妮更是跟個鄰家大姐一樣穿著汗衫就上街了,他們的旁邊似乎也沒有什麼人圍觀,更沒有保安、助理圍成圈兒慢慢蠕動。

那麼,為什麼同為明星,都是出門,大陸和大陸以外的地方總是不一樣呢?

筆者認為,這其中的奧秘可以分為內因和外因兩種,內因主要是經紀公司和粉絲團體在搞怪,外因則是娛樂產業和粉絲群體的不成熟。

一、內因

有些人以為大陸明星這麼招搖的出門方式是個人虛榮所致,就喜歡前呼後擁的感覺。其實這是想當然了。

除了個別年輕明星和剛走紅還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明星之外,大多數明星尤其是成名已久的明星都不喜歡被人圍觀,這樣不僅沒有了隱私,如果發生推搡踩踏之類的意外還會招黑,犯不上。因此我們看到很多明星出門尤其是因為私事出門時都是輕裝簡從並且墨鏡口罩全副武裝唯恐被人認出來。

喜歡讓明星「享受」前呼後擁待遇的主要是兩種人,第一種是經紀公司。

之前小瀋陽、宋小寶他們曾經表演過《瘋狂粉絲團》系列小品,其核心笑點就是經紀公司花錢招募粉絲給明星「撐場」。筆者一開始覺得他們這個小品有些誇張,直到有一天真碰到這種事才徹底相信。

有一群大學生在商場門口集合,筆者過去詢問他們要幹嘛,回答是參加明星見面會,筆者問是哪個明星,結果連續三個人都答不上來,因為那位明星當時剛走紅,名字還有些拗口。這些大學生「撐場」的報酬是三個小時50元。說實話,這個價格還可以,啥也不用幹跟著起鬨就行。

經紀公司製造這種場面其實一點兒都不新鮮,三十年前賣衣服賣鞋的攤販早就會這招了,這不就是「託兒」嘛,其性質和如今流行的電商刷單也差不多。總之就是製造虛假的紅火場面襯託這位明星的受歡迎程度,這幾乎和刷單一樣成為了行業慣例。

等到這位明星真正大紅起來時,經紀公司基本上就不再花這個錢了,而是交由粉絲團體接棒。

第二種是粉絲,尤其是有組織的粉絲。

粉圈一大特點就是喜歡攀比,比如參加什麼音樂榜之類的投票就是,都想把自己的愛豆的排名弄到最前面,無所不用其極,還有粉絲互相攀比誰買的專輯最多,到最後音樂榜上的情況就成了鄭鈞所說的那樣:「這都是shi啊」。

由於明星參加公開活動都有通告,所以粉絲團體會提前組織大量粉絲或朋友去撐場,給愛豆壯大聲勢。

所以,明星出門的亂象還是要分開看,私人出門其實大多數都是正常的狀態,真正「圍觀」他們的只有少量私生飯和狗仔。不正常的主要是參加公共活動出門,這些活動背後都有經紀公司和粉絲團體在組織,自然容易產生前呼後擁人山人海的局面。

當然,像真正的大明星,尤其是比較不常見的巨星,比如當年皇馬一二期銀河艦隊那種,他們到中國參加活動時的人山人海筆者相信還屬於正常的現象。

二、外因

除了經紀公司和粉絲團體之外,我們還要看到,造成明星出門亂象的原因還有來自於外部的,主要也分兩種。

第一種是龐大的人口基數和發達的社交媒體帶來的。我們在一些視頻中可以看到,就算保安再窮兇極惡地驅趕路人,但很多路人依然毫不氣餒地舉著手機朝著明星一頓狂拍狂錄,他們這麼做為了什麼?

少部分人是職業拍明星,然後提供給相關媒體和網站賺錢。大部分人則是出於獵奇和炫耀心理,畢竟我國人口基數大,明星還屬於稀缺資源,近距離拍到明星就跟排了八個小時買到一杯奶茶一樣稀罕,把明星和自己近距離接觸的照片發到社交媒體上,就成了一部分人的炫耀資本。

就像我們經常調侃那些到了景區抱著石頭拍照的遊客一樣,等到自己到了那個景區時也經常免不了抱著同一塊石頭一頓拍,沒辦法,這就是和「紀念」和「炫耀」的需要。

第二種則是未成熟的娛樂產業造成的。在國外、在港臺,娛樂產業已經發展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了,不論是經紀公司還是明星,更關鍵的是粉絲,都已經過了野蠻生長的階段,目前處於比較成熟的時期。

成熟意味著輕易不會出現盲從和虛榮,不信你看,凡是圍追堵截明星的人裡很少有四五十歲以上的人,首先那些需要擺譜的明星多數都不是中老年人的菜,其次也是跟中老年人穩定的心態有關。

比如筆者就碰見過喜歡的老戲骨,還是兩位,如果再年輕二十歲,筆者可能會上前要一個籤名或者合一張影,但現在則覺得冒昧打擾人家不太好,再說了筆者要那個籤名和合影幹嘛使啊?在社交媒體上曬籤名合影?這不讓朋友笑話嘛。

應該說,我國的娛樂產業整體上還處於野蠻生長的初級階段,所以各種「刷單」「撐場」的鬧劇不斷,等娛樂產業度過這個野蠻生長期,市場經過洗牌進入穩定成熟的階段,這種現象就會變少。

等年輕的粉絲長大變成熟,潛在的下一代粉絲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導,粉絲團體也會慢慢變成熟,不會到處攀比和盲從,亂糟糟的撐場現象和炫耀心態也會慢慢消失。

筆者相信,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在不久的將來,粉絲們的身上也就不會再出現「幸福的泥點子」。

相關焦點

  • 香港明星為什麼老了都很窮?怪不得港臺明星都來內地發展了
    香港明星為什麼老了都很窮?怪不得港臺明星都來內地發展了近年來,我們時常可以看見老牌的香港藝人老年之後的落魄生活,這不禁讓人感到疑惑,明星火紅的時候賺了那麼多錢,錢都花到哪裡去了呢?這裡面都幾點因素,我們來分析一下,第一個原因就是香港的物價水平。香港早在上世界就是非常發達的經濟體,從香港的高房價就可以感受得出,香港的消費水平絕對是不低的。而高度發達的香港經過幾十年,收入水平對比房價並沒有很顯著的提升,所以香港的高消費是導致香港明星年老之後窮困的原因之一。第二個原因就是明星的實際收入水平。
  • 娛樂圈裡港臺、大陸與日韓歐美三分天下,那麼澳門的明星呢?
    都說藝術沒有國界,但是藝術家是有國界的,中國的港臺大陸明星與日韓,歐美三分娛樂圈天下,當然還有英法德等國,但是規模太小傳播力度不夠,在這三大巨頭之下可以忽略不計了。但是我們好像都忘記了一件事,那就是中國特別行政區有「港澳臺」三區,但是在娛樂圈中有港臺有大陸內地,但是偏偏就是沒有澳門,澳門蹲坐在角落裡很受傷啊,為什麼大家一起玩不帶澳門呢?其實啊,澳門雖然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之一,但是澳門的面積與港臺相比,不說九牛一毛,那也是小巫見大巫。
  • 港臺藝人為武漢捐款單出來了,看看有你喜愛的明星嗎
    這次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除了大陸籍藝人踴躍捐款捐物外,我們更想知道有哪些港臺明星也捐款了,祖國有難,同為華夏兒女,理應共克時艱。近日,網上已經把港臺明星捐款名單統計出來了:
  • 港臺藝人內地明星積怨已久? 陳坤坦言處不來
    一來電影方面的明星都比較大牌,出道多年,什麼樣的事情沒見過,就算不愉快也放在心裡,最多有機會的話上綜藝節目爆爆料;二來電影的拍攝周期也比較短,上工收工,私底下也不會有太多交往。  那麼,王伯昭被打的例子,是個別現象還是內地和港臺演員矛盾的集中爆發呢?《小魚兒與花無缺》導演王晶就說,這次「誤傷」事件,是兩地演員文化差異的結果,因為「香港演員都是真打,受傷也很正常」。
  • 因戲生情的4對明星,前3對都幸福美滿,而他們卻最終形同陌路
    幾乎各類影視劇中都會穿插很大一部分的情節用於男女主的感情戲鋪墊,不僅非常甜蜜,觀眾之間的共鳴也是非常強烈,絕大部分觀眾就特別愛看這類浪漫愛情片段,而有些劇中演員因為劇情代入感太強最後甚至因戲生情走到了一起,因戲生情的4對明星,前3對都幸福美滿,而他們卻最終形同陌路。
  • 1994年春晚沒有港臺明星,趙本山也沒來,依然非常經典
    從1984年香港明星張明敏首次登臺春晚舞臺,演唱那首經典的《我的中國心》之後,邀請港臺明星參加春晚就成了一個慣例。在1993年春晚,有多達計9位港臺明星出現在舞臺上(包括錄播),他們分別是:梁雁翎、鄺美雲、成龍、王傑、郭富城、羅文、蘇芮、巫啟賢。
  • 內地明星怪相:出行講排面,片酬比高低,不帶保鏢都不好意思出去
    當今娛樂圈,明星出席活動要是不帶上三五個保鏢你都不好意思出門!一定要講究排場,必須要前呼後擁,保鏢開路,才能體現身份懸殊。近日男星吳亦凡在參加央視組織的公益活動時,在演出結束後身邊多個保鏢給吳亦凡開路。
  • 盤點幾位總被認為是港臺人的明星,可能是因為長相的差別吧!
    雖然同為一個娛樂圈,但是也分「派別」的,最明顯的就是大陸跟港臺的劃分,畢竟兩地的發展水平不一樣,而且兩地主攻的內容也不一樣,但是今天給大家說的卻是長相的差別,粉絲主觀認為他是港臺或者大陸的,雖然這樣說可能還是有些許不客觀,但是也就是娛樂一下,那我們就開始吧。
  • 盤點2020年不幸去世的十大港臺明星,誰最讓人惋惜?
    2020年的娛樂圈有許多明星離開了我們,有大陸的明星,有日韓明星,也有港臺明星。尤其是港臺娛樂圈失去了不少的人才,實在是令人感到惋惜。那麼在2020年這一年當中,港臺娛樂圈有哪些明星不幸去世呢?下面就來盤點一下吧。
  • 港星走在街頭狀況:路人懶得搭理,買菜接地氣,都是明星差別好大
    明星出街一向是大張旗鼓,如果看到街頭有保鏢的,那一定是有明星的地方,現如今無論是巨星還是十八線小明星,甚至是網紅,出門都得帶保鏢,但大多數情況下根本沒有人上前圍觀,有時候保鏢的人數比圍觀群眾還要多但香港明星走在街頭的狀況和內地明星卻千差萬別,都是明星差別卻好大在香港即便是天王巨星,他們都不把自己當明星看待
  • 有些明星出門總是戴帽子和口罩,為何姚明出門卻很少戴口罩?
    而且各種活動和賽事都將推延進行,並且有些活動甚至因為病毒的問題直接取消。這其實是為了更好地引導大家低檔病毒,對於CBA也有很多的名人和球隊進行了「口罩文化」的宣揚,像是遼寧隊郭艾倫和郭士強叔侄倆就拍了一個段子宣揚「不串門、戴口罩」!但是作為中國籃球的最重量級的人物,中國籃協的主席,姚明也錄製了一段視頻並且向大家示範如何正確地戴口罩還有摘口罩!
  • 明星捐贈名單再更新!趙本山女兒成焦點,港臺明星出手闊綽!
    疫情之下,娛樂圈的眾明星紛紛捐款捐物,讓我們看到了萬眾一心的力量,當然,不得不說的是,有許多大牌明星捐出的善款不符合網民的期待,所以也因此遭來了不少非議,比如吳京夫婦前期捐款20萬遭抨擊,再比如孫儷鄧超夫婦捐款30萬也遭到網友聲討!
  • 為什麼很多明星都戴黑色口罩?有什麼特殊原因嗎?
    為什麼很多明星都戴黑色口罩?有什麼特殊原因嗎?相信很多朋友都會看到明星每次外出都會帶上黑色的口罩,但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卻極少帶,而且是在公開的場所下帶著口罩。冬天戴口罩,我們可以理解,那夏天戴口罩,我想我就不用給大家說了吧,大熱天誰都不願意去戴的,那明星出門為何喜歡帶口罩?對很對人來是都認為是「明星怕被認出」所以就才戴的口罩?如果你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為何我們能排除這個想法呢?我們來看機組明星的機場找就知道了。有些朋友覺得明星戴口罩,就是防止別人把自己認出來。
  • 香港「明星」和內地「明星」的區別?
    在我們印象中明星就是最光鮮亮麗的存在,總是會受人追捧甚至在機場被人圍堵要籤名,特別是現在的小鮮肉,一丁點名氣搞得全世界最紅一樣,或許這種現象只有在國內才會發生吧,明星也是普通人,為什麼內地的可以這麼高高在上的感覺呢,很多人之所以現在這麼膨脹就是因為腦殘粉絲把他們捧的太高了,演員只不過就是一個職業而已
  • 為什麼亞洲明星喜歡戴口罩,而歐美明星很少戴?
    而亞洲明星多半會是這樣的,不分男女老少,不分春夏秋冬,大多戴口罩。而隨著內地造星產業的發展,現在的戴口罩並不單純是文化差異那麼簡單。現在戴口罩已經成了很普遍的現象,似乎大家都是遵守著某種規則,但是細細想來,無非就是以下兩種原因。
  • 山東籍的港臺明星,除了成龍你還知道幾個?
    今年「山東」是個熱詞,從春節的山東人拜年,再到現在的山東人馳援武漢,都體現了山東人的孝義、熱情與擔當!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山東籍的港臺明星!第一個不得不說的成龍大哥,「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世界功夫巨星成龍,多次表明自己是正兒八經的山東人史上最英俊的的小李飛刀——焦恩俊,雖然是個臺灣明星,但是焦恩俊的祖籍確是山東青島!臺灣藝人伊能靜也是山東籍的明星,伊能靜雖然生於寶島臺灣,但是算是山東濟南人!而今,伊能靜嫁給了內地小生秦昊,也算是別樣的回歸吧。
  • 張鈞甯遭路人追趕大罵,倉皇逃離不敢吱聲,路人該給明星讓路嗎?
    38歲張鈞甯遭路人追趕大罵,倉皇逃離不敢吱聲,路人該給明星讓路嗎?12月8日下午,有網友在短視頻平臺上曬出一段近日在某酒店偶遇女星張鈞甯的視頻,視頻中張鈞甯被一位男子追著大罵,畫面十分尷尬!視頻曝光後,網友們評論一邊倒,大家似乎都很理解男子生氣的原因,還紛紛指責「現在明星就是慣的」「憑什麼有特權」!近幾年明星出行已經成為了一大熱點話題,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當紅明星出行不管是否有名氣,身旁都會跟著一大群保鏢和保安,生怕粉絲們的熱情會讓他們受傷!
  • 當知道大陸明星羅晉愛用繁體字發博時的原因時,我竟無言以對
    現如今,中國明星與粉絲互動的媒介可能要數微博最多了,可以說是不二選擇了。我們知道,臺灣、香港與大陸對比,至今還保留了繁體字,因此港臺明星發博會習慣性地使用繁體字發表。然而,在大陸,也有那麼一些明星,喜歡用繁體字發布文字。就比如,蔣欣、羅晉與老幹部靳東等等,皆用了繁體發微博。
  • 看30年前的港臺明星身高,你會大吃一驚
    都不用再過幾年,現在低於180cm的男孩子都很難出來做藝人了。可是,如果把這個標準放到三四十年前的港臺娛樂圈,我們所熟知的大部分老牌男明星真的連出道機會都沒有了。小時候看港臺電影,印象中的男明星個個高大威武,英姿颯爽。
  • 明星保安推人,大眾對此有話說,為何明星總是高高在上
    明星做公益,這原本是一件好事。可在前往演出舞臺的路上,因為難得見到明星,圍觀的民眾比較多,路上比較擁堵。這時候,吳亦凡身邊為他開路的保安不僅伸出手來,將其他人分開讓出一條路,在這個過程中,還很粗暴的推開路邊一個穿著迷彩服的人。視頻出來後,很多人都在猜測被粗魯推開的人是抗洪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