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外文出版社官網發布消息:外文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徐步同志,因突發疾病,不幸於2020年12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9歲。
資料圖
徐步的多位同事表示,感到很突然,不願意相信這是真的,但看到辦公室門口擺放的那束菊花,讓人不得不面對「徐步真的走了」這個事實。
官方生平簡介顯示,徐步1961年3月9日出生於江蘇江陰,1983年8月參加工作,198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曾任新華社巴黎分社攝影記者、攝影部國際室主任、攝影部副主任,人民畫報社社長、總編輯等職。2012年2月,徐步擔任外文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總編輯,2019年6月任外文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
徐步逝世後,其母校南京大學校友網刊發了一篇文章介紹這位南大外文系1983屆校友,稱「他讓世界了解豐富多彩的中國」。
文章稱,徐步曾擔任華賽組委會副秘書長、評委,中國攝影最高獎「金像獎」評委,還是法國昂熱獨家新聞節終身評委。「拍攝截取必須選擇最能表現事物本質的瞬間」,徐步贊同法國攝影大師布列松「決定性瞬間」的理念,並進而提出了「多元化的決定性瞬間」理念。他認為,現在人人有相機,但價值觀、思維方式、歷史背景、種族存在差異,人們對同一事物的理解是不同的,只用一個瞬間來代表「決定性」遠遠不夠。
1989年西方七國首腦會議在法國羅浮宮全新落成的玻璃金字塔前召開,不知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徐步沒拿到採訪證。他找到負責管理新聞事宜的部門:「為什麼不讓我進去?我的讀者是全世界1/4的人口。」採訪證終於爭取到了,但在給七國首腦拍照時,徐步所在的機位是側面,只能拍到各國首腦的側面。
他用法語不停地低聲喊著:「密特朗先生,請轉過來!」終於,密特朗和時任美國總統的老布希,以及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等隨著他的呼喊一同轉了過來,側面機位的徐步如願以償拍攝到了理想的照片。這時,身邊有人說,這個日本記者真了不起。徐步糾正他說,「不,我來自中國!」
據報導,任職新華社期間,徐步曾多年負責新華社攝影報導的組織工作,多次組織和指揮國內和國際方面的重大戰役性報導,如國慶50年慶典、上海APEC首腦會議、抗擊非典、連宋大陸行、9·11事件、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印度洋海嘯等重大戰役性攝影報導。1996年,其攝影作品「薩馬蘭奇向鄧亞萍頒獎」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在人民畫報社工作期間,徐步曾組織報導了南方冰雪災害、北京奧運會、「神七」發射、改革開放30年、國慶6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事件。2008年,他組織全社用60小時完成了《汶川大地震特刊——一切為了生命》的編輯工作。也是在這裡,他提出了「封面決定論」的理念。
據介紹,任職外文出版社時,徐步看重外文出版社多語種在全國580多家出版社中獨一份的資源,說「這是外文社惟一可以安身立命、區別於別的出版社的優勢,提出要充分實現外字當頭、多語種特色的自身價值,使外文社真正成為三個渠道。這就是中國國粹走向世界之道,中國精英通向世界之路,世界文明融入中國之途。」
據報導,徐步任職外文出版社期間,「內知國情,外曉世界」變得具體,當代中國話題的出版選題由以往的1/3變為2/3。他曾說,「上世紀90年代,法國人告訴我,說起中國,他們腦中浮現的還是穿馬褂、男人留長辮的印象,誰知來到中國,現實完全出乎想像。他們說自己『並不了解中國』。這與我們早期對外傳播的電影作品有關,也與西方社會對中國報導的片面有關。我們要用手中的新聞出版話語權,準確、全面地向世界說明中國,對外國人關於中國的陳腐印象形成衝擊。讓世界了解豐富多彩的中國,是我們這一代出版人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
外文出版社發布的訃告稱,「來到外文出版社擔任主要領導職務後的這九年,徐步作為大家真心擁護的領頭人,為全社發展嘔心瀝血、深謀遠劃,傾注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才智。」
訃告稱,他勇於開拓創新的改革精神和嚴於律己、寬厚為懷、身先士卒的優良作風,他為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著作編譯出版、發行宣介、國際合作和海外推廣日夜兼程、四海奔勞、帶病工作的無私精神和忘我態度,他始終真誠關心群眾切身利益、一心一意帶領大家加油幹謀幸福的火樣熱情和樂觀精神,已成為外文出版社全體同事終身難忘的珍貴記憶和永遠的懷念。
外文出版社成立於1952年,是一家專門從事對外譯介、出版中國國情及中國文化類圖書的大型綜合國際出版機構,系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的局屬單位。60多年來,外文出版社一直承擔著黨和國家的對外宣傳出版任務,曾用43種文字翻譯出版黨和政府重要文獻以及領導人著作,同時編譯出版了大量中國文學作品和文化典籍。
外文出版社官網介紹,近年來,外文出版社主動服務黨和國家外宣大局,致力於對外傳播中國燦爛的文明,尤其致力於塑造當代中國的良好形象,為國外讀者及時、全面地了解當代中國情況發揮了巨大作用。
資料來源:外文出版社官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