譽王被世人譽為最像大梁皇帝的,皇帝曾經問過蒙摯這個問題,蒙摯說「太子也很像陛下」,當然蒙摯說的只是外貌而已,而大家口中的最像皇帝的那一面不僅僅是指外貌,更是個性跟行事風格,秦般弱曾經就在屢屢犯錯的時候給雋娘抱怨過「譽王跟他的父親一樣,涼薄寡恩」,有利用價值的時候恭敬謙卑,一旦稍有差池就絕情絕義,絲毫不念及舊日的好處。梁帝對林夑、對赤焰軍、對夏江就是這樣,處置的毫不留情。
譽王這樣薄情寡義,梅長蘇因為當初處死祁王時候的情景,也對譽王沒有任何好感,可是為什麼譽王死後,梅長蘇願意施以援手保住譽王還沒出生的孩子呢?或許因為梅長蘇的心還沒有完全變硬,在謝琦死的時候,梅長蘇曾說人的心會變得越來越硬。一個人的善良不會因為某個人或者某件事情完全改變,就因為復仇拉下了很多無辜受牽連的人,所以再也不忍心見著被無辜牽扯的人,更何況還是個未出生的孩子。
或許不願意再多一個庭生,庭生的生父是祁王,可是卻是在掖幽庭出生,淪為罪奴,從小受人欺凌,就連想學習都要被太監抽打,可是庭生至少還有靖王護著,梅長蘇教導。譽王還是親王的時候跟兄弟之間的情誼本就不深厚,跟前太子跟靖王更是黨爭的政敵,他的孩子如果豁免死罪,淪為罪奴又有誰能來護佑呢?只是多了一個可憐受牽連的孩子罷了,還不如出宮,當個平民老百姓。
總的來說,譽王不壞,只是深陷對權利地位的渴求。若果譽王只是祥嬪的兒子,如果沒有皇帝的格外厚愛,如果沒有皇后這樣一個地位高貴的養母,或許他能跟寧王一樣做個富貴,逍遙的王爺,榮華富貴一生。譽王掙權、殺戮到最後的謀逆幾乎是被生活所迫,有皇后這樣的養母又有皇帝的器重,讓他不甘心只做個俯首稱臣的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