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SCI無論從課題創新還是從文章結構都十分符合期刊的要求,但卻因為存在較多的細節問題而被期刊要求一改再改,不僅拖慢見刊的進度甚至影響我們投稿的心情。故而,有些細節我們在寫作SCI的時候需要先注意以下。
一、 標題後避免使用標點符號
標題本身是一個特殊的文本,所以不受一般的標點符號使用規則限制。一般來說,單獨成行的標題,不需要在標題後使用冒號或句號,加上標點符號除了對讀者沒有幫助外,還有可能影響讀者對文意的理解。
曾經有研究顯示,在標題後加上句點會降低讀者的理解力,因為句號表示結尾,讀者的視線會跟著停止,而標題應該是要引導人繼續閱讀才對。
如果不是單獨成行的標題,也就是文字緊接在標題之後沒有換行,就要使用句號或冒號,但要注意標題文字如有加粗或是斜體等設置,不該延伸到標點符號上。
不過這是一種寫作風格,如果目標期刊有不同的做法時,作者應該根據期刊的風格而行。
二、避免使用「See Table 1」和「Refer to Figure 6」這類的指令
圖片和表格是科研論文中常見的附件和支持材料,圖片能夠傳達文字無法表現的視覺化資訊,而表格能有效呈現數據。讀者在閱讀文獻的過程中,通常都會在圖錶停留,了解相關信息。
圖表等相關附件都會依序編號並在內文中順序引用,因此無需在內文中重複指示,可以用「Seeds germinated faster when incubated at temperatures higher than25 (Table 2)」或「One of the adverse side effect of the drug was skin rash (Figure 6)」的方式來表達,不需要用「See Table 2」、「Refer to Figure 6」、「Turn to Appendix A」這樣字敘述。
三、句子開頭避免使用數字或縮寫
這裡也是寫作風格的問題,大部分的期刊都建議作者不要在句子開頭使用縮寫或數字。不過,如果是取第一個字母縮寫的縮略字則不在此限,因為這些詞本身就有意義,比如 laser,又或者是組織名稱,像是 NASA。
在論文的結果章節比較有機會使用到大量的數字作為開頭,像是「15% of the plants survived」,這種時候就可以把數字用英文全部拼寫出來成「Fifteen per cent of the plants . . .」,改變敘述方式也是一種做法「Of thetreated plants, 15% survived」。
同樣的方式也適用縮寫詞,將縮寫的詞完整的拼寫出來或是改變敘述方式。至於科學名稱,在第一次出現之後,可以縮寫第一個字,例如Aspergillus niger,第二次之後可以用A. niger來表達,但是在句子開頭還是要完整拼寫出來。
四、縮略詞應避免不知所指
在SCI論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縮略語。縮略詞其實就是論文寫作者在了解專業知識之後對相關名詞的簡寫。這裡需要注意一點,縮略語並非可以隨意使用,作者在使用縮略語時要注意以下3點:
1.一個詞或詞組在文中出現三次或以上才可以用縮寫,否則需要寫出全稱。
2.縮略語在文中第一次出現時需要定義。這裡所謂第一次,也是摘要、正文 (從前言到討論)、每個圖注以及每個表注中分別計算的。如果摘要和正文都符合上面所說使用縮寫的規則,那麼摘要中需要定義一次,正文中還需要定義一次。定義就是寫出全稱並在括號中給出縮寫。
3.一個縮略語代表一個詞或詞組。在一篇文章中,一個縮略語只能代表一個詞(組),而且一個詞(組)也只能用一個縮略語代表。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