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畫電影定義「我的名字」,首先要從講好中國故事開始。目前,圍繞「中國故事」的討論大多聚焦於文化主題和劇情設置,容易忽視承載故事的技術平臺建設。事實上,中國動漫講好中國故事離不開對支撐性創作技術的反思運用。國產動漫在技術借鑑的過程中,應當自覺介入文化人類學意義的審視維度,通過「加插件」「打補丁」等方式,逐步實現技術手段的本土化創新,而非單純程序搬運、角色建模、毛髮製作的特效「翻砂工」。
當前,面對全球動漫集體轉向二次元文化的風潮,中國動漫積極謀求「站起來」並走出去,橫亙在面前的恰恰是美、日、韓「三重門」。沿著這「三重門」依次走過來,就是中國動漫行業學習現代動漫故事創意和先進產業理念,進而參與全球動漫市場競爭的過程。國產動漫的技術進階,正處於從「外生型」「混合型」向「內源型」過渡的關鍵節點。推進特效創新之「術」與電影創意之「道」的「並機聯網」,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國產動漫謀求內涵提升的重要路徑。
(12月14日 《光明日報》 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