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檔案
名稱:祐樂網
所屬企業:祐康集團
網址:http://www.96188.com
上線時間:2000年
日均IP:1500
SKU數:1000多
主營品類:食品
銷售區域:杭州
配送方式:統冠物流
配送終端祐樂達宅配站和祐驛站連鎖便利店均配備了專業冷凍冷藏設備。大打有機牌的祐樂網走上了一條形似O2O之路,而如何促進線上線下聯動發展似乎還缺了點實質內容。
從一開始,主打食品的浙江祐康集團一位高管就對旗下的電商網站祐樂網進行了定位:「我們比垂直型電子商務網站更垂直,做的是突顯冷鏈特色的食品細分市場。」
前身是一家生產了20多年紫雪糕的棒冰廠,祐康集團以冷鏈食品起家,如今業務延伸至全產業,以食品為核心主業,以地產、投資為新興事業,其中,在食品領域,祐康產業涉及食品製造、食品物流和食品商貿等。
如今,祐康電子商務通過祐樂達宅配站和祐驛站便利店提供「最後一公裡」的配送服務保障。
在巨資投入之後,祐康順利完成線上線下布局,不過,最嚴峻的考驗是如何收回成本,實現盈利。
而祐康的O2O之路止步於布局兩網兩店,再也沒有新的進展。
冷鏈獨步天下?
同樣出生在杭州,比淘寶晚一年成立的祐康電子商務網絡有限公司,如今還在杭州「混」。
面對空白的電商市場,一方面是前景足夠廣闊的誘惑,另一方面則意味著排頭兵需要經歷更多的試錯。
祐康在紛繁的選擇中迷失過,彷徨過,其電商戰略此前一直搖擺不定,從綜合性的電子商務網站、圖書,到從事線上賣鮮花、化妝品等,品類不一而足。
直到2011年,祐康電商才選擇與母公司祐康集團相關的食品行業。
祐康旗下有機生活事業優谷大地在集團生產、物流、配送和協同運作下,全程無縫連結,大打有機牌。
「比垂直電商還垂直。」這是當時祐康電子商務網絡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凌對祐康的定位,在細分食品品類的同時,也意味著祐康的受眾群體在縮小。
鄭凌進行這樣的定位,也是基於祐康最令人津津樂道的物流網——統冠物流。「肯德基 沃爾瑪、星巴克、酷聖石、外婆家等都選擇了統冠物流。」鄭凌頗為自豪。
據了解,成立於2007年的統冠是浙江最早的第三方冷鏈物流服務公司,由杭州祐康食品有限公司和臺灣統一各出資50%成立。引進先進的冷鏈物流作業技術及國際最先進的低溫高貨位物流作業設備,保證商品從入庫到保存、理貨、配送實行全程溫控和全程保鮮。
當然,這種「絕密武器」般的冷鏈設備對於以食品、有機為主的祐康,可謂制勝法寶。不僅如此,配送終端祐樂達宅配站和祐驛站連鎖便利店均配備了專業冷凍冷藏設備。
在眾多電商企業因物流頭痛不已時,祐康重金打造物流系統,優化消費者體驗。照此軌跡發展,祐康電商應該早早獨步電商武林。
然而,發展十餘年,祐樂網一直「蝸居」在其老巢杭州發展,這與冷鏈輻射半徑有限不無關係。
祐康打造的冷鏈物流無縫對接模式本身投入巨大,如何做大當地市場,收回成本成了棘手的問題。
線上與門店兩張皮
其實,在發展線上業務之前,祐康集團的線下門店也有些「凌亂」。
記者在祐康集團官方網站上看到,祐驛站和祐樂達同屬於祐康電子商務公司旗下公司。不過這可不是祐康線下門店的初始面貌。
據介紹,其線下連鎖店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代是「前店後倉」夫妻店,這也是當時很多便利店的常態。第二代為售賣冷凍冷鮮商品、油、大米等民生商品的社區店,最近幾年,第三代店鋪的主要形態為祐驛站(24小時便利店)、祐樂達(社區店)逐漸在第二代店鋪的基礎上衍生出來。
第一代「前店後倉」店鋪叫宜康,事實上,所謂的「倉」實際上是一個冷庫。但管理層很快就發現這樣的操作模式(冷庫管理),會讓今後的投資越來越大。
經過調整,在2008年宜康新店開門中,有一半以上的門店都不帶冷庫。
隨後,宜康便利店進行改造升級,統一划分出各大功能區,形成「前店後倉」的「門前貨架」結構。電腦、POS機及整體的ERP管理等一系列IT系統也進行了調整升級。
看到改進初有成效,祐康集團的野心急劇膨脹。拋出宏偉計劃,「三年50家店,店店盈利,力爭新三年進軍全國市場,開出1000家店,也要店店盈利。」現在看來,祐康的豪言並沒有實現,不過,拓展門店數量一直是其近幾年追求的目標。
2011年3月,祐康旗下的60多家「宜康」連鎖便利店一分為二——變身祐驛站和祐樂達。祐驛站定位為24小時便利店,祐樂達則定位為宅配站。
這麼做的初衷源於集團意圖細分客戶群。鄭凌分析,2006年第一家宜康開業,祐康那時想做健康食品集成平臺。但這些年發現,便利店和社區店的客戶群有明顯的區分,而宜康之前的定位有點像小超市,沒有自己的特色。
確定線下兩條腿走路之後,祐康希望能夠擴大其線下勢力範圍,計劃將兩店的數量增加至各100家。
尷尬的是,當今租金不斷上漲,杭州市中心便利店的平均租金成本高達35萬元/年。而且,這樣的上漲趨勢並沒有停止。
將主要精力用於發展線下門店,線上的祐樂網卻有點兒受冷落。
從品類上看,祐樂網的商品覆蓋有機產品、進口食品、特產、一般食品,相比其他電商平臺的大而全的品類略顯寒磣,和便利店的品類也不同步。
而且,大打有機牌的祐樂網走上了一條形似O2O之路,而如何促進線上線下聯動發展似乎還缺了點實質內容。
既然比中糧我買網那種垂直電商還垂直,短短幾年下來,中糧我買網已經遠超祐康電子商務的發展,與其比肩的順豐優選、沱沱工社等專業的主打生鮮、有機食品的電商都已經把祐樂網甩在身後。
此時此刻,祐樂網難道又要像以前一樣,考慮轉型了嗎?
觀察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但這句名言在商業領域並不一定適用。
即使祐康很早就開始發力電商,物流系統和冷鏈系統也非常完美,但是受限於冷鏈物流輻射半徑,祐康同樣也走不遠。
而祐樂網以有機食品為主,雖然一步縮小了客戶群,但可能並沒有在提高客單價和深入分析客戶需求上下功夫。這或許能解釋發展十來年,流量也不過如此的原因了吧。
與此同時,祐康旗下的社區店和便利店還在追求規模效應,大力布局杭州城,卻並沒有利用配送優勢,這種情況下,祐康該反思下網站的作用是什麼了。
(中華合作時報·超市周刊 記者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