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5月13日17時15分訊(餘柳薇 向虹諭)大一開始兼職做服務員、老師、翻譯……但依然能考班上第一名。在大家眼裡,川外重慶南方翻譯學院
德語專業2012級1班學生常任川,就是「學霸」一般的人物。不過他的經歷會告訴你,學霸並非書呆子,與天分只有半毛錢關係。
學習不是讀死書 大三兼職德語翻譯
大一時,大部分同學還沉浸在進入大學的喜悅中,而常任川就開始謀劃著自己的兼職之路。「第一份兼職工作是烤肉店的服務員。」他說,之前兼職的工作都和本專業沒有關係,於是,大三下期,在同學的介紹下,他獲得了重慶浦發銀行德語翻譯的工作。
被譽為「學霸」的常任川,學習能力過硬、德語能力強,不過也有「失利」的時候。常任川說,在翻譯的過程中,一些專業名詞常常讓他犯難。讓他記憶深刻的是,一次翻譯公司股東會議制度,15頁的資料,通宵達旦三天才翻譯完。
「有時不是為了翻譯而翻譯,翻譯過程更多是考驗一個人的語言架構能力。」常任川坦言,這次銀行翻譯的工作,不僅是一次體驗過程,也是自我提升的機會。
「學習不是讀死書,學了這門語言終究是要用的。激發語言學習潛力,更多在於實踐的運用。」常任川說。
汗顏!3個月做完40多套考研真題
今年3月,常任川以初試第四名,複試第一名成績,總成績393分被上海理工大學科技德語翻譯專業錄取。
或許,在別人眼中常任川是了不起的「學霸」,不過在他看來,考研備考的4個月,就是一部個人的「奮鬥史」。
「早上8點起床去圖書館背單詞,下午做真題,晚上背書到10點。」常任川調侃道,考研的過程,就似苦行僧修行,需要勞其筋骨,修身修心。
回憶起艱苦的考研經歷,常任川總是笑著說,痛並快樂著。「因為報考的上海理工大學德語翻譯專業第一次招生,所以根本就沒有學姐、學長給你支招,也沒有複習資料供自己參考。」考題方向不明確,常任川就只能用「死方法」,他收羅了40多套全國各地關於德語考研的真題來複習,從中摸索考題規律。
功夫不負有心人,4個月的「題海戰術」,最終讓常任川成功考上研究生。談起考研心得,作為學長的他,也向學弟、學妹們傳授了秘訣:「考研不一定適合任何人,一定要學會規劃自己的目標和方向,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奮鬥。」
本文來源:華龍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