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師範大學攜手農村校 「貼地走」的藝術激活鄉村美育「一池春水」

2020-12-15 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劉曉惠)把海南文昌民居的歷史故事製成定格動畫,用畫筆記錄下「天問一號」在文昌發射升空的瞬間,在紙片上雕刻出傳統民居的門窗鏤花……在近日舉辦的海南省文昌市聯東中學美育成果展上,記者注意到,文昌當地特色傳統、特色文化激活了師生們的新實踐——讓藝術「貼地行走」,打造本地品牌,激活鄉村美育「一池春水」。

捧起一個繪滿圖騰的椰雕作品,這個承載師生藝術創想的椰殼曾經只是農村裡最常見的普通作物。聯東中學地處文昌市東部,是一所規模較大的農村中學。「幾年前,別說美育作品展了,學校的美術課都開不齊!」在聯東中學任教了17年的美術教師林尤礎說,學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有一名美術教師,光是給全校兩千多名學生上課已力不從心,更別談深入琢磨美育教育。

海南師範大學志願者指導鄉村學生創作美術作品。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劉曉惠 攝

2019年11月,一則通知的發布為聯東中學的美育教育注入了活水。海南師範大學作為入選教育部美育浸潤行動計劃的唯一一所海南高校,對口支援文昌市聯東中學,以及培龍小學、尚明小學、宋六小學3個教學點的美育建設。

「文昌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我們以文昌當地學生發展特點為基礎,利用本土特色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加深對家鄉的了解,推動鄉村美術教育發展。」海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周春花介紹,2020年7月3日,雙方正式攜手開展美育浸潤行動。

在海南師範大學的幫扶下,聯東中學和3個鄉村小學教學點結合文昌本土特色文化,開設了中國畫、灰塑、紙藝、定格動畫、景泰藍掐絲工藝畫等美育專項課程,建立起「海南僑鄉」「椰雕藝術」「文昌傳統民居」等美育興趣小組和社團,面向全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常態化實踐活動。

師生組隊走進村落古宅,把最常見的作物加工成藝術品,挖掘文昌特色元素……「一個多月的美育浸潤課程教學實施下來,孩子們的創造力超乎我們想像!」周春華直言,「孩子們洞察到不同視角文昌特色,再以多元的藝術創作形式為載體,賦予古老的傳統文化新定義。」

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學生們對家鄉也有了新認識。五年級的羅莉婷用水彩筆畫出了自家老宅門窗上的鏤空花紋,「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讓我知道了原來我的老家還有這樣的古韻和文化。我暑假會繼續參加美術興趣小組活動,跟著老師畫出不一樣的文昌。」

除了帶來豐富的課程和實踐活動,海南師範大學還牽線搭橋,為聯東中學等接入省內多個美育名師工作室的優質資源,邀請專家率隊幫扶,通過示範課、集體教研、專題培訓研討、美育成果交流展示等方式,開發文昌本土課程資源,提升農村地區教師專業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8月6日,「教育部美育浸潤行動計劃海南師範大學基地學校」正式在聯東中學掛牌。從只有1名美術教師,到如今美育名師集結,聯東中學校長莫文基感慨,學校將藉此東風,走好美育特色發展路,打造文昌美育品牌,讓農村孩子也能享有優質美育教育。

海南省教育廳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處處長佘家鼎表示,教育部美育浸潤行動計劃基地學校的建設是全省美育教育的大事,海南省教育廳將支持海南師範大學、文昌市聯東中學等建設基地校,打造全省美育對外交流、展示的窗口,在海南自貿港建設的背景下,開創海南鄉村地區美育新局面。

相關焦點

  • 海南師範大學攜手農村校「貼地走」的藝術激活鄉村美育「一池春水」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劉曉惠)把海南文昌民居的歷史故事製成定格動畫,用畫筆記錄下「天問一號」在文昌發射升空的瞬間,在紙片上雕刻出傳統民居的門窗鏤花……在近日舉辦的海南省文昌市聯東中學美育成果展上,記者注意到,文昌當地特色傳統、特色文化激活了師生們的新實踐——讓藝術「貼地行走」,打造本地品牌,激活鄉村美育「一池春水」。
  • 海南師大:藝術送教補齊鄉村園美育短板
    本報訊(記者 劉曉惠)瓦片、枯木、貝殼、泥巴……這些鄉村隨處可見的廢棄物,在孩子們的手裡綻放出了新生命——瓦片上的畫作童趣十足、枯木和貝殼的搭配勾勒出叢林風光……日前,在海南師範大學對口幫扶鄉村學前教育
  • 「石榴籽」團隊激活一池春水
    「石榴籽」團隊激活一池春水 湖南師大附中9位老師組團到耒陽支教,為當地基礎教育發展立下新功 作為現任支教團隊的領頭雁,王全勝將他自己和謝良、馬正揚、歐陽紅英、楊徵宇、周曼、田靜樂、楊旭東、劉冉旭等8位支教老師形象地比喻成「石榴籽」團隊。「老師只有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才能釋放出更大的能量,更好地為革命老區教育事業作貢獻。」王全勝說。 離開熟悉的教育生態和親密的家人,去融入一個條件相對艱苦的陌生環境,這是「石榴籽」團隊成員起初共同面臨的難題。
  • 激活「一池春水」——甘南州就業扶貧工作綜述
    全州上下堅持將就業扶貧作為重中之重,下足功夫、精準施策,積極打好就業扶貧「組合拳」,確保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意願的貧困家庭穩崗不丟崗、轉業不失業,實現持續穩定增收,激活全州脫貧攻堅的「一池春水」。萬代貢高興地說。    扶貧車間,讓有就業能力、就業意願的群眾在家門口靈活就業,穩步走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    善源公司優先安排建檔立卡戶勞動力就業,有效幫助貧困家庭,增加收入來源,公司現有員工28人,其中建檔立卡戶21人。
  • 順德社區鄉村創意文化節上下求索激活鄉村治理「一池春水」
    因地制宜一村一策趟出治理創新路11日下午,位於順德區杏壇鎮龍潭村青田村民小組的青田鄉建展覽館開幕。這是一間由村內廢棄的蠶房改建而來的鄉建展覽館。其成立得益於正在青田實施的「青田範式」。2017年3月,杏壇鎮引入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和順德區榕樹頭村居保育公益基金會資源,提出藝術鄉村建設的「青田範式」,開啟「政府+高校+社會組織+村民」多元力量參與的社區治理新路徑。青田村民劉瑞慶感慨近年青田的變化之大,老民居得到活化改造,桑基魚塘得以恢復,鄉村生態有所改善,特別是「燒奔塔」等傳統習俗的深層意義被重新挖掘,鄉村原汁原味的感覺在慢慢回來。
  • 武警北京總隊機動某支隊:資源共享激活課堂「一池春水」
    武警北京總隊機動某支隊著力創新教育方法資源共享激活課堂「一池春水」解放軍報訊 張寒蕭報導
  • 當藝術走進田間地頭 看他們如何助推鄉村美育發展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9日1時訊(記者 秦思思)昨(18)日,「2020百校百村百藝:中國鄉村美育行動計劃」展覽與論壇在北碚柳蔭鎮藝術糧倉舉行開幕式。受訪單位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在藝術創作與人才培養方面,堅持頂天立地發展戰略,頂天——強調創作對時代的引領作用;立地——充分發揮藝術對社會的滋養作用,發揮藝術對鄉村美育、社區美育的浸潤作用。」川美黨委書記唐青陽在開幕式上的致辭中指出:川美一直秉持植根鄉土、關注現實的辦學傳統,引導師生把創作與論文寫在中華大地上,將藝術創新的實驗室建設在鄉村、社區、商圈等地。
  • 河口區:精準施策 激活水產養殖「一池春水」
    這些措施的精準實施,有效地激活了河口區水產養殖的「一池春水」。
  • 農村美術教育 春風化雨綻新芽(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
    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健全面向人人的學校美育育人機制」,並就農村學校美育教師培養、課程設置、設施建設等提出具體意見,為農村美術教育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民間美術進課堂美術教育是部分地區基礎教育的薄弱環節,要解決專業美術教師少、美術課上課難的問題,首先要轉變觀念、確立方法。
  • 體育新城社區:「紅色力量」激活社區治理「一池春水」
    近年來,黎託街道體育新城社區創新社區治理模式,以社區黨組織為紐帶,全面整合轄區資源,打破社區、居民、社會組織等之間的「圍牆」,架起一條多方參與、協作共贏的「區域化黨建」高速路,「紅色力量」激活了社區治理「一池春水」。體育新城社區轄區保利mall黨支部組織集體學習。
  • 海南日報數字報-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激活鄉村振興內生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樹牢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抓好農村交通運輸、農田水利、農村飲水、鄉村物流、寬帶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以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這一短板。  「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改善村容村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僅直接關係到老百姓的生活條件,而且會對村民的精神面貌和鄉村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 開啟「高鐵模式」激活冬遊「一池春水」
    多條高鐵的開通運營,不僅縮短了城市間的時空距離,便利沿線群眾的出行,也對加強高鐵沿線城市間的旅遊交流、旅遊合作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給當地的冬季旅遊業發展添了一把火。(人民日報海外版)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大多數人平時都忙於工作,周末、節假日空閒時間就想放鬆一下,有益身心健康。
  • 教育部美育浸潤行動計劃項目落地文昌 帶動海南省中小學校美育改革發展
    8月6日,教育部美育浸潤行動計劃項目海南師範大學基地學校掛牌儀式暨美育成果展在文昌舉行。展覽展出了志願者們精心製作的美育教具,文昌當地學生的創意作品及文創衍生產品。據悉,2019年11月,海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對口支持文昌市聯東中學項目入選教育部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該項目以文昌當地學生的自身發展特點為基礎,引導學生對海南文化進行更深入的了解與學習,推動我省鄉村美術教育發展。
  • 海南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基礎性工程加以推進
    為了破解鄉村教師「招不來」的難題,海南在實施「好校長、好教師」引進工程的同時,還因地制宜地為各市縣制定了分門別類地教育引才計劃——通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和鄉鎮公辦幼兒園特設崗位教師計劃,累計為建立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制度,省級補助標準為每人每月300元,市縣在此基礎上補助人均每人每月100元,一些市縣還「提標擴面」加大了補助力度,形成「越往基層、越是艱苦,待遇越高」的激勵機制;實施鄉村教師安居工程,目前已經投入12.2億元建設農村教師周轉宿舍1.3萬多套,較好地改善了農村教師住宿條件;
  • 教育部美育浸潤行動計劃項目落地文昌
    海南日報文城8月6日電 (記者陳蔚林 實習生李夢楠)8月6日,教育部美育浸潤行動計劃項目海南師範大學基地學校掛牌儀式暨美育成果展在文昌舉行。展覽展出了志願者們精心製作的美育教具,文昌當地學生的創意作品及文創衍生產品。
  • 【2020中國鄉村美育行動計劃·在地生長】家園共生:中國鄉村特色空間藝術專題研究
    該項目是「2020百校百村百藝:中國鄉村美育行動計劃」在地創作版塊的分單元暨四川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研究生培養綜合改革項目的一個教學實踐工作坊。此次工坊以「家園共生:中國鄉村特色空間藝術專題研究」為主題,由四川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學科帶頭人、造型藝術學院雕塑系曾令香副教授指導雕塑系研究生和本科生共45人組成的團隊,針對什麼是中國鄉村特色空間以及藝術、新族群如何去面對鄉村現場等話題,從公共藝術的全球化語境和中國化經驗建構的視角,於2020年9月28
  • 海南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基礎性工程推進
    為了破解鄉村教師「招不來」的難題,海南在實施「好校長、好教師」引進工程的同時,還因地制宜地為各市縣制定了分門別類地教育引才計劃——通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和鄉鎮公辦幼兒園特設崗位教師計劃,累計為五指山等16個市縣招聘特崗教師7746人;通過實施海南省鄉村教師定向培養計劃
  • 青島: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 激活「一池春水」
    近年來,黃海之濱的青島,按照總書記關於「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指揮棒」作用,突出企業主體作用,激活技能人才成長內生動力,通過多元化評價手段,促進優秀技能人才脫穎而出,推動企業科研成果創新、產品轉型升級,初步實現了職業資格評價向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轉軌」。
  • @三亞 海南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最重要的基礎性工程加以推進
    為了破解鄉村教師「招不來」的難題,海南在實施「好校長、好教師」引進工程的同時,還因地制宜地為各市縣制定了分門別類地教育引才計劃——  通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和鄉鎮公辦幼兒園特設崗位教師計劃,累計為
  • 公益+陪伴,助力鄉村美育,這個父親節有愛又有樂趣_教育頭條_南方網
    小小童繪家  關注鄉村美育,促進教育公平  廣東省婦女兒童基金會秘書長梁小釗在致辭中提到,一直以來,加強鄉村美育的呼聲已久,農村、在《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也指出,要縮小城鄉差距和校際差距,讓城市和鄉村的每個學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機會。美育能培養孩子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通過美育讓孩子擁有發現生活之美的眼光,擁有熱愛生活之美的能力。在鄉村推動美育,讓鄉村的孩子感知大自然的恩賜,發現家鄉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