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包裝箱兌換禮物 鄭州部分快遞站重啟快遞箱回收

2020-12-24 中國網河南頻道

「取走快遞,將快遞箱留給驛站」,這正成今年雙11過後鄭州街頭的一種新風向。11月18日,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走訪鄭州快遞站點觀察到了這一特點。此前兩日,國家郵政局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1月16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已突破700億件,快遞業務水平達世界第一。但同時,紙質類包材被回收率相對較高,而塑料類包材由於回收價值低,99%得不到有效回收利用。

現實中,鄭州市快遞站點對使用後的快遞包裝回收狀況究竟如何,民眾對快遞包裝留給別人所用怎麼看,請看本報調查。

把快遞箱留給「下一位」!雙11後鄭州快遞站點增大快遞包材回收

11月18日上午,在鄭州市航海東路遠大理想城社區內的菜鳥驛站,前來取快遞的蘇先生一進門,就麻溜地用手機掃碼、取件、拆箱,掏出雙11買的新外套,再用手機掃一掃快遞箱上的積分,又隨手將它丟進身後一個大的回收箱。

此時,這個回收箱裡已裝了不少空箱子。

該驛站站長王威介紹,他所負責的這個快遞站點,是從2018年就啟動了快遞箱回收服務。但這是個「慢熱」的過程。在今年雙11,社區居民對快遞箱回收的支持度明顯大幅提高。這剛早上9點,回收箱裡的空包裝袋、包裝盒已快放滿了,一天能裝滿七八輪。

「前幾日,在雙11快遞的最高峰,每天收集的各種廢棄快遞包材數量更多,甚至一個鐘頭就能被裝滿一次。」王威手中一得空,就趕緊忙著對回收的快遞箱清理、收集、碼放起來。

回收的快遞箱會被怎麼用?

王威稱,大多數完好的紙質快遞箱,在被截掉面單、膠帶後,免費留給寄快遞的人二次使用。這大概能佔到總量的7成左右。但塑料包裝袋、泡沫箱取件後,破損率會相對較高,只能丟到垃圾桶。

取件人留下快遞箱,能得到什麼?

王威稱,在今年,菜鳥驛站推出了線上互動活動,留下包裝箱或包裝袋後掃二維碼領取積分,可獲得回箱點數,在活動期間可以憑藉回箱點數兌換禮物。看似簡單的互動小遊戲,無意中提升了人們資源回收利用的環保意識。

記者在近兩日共走訪了鄭州市區9個快遞站點,由此感知到「快遞箱回收」仍在催化行業、公眾熱情的初期。比如,鄭州市區所有的菜鳥驛站仍在陸續加載包裝箱回收業務的過程中。同時,包括順豐、「通達百」在內多數快遞公司的服務站點,對回收快遞包材仍缺失有效廣宣與實際服務。

有的站點是只回收自家品牌的快遞箱,而更多是快遞站點負責人的自發行為。這與快遞公司與站點是加盟模式的合作機制有關。

全球第一快遞強國,直面快遞包材回收兩大難題

中國是當之無愧的全球快遞業第一強國。

11月17日,國家郵政局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1月16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已突破700億件,或有望在年底800億件。但此前一日,該局曾發布的另一項監測數據顯示,雙11期間,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就處理了快件39.65億件。其中,紙質類包裝材料80%能被回收利用,而塑料類快遞包裝由於回收價值低,99%得不到有效回收利用。

一語概括,論派送速度、論貨運吞吐量、論包材消耗,中國快遞業都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但與之而來的是環保壓力,以及社會公眾對降低包材汙染越發高亢的呼聲。

2016年,國內一些快遞企業開始嘗試回收快遞包裝。當年,順豐EPP保溫箱分階段投放市場;2017年,蘇寧向國內市場投放「漂流箱」計劃,京東物流聯合九家品牌共同發起綠色供應鏈行動「青流計劃」。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這些公司的計劃並未得以實施有效的規模化,但無不是在「試錯」周期反覆打轉。

阻礙快遞包材回收的梗阻,卡在了哪兒?

中通快遞一負責人介紹,當前,國內所使用的快遞外包裝大致分為紙質與塑料兩類。前者就是紙箱或紙袋,後者包括PVC袋、塑料泡沫箱(袋)、泡泡袋等。前者因殘餘價值高,明顯高於後者。所以,如果是消費者個人寄件,可以不挑剔外包裝是否被用過。但如是商家或快遞公司主動使用二次包材,恐會被投訴。

蘇寧物流河南公司小件業務負責人鄭小博介紹,該公司曾採購了一大批玉米芯原料製成的「漂流箱」,這些箱子無需膠帶、用一次性鎖扣,堅固耐用。但它的單只採購價格超過5元,遠高於普通包材。

「回收『漂流箱』或快遞包裝,一是缺失回收場景,二是缺少完整環保產業鏈條。」鄭小博舉例,快遞員要上門送件,消費者如果不在家,他能不能打開「漂流箱」把貨留在消費者家外?如把「漂流箱」留給消費者,後者要歸還箱子,又需企業新增人工取箱成本,並無自助回收的場景。還有,很多消費者希望將完整、質量好的快遞箱或袋子留下自用,哪怕是裝垃圾。這些都為「漂流箱」能安全回家,留下了太多不確定性。

別給地球纏那麼多膠帶,呼喚全民共建「快遞包裝長效回收體系」

你會將自己的快遞箱留給別人用嗎?

11月17日,大河報·大河財立方通過官方微博發起了該項投票,獲得了超9成參與者的支持。

有網友留言稱,「我的快遞,不需要快遞公司用膠帶纏成『粽子』。只要快遞不破損,我就接受。」也有網友留言稱,「從我做起,少給地球纏膠帶,少給海龜、海豚餵塑膠袋。」

不過,對快遞包裝被回收,收件人客觀上仍有諸多顧慮。這包括:退換貨可能需要外包裝原件、帶回家即可二次利用、有外包裝攜帶更方便,以及會擔心不順路、不方便等。因而,建立完整且安全的快遞外包裝回收長效機制,成為了當下國內社會的強烈呼聲。

「我們在很多社區有舊衣、舊鞋回收站。那麼,是否能借國內推行垃圾分類的東風,也加載一項快遞外包裝的回收站?」這是鄭小博的建議,相關職能部門,應建立相應的全民鼓勵機制。比如,提供完整、乾淨、自除個人信息的紙箱、包裝袋,可換得社保繳費獎金或電費充值。

據國家郵政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快遞業每年消耗的紙類廢棄物超過900萬噸、塑料廢棄物約180萬噸,並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二次利用」作為減少快遞垃圾的重要途徑,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此同時,中國郵政在1.1萬餘個營業網點設置了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順豐1.8萬個網點設置了標準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京東近30%的網點設置了快遞包裝回收裝置,已回收紙箱並二次使用數量達1.5億個。

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邊作棟在近期表示,快遞包裝箱回收是發展綠色快遞的重要途徑,希望廣大用戶儘可能將基本完好的紙箱回收再利用,實現物盡其用。

相關焦點

  • 「用快遞包裝箱兌換禮物」,本季雙11鄭州部分快遞站重啟快遞箱回收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楊霄 實習生 李名揚 劉鑫 文圖)「取走快遞,將快遞箱留給驛站」,這正成為今年雙11過後鄭州街頭的一種新風向。11月18日,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走訪鄭州快遞站點觀察到了這一特點。此前兩日,國家郵政局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1月16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已突破700億件,快遞業務水平達世界第一。
  • 進回收箱?「雙十一」過後,海量快遞包裝箱去哪兒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麗今年「雙十一」一如既往創造了超高的成交量,在網友享受拆快遞喜悅之時,堆積如「山」的快遞包裝箱何去何從呢?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探訪了社區、校園等發現,大部分快遞包裝箱賣了廢品,少部分進了回收利用渠道。
  • 雙11臨近包裝箱快遞袋將泛濫 共享快遞盒引關注
    雖然快遞「強力」包裝,是為了保護商品,但大家還是覺得過度包裝太浪費。「拆起來特別麻煩,有時候得用剪刀、美工刀,外加手撕」,如此暴力拆箱,留下的只能是一堆垃圾。【調查】快遞公司|不針對快遞包裝箱提供回收服務過度包裝實屬無奈快遞包裝箱為何不能回收重複使用?大河報記者在採訪中獲悉,快遞公司需要大量的包裝箱,而市民也希望快遞公司能上門回收包裝箱。
  • 快遞公司設紙箱回收箱遇冷
    「雙11」送貨高峰,快遞包裝箱也迎來拆箱高峰。這個「雙11」,多家快遞公司推出紙箱回收政策,不過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紙箱回收的效果並不理想。專家表示,從理論上說,包裝箱回收可以推進,但是就目前快遞公司的組織形式來看,並不適合做紙箱回收的工作。
  • 「快遞箱換零食」事小意重
    「快遞箱換零食」的做法不僅可以打通快遞箱回收的「最後一百米」,還能大大提高快遞箱回收效率。讓快遞箱循環起來,還需各方多探索嘗試,以實現各方互利共贏,避免資源浪費近日,一些城市多個小區嘗試「快遞箱換零食」。
  • 珠海郵政發出倡議:建議快遞員對包裝箱現場回收
    珠海郵政發出倡議:建議快遞員對包裝箱現場回收 2019-07-08 2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廢品賣了還是進回收箱?雙11快遞包裝都去哪了
    近日早報記者探訪發現,部分市民會通過各種方式將快遞包裝盒回收再利用,而青島郵政公司更是在全市125個網點設置包裝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裝置。」既然大家都知道循環使用包裝箱更加綠色環保,各家快遞公司是否都執行了相關優惠回收政策呢?隨後,記者在香港中路、延安路等附近小區進行了調查,申通、圓通等多家快遞公司的快遞員均表示,沒有明確收到公司下達的回收包裝箱的相關優惠激勵政策。一名快遞小哥告訴記者,「如果客戶想讓包裝箱循環使用,我們可以免費回收,但是目前還沒有聽說公司有相關優惠激勵政策。
  • 快遞包裝就地循環利用 湖州市快遞網點實現「紙箱共享站」全覆蓋
    昨天中午,在湖城高富路上的一個圓通快遞點,前來取快遞的居民李先生看到「紙箱共享站」後主動詢問工作人員。「歡迎在這裡拆包裹,把紙箱留下,等你下次來寄件的時候,可以從回收箱裡挑紙箱免費用。」工作人員邊說邊遞上拆箱工具。  我市今年開始在快遞行業推廣的「紙箱共享站」。市民在網點郵寄快遞時循環利用紙箱,拆箱取貨後將紙質包裝箱、填充物等放進回收箱,寄快遞的市民可免費重複使用紙箱、泡沫等。
  • 快遞公司設紙箱回收箱遇冷 多名受訪者稱「不知道」
    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紙箱無疑是「雙11」之後最大的主角,拆包裝一時樂,說到包裝箱怎麼處理時就不怎麼開心了。行業數據顯示,今年「雙11」全國大約產生260億個紙箱,過度包裝、一次性使用不僅浪費,也不環保。發展綠色快遞是從國家到地方都在積極推動的項目,多家快遞公司也設置了回收箱,但是效果並不理想。
  • 快遞箱循環用 紙箱也能有新生!
    包裝箱循環用起來家住石家莊華夏家園的市民王女士最近到小區附近的快遞點拿快遞,發現了一個「紙箱共享站」,她現場拆了包裝,把還很完整的紙箱放進了回收箱,留待重複使用。「這個共享站真不錯。以前我都是把快遞抱回家拆,家裡放不下只能扔垃圾箱,有的紙箱還很完整,丟了確實可惜。現在有了回收箱,這些紙箱也可以發揮它的『餘熱』了。」王女士高興地說。
  • 讓快遞箱多用幾次
    對此,鄭州大學的志願者們開展了為期一周的「愛心『箱』傳」公益活動,在校內設置了6個愛心箱收集點,同學們可以在每天12時至14時和18時至20時兩個時間段,將快遞箱交到快遞收發中心的志願者手中,憑藉一個快遞箱兌換一張愛心卡,集齊足夠數量的愛心卡即可在12月5日國際志願者日活動當天領取獎勵。
  • 2021國考申論熱點:「快遞箱換零食」事小意重
    快遞收貨後,居民憑快遞箱可按兌換規則免費換零食。   二、試題模擬   伴隨著電商的發展,快遞也迎來了井噴式的增長。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僅在今年「雙11」期間,全國郵政和快遞企業就處理了39.65億件快遞貨物。在消費者「買買買」的同時,快遞包裝物料的消耗問題日益嚴重,包裝材料消耗了海量資源,由此造成的環境汙染也越來越扎眼。
  • 城事|快遞箱減重、膠帶「瘦身」……國家8部門推動「綠色快遞」再...
    在湖南,傳統手寫式四聯面單已被兩聯、一聯電子面單取代;快遞企業嘗試使用循環快遞包裝箱、環保可循環分撥包裝袋外,紛紛啟動快遞箱回收計劃以及嘗試普通輕件打「一字條」、中大件打「十字格」的打包方式來減少膠帶使用量。
  • 又是一年快遞「井噴期」——快遞包裝何去何從?
    「雙11」後,海量快遞陸續抵達,隨之產生的快遞包裝物數量可想而知。其中,有紙殼箱、塑膠袋、膠帶、泡沫箱、冰袋等包裝物。資料顯示,僅2018年,全國快遞業共消耗快遞運單逾500億個、包裝箱約143億個、編織袋約53億條、塑膠袋約245億個、膠帶約430億米、封套57億個。又是一年快遞「井噴期」,如何使快遞包裝更加環保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 又是一年快遞「井噴期」 快遞包裝何去何從?
    A 你的快遞包裝去哪了?市民朱女士在今年「雙11」期間大概購買了近30件商品,其中有三分之一使用黑色快遞塑膠袋包裝,剩下的均使用紙箱,部分生鮮物品還用到了泡沫箱和冰袋。如何處理這些快遞包裝?朱女士表示,自己和往年一樣,塑膠袋、膠帶類都扔進了垃圾桶,而紙箱類都統一送去給了樓下的鄰居老人。
  • 如何讓遇冷的快遞紙箱回收「熱」起來?
    文丨圳論評論員 謝仕亮「雙11」送貨高峰,快遞包裝箱也迎來拆箱高峰。拆包裝一時樂,說到包裝箱怎麼處理時就不怎麼開心了。這個「雙11」,多家快遞公司推出紙箱回收政策,不過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紙箱回收的效果並不理想。
  • 快遞收完,你的包裹箱子去了哪裡?石家莊有了專門回收箱
    原來,這家菜鳥驛站專門設置了快遞迴收箱,顧客拆完的紙箱可以直接放到回收箱,等到有人寄快遞的時候,這些紙箱就可以再次被使用,實現二次利用,顧客寄件也無需多掏一份包裝錢。不僅是這家菜鳥驛站,記者從菜鳥方面了解到,今年雙十一期間,石家莊新增了130個綠色回收箱。
  • 快遞紙箱循環使用真環保
    包裝箱循環用起來家住石家莊華夏家園的市民王女士最近到小區附近的快遞點拿快遞,發現了一個「紙箱共享站」,她現場拆了包裝,把還很完整的紙箱放進了回收箱,留待重複使用。「這個共享站真不錯。以前我都是把快遞抱回家拆,家裡放不下只能扔垃圾箱,有的紙箱還很完整,丟了確實可惜。現在有了回收箱,這些紙箱也可以發揮它的『餘熱』了。」王女士高興地說。記者日前在河北順豐速運有限公司華夏營業點,看到了綠色的快遞迴收箱,回收箱分為紙製品回收區和塑料回收區,市民可根據快遞箱不同的材質放進不同的回收箱。
  • 鞍山:快遞包裝往哪兒放 紙箱共享站「上崗」
    15日,記者從市郵政管理局獲悉,我市積極引導鼓勵快遞企業開展包裝材料回收利用,推廣應用循環中轉袋,探索使用快遞包裝回收裝置,目前,快遞包裝回收裝置即紙箱共享站在鞍山韻達、海城圓通等快遞網點「上崗」。
  • 寄遞旺季快遞包裝掀起環保風
    近日,在湖州城區高富路上的一個圓通快遞點,前來取快遞的市民李先生看到「紙箱共享站」後主動詢問工作人員。「歡迎在這裡拆包裹,把紙箱留下,等你下次來寄件的時候,可以從回收箱裡挑紙箱免費用。」工作人員邊說邊遞上拆箱工具,李先生說,自己這次收快遞也「環保了一把」。 記者從湖州市郵政管理部門了解到,湖州去年開始在快遞行業推廣「紙箱共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