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間一壺酒
在古代,南方曾有著名的「四陵」,分別是廣陵揚州、蘭陵常州、金陵南京,另外一陵就是海陵泰州。
泰州,古稱海陵。據《南唐書》記載,南唐開國之初,由於泰州上繳國家鹽稅很多,又是蘇北地區水陸要津、咽喉要地,在公元937年,將海陵由縣升為州,取國泰民安之意,此是泰州名稱由來。
如今泰州不叫海陵,其下轄有個海陵區。1996年7月,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縣級泰州市,設立地級泰州市,以原縣級泰州市的行政區域改建為區,將「海陵」定為新建區區名,也從此成為泰州市人民政府駐地。
梅蘭芳紀念館位於海陵區迎春東路90號,俗稱梅苑,是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故鄉的紀念建築群,由著名古典園林專家陳從周指導設計,梅蘭芳大型全身漢白玉塑像,為全國著名雕塑大師劉開渠晚年之作。史料陳列館由明清建築移建而成。
日涉園是到泰州必看的地方。該園位於海陵南路436號喬園賓館內,建於明萬曆年間,為太僕陳應芳的私人住宅園林。日涉園其名源於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園日涉以成趣」之語意。
現在的泰州人又多稱之為「喬園」,因為此園曾一度被兩淮鹽運使喬松年佔有。作為蘇北地區現存最早的古典園林,布局小巧玲瓏,回復緊湊,層次分明。古時憑高遠眺,視通萬裡。
望海樓是泰州著名景點,也是泰州的標誌性建築。望海樓位於海陵區鳳城河景區內,初建於南宋紹定二年,被譽為「江淮第一樓」。此樓屢毀屢起,大多毀於兵火而起於盛世。
泰州老街,在鳳城河畔桃園景區外,一個麻石鋪就的明清小巷,穿梭在深深的四合院落,聲聲入耳的評彈說唱,滿街悠悠飄香的小吃,加上悠長悠長的叫喊吆喝聲,綿延600米,一條青磚黛瓦的古建築帶,這就是 「泰州老街」。
泰州老街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老街,原是東郊鮑壩村的一片農田和村民住宅地。在當地相關部門打造下,僅兩年時間就成了泰州最繁華的商業區,更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聚集區,「老行當」在此延續,「老手藝」在此復活。
泰州無山,卻饒有趣味地稱四方的寺院為山,頗富想像力。海陵有南山寺,始建於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由鐵心堅禪師所建,朝廷賜額「護國寺」。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寺毀。紹熙年間由僧紹信、覺妙重建。
泰州城隍廟,坐落在邑廟街22號,是江蘇省內唯一保存完好的城隍廟。建築學家陳從周教授,贊其為「國內城市中殊不多見」。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泰州人早已習慣了的慢生活。在青磚黛瓦,麻石街巷的泰州老街,一邊聽著傳統評書,一邊泡上杯濃茶,點上份燙乾絲,生活仿佛才從睡夢中清醒過來。
會吃「燙乾絲」的老泰州,都愛在乾絲上加一小撮蝦米,澆上黃豆醬油和純香小磨麻油,一經拌和,黃白相間,一碟食畢,齒頰留香。
參考資料:《海陵區志》等,喜歡文章,請點關注、收藏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