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史館是歷史宣傳館,更應是全體大學人的精神故鄉

2020-12-15 澎湃新聞

校史館是當前中國大學校園中獨特的文化空間,是一所大學歷史發展的寫照和縮影。校史館建設已經成為中國大學校史界普遍關注的話題。

6月1日至2日,由上海交通大學檔案館(黨史校史研究室)主辦的「高校校史館建設與育人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舉行。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天津等地的40多位校史研究者參加了該論壇。

校史館的定位思考依然薄弱

在論壇上,不少學者就校史館的定位表示困惑。

上海交通大學黨史校史研究室副主任歐七斤說:「校史館是陳列室還是博物館?受限於場地、人員、經費等因素,現在校史館多為陳列室,以圖文為主,缺乏實物和模型。可以說是介於陳列室和博物館之間。」

「沒有一本詞典能夠明確、清楚地告訴我們什麼是校史館,校史館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在同濟大學校史館館長章華明看來,高校校史館應屬於「博物館」系統,至少要努力向博物館方向發展,「而博物館要做到先有物,後有館。」

「一定程度上校史館是歷史宣傳館,是『有選擇歷史』的展覽館,但同時我們也要注意把握好宣傳的度,要堅持論從史出,言之有物。有的負面的或者暫無明確結論的檔案史料,可以先收起來,秘而不宣,但不能輕易抹滅或否認。」章華明如是說。

浙江大學校史館

浙江大學檔案館校史研究室主任張淑鏘通過統計發現,目前國內關於校史館建設定位問題的探討薄弱到令人難以相信的程度,很少有文章探討校史館建設的定位問題。

「我們的校史館能給人家留下什麼?我來了?到此一遊?我想至少應該讓人通過參觀,較好地認識、理解一所大學。」張淑鏘稱,校史館是一個有場所精神的地方,它應該是全體大學人的精神故鄉。

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上海魯迅紀念館原館長王錫榮表示校史館從性質上看既有博物館的部分屬性,也有研究院的部分屬性,從本質上看應是博物館的一種。「但它在收藏、研究、陳列、展覽的同時,更大的作用是校園文化的建設。」

清華大學校史館

嘗試演繹「活的校史」

北京交通大學檔案館館長王瑽說,校史是有字之書,更是一所高校不斷發展、奮勇前行的辦學育人的真實歷程。校史不是一個學科,但它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中非常重要的必修課程。高校校史館不是一線教學單位,但它是展示學校發展歷程和文化育人的重要窗口與平臺。

如何建設這樣一個平臺?張淑鏘提出了建設校史館的若干原則:「要有博物館的思維——注重客觀性和綜合性的結合;要有可信賴的文史——注重準確些和權威性的結合;要有夠傳奇的故事——注重思想性和可讀性的結合;要有互動性的裝置——注重趣味性和參與性的結合;要有感染人的氣質——注重歷史性與儀式性的結合。」

比如,張淑鏘認為校史館應該充分利用大學積累下來的歷史文物,包括各檔案、器物、書信和手稿,而且應儘可能少用複製件,直接用原件。「展現歷史,不是創作歷史。」張淑鏘表示,對於具體歷史時期和事件,應當保證每一個文字反映的都是可以信賴的校史,「不做不切實際的結論,也不做不著邊際的推論。」

又比如,有的校史館因為內容和形式比較平白單調,在不少人看來可能會是一件「無聊」的事。

清華大學校史館內的雕塑

「所以我們需要一些裝置,讓這個過程有趣起來。」張淑鏘稱,這些「裝置」可以是一個歷史空間的再造、一個歷史事件的復原、一個場景的再現,也可以是一種人機結合的科技創造。比如清華大學校史館的人物群雕、浙江大學校史館的長卷油畫、上海交通大學校史博物館仿古修建的南洋校門,還有一些校史館中藉助電腦或相機推出的「留言」、「拍照」等設備。這些裝置往往能促進觀眾和歷史的互動,共同演繹「活的校史」。

上海交通大學校史博物館

根本任務在育人

天津大學檔案館館長韓寶志提及,從全球範圍看,大學建設高品質博物館已經成為一種共識。美國500多所大學有800座博物館,其中哈佛大學17座,麻省理工、密西根大學各13座。而據國際博物館協會高校博物館與藏品委員會前任主席Hugues Dreyssé博士介紹,歐洲的3000餘所高等教育機構中,共有博物館或藏品中心13000座,牛津大學有8座,劍橋大學則有9座。

中國高校卻與此相差較大。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5月,我國近3000所高校共有博物館約400座,而且分布不夠均衡,我國的高校博物館主要分布於歷史悠久、綜合實力排名靠前的學校中。

「這也說明我國高校博物館建設大有可為。」韓寶志認為,目前看,中國的高校博物館可以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反映學校發展的校史館,目前歷史比較悠久的高校如天津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多已建立校史館。

還有一類是與學校學科專業結合緊密的博物館即專業館。比如南京理工大學的兵器博物館、東華大學的紡織史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的地質博物館、南開大學的歷史博物館、西南財經大學的貨幣金融博物館等。

如何讓博物館育人「入腦入心」?「長期以來我們教育是以教為主,但實際上激活學生成長的『內因』,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十分重要。」韓寶志稱,高校博物館應該挖掘展品背後的故事,凝練其中的精神,重視學生的文化體驗,加強儀式感。比如天津大學組織「新生校史演繹大賽」已經連續舉辦了九屆,學生參觀校史,查找資料,還要把校史故事演繹出來。又比如浙江大學組織「重走浙大西遷路」主題實踐活動,讓參加的學生對當年「文軍西徵」感受至深。

而在博物館建設布局方面,韓寶志建議努力建設「展覽矩陣」,這可以讓高校博物館育人效果有效放大。一是建立不同主題的博物館,形成一校多館的形式,比如華東師範大學擁有歷史博物館、古錢幣博物館、生物博物館、地理學博物館、民族博物館等博物館群,而上海交通大學既有校史館,又有航運館、「錢(學森)館」、「李(政道)館」等。 二是舉辦多種臨時展覽,比如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舉辦過義大利繪畫巨匠原作展、絲綢之路上的敦煌系列活動、中俄文化交流百年展、十年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成果展等,莫言、餘華、樊錦詩、宋雨桂等文化名家都曾做客這裡。

「盛先森」表情包

「最後,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發展,我們也要注意開發新媒體電子產品和文化創意產品。」韓寶志舉例,天津大學以創始人盛宣懷為原型,由學生製作了微信「盛先森」表情包,結果得到很多人下載應用,讓天大校史得到有效傳播。

「不管是專業館還是校史館,其根本任務都是培養人。大學是社會的『燈塔』,高校博物館要發揮崇尚科學、嚴謹誠信、愛國敬業、崇尚真善美等諸多優秀文化的引領作用。」韓寶志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致敬歷史,建設未來,中國傳媒大學校史館正式對外開館
    中國傳媒大學校史館於建校65周年之際落成,是學校建設世界知名傳媒大學的重要工程,對人才培養、政產學研合作、校園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校史館運用豐富的人工智慧、VR\AR、智慧導覽等新技術,通過網際網路、手機APP、微信、微博等傳播渠道,促進「人+物+應用+管理」的多段融合,這些新技術將歷史、現實與未來有機結合,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沉浸式體驗。
  • 中國傳媒大學校史館正式對外開放
    6月18日,中國傳媒大學校史館正式開館對外開放
  • 你一定想去的精神之旅 ——記參觀校史館
    你一定想去的精神之旅——記參觀校史館9月29日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2020年開學典禮暨科教融合學院成立大會結束後,2020級MPA全日制班的十位新生代表一同參觀了校史館,了解我校從1978年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到2017年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至今的歷史沿革發展和文化底蘊
  • 檔案與校史館深入學習2020年學校工作會議精神
    本網訊 學校2020年工作會結束後,檔案與校史館第一時間向管理層成員和全館員工及時傳達會議精神,結合2020年檔案與校史工作計劃,再次對年度重點工作任務進行了部署。會後即時將會議材料分發到單位工作微信群,帶領全館人員了解學校面臨的發展形勢和全年總體工作安排,學習領會姜沛民書記和孫其信校長的講話精神,並分享了學習體會。他們說,學校提出2020年重點工作第一板塊就是「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結合本館工作來看,做好新時期檔案校史工作,是學校構建完善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檔案不僅是學校依法治校的重要保證,也為學校決策提供必要的歷史經驗借鑑。
  • 西南交通大學開通網上校史館
    未來網高校頻道5月13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鮑洪剛)5月13日,西南交通大學在校史館舉行網上校史館開通儀式。該校副校長朱健梅致辭,並與該校黨委副書記桂富強共同開通了網上校史館,黨政辦、黨委宣傳部、信息化與網絡處、合聯處、研究生院、校團委等部門領導出席了開通儀式。
  • 深圳大學校史館正式開館
    一校之重,莫過於歲月中積澱的歷史;一校之美,最美在於精神文化的傳承。為獻禮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深圳大學校史館正式開館。 深圳大學校史館位於深圳大學檔案館一樓,總面積為1279平方米。
  • 西華大學組織2019級新生參觀校史館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17日訊(記者 侯智 通訊員 陳玉蘭)9月12日,西華大學2019級新生參觀校史館入學教育活動圓滿落下帷幕。來自全校20個學院的8000餘名新生走進校史館,了解學校艱苦奮鬥、蓬勃發展的崢嶸歲月。
  • 【河北優秀高校校史館巡禮】
    編者按  為進一步推動全省高校校史館建設,發揮校史館在記載歷史、展示最美、教育學生中的重要作用,長城網將對部分省屬院校開展河北省優秀高校校史館巡禮採訪活動。旨在通過系列宣傳展示,在全省各高校營造重視校史館建設和校史宣傳教育,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濃厚氛圍。  2015年9月河北師範大學校史館開館儀式。學校供圖  老校友參觀校史館。學校供圖  學前兒童參觀河北師範大學校史館。
  • 台州學院校史館隆重開館 為校慶日獻禮
    陳光亭代表學校向為學校改革發展作出貢獻的歷代師生表示崇高敬意,向關心和支持學校建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向校史館的落成開館表示熱烈祝賀。他表示,校史館作為一所大學辦學精神、辦學理念和校園文化的物化凝練,是一所大學文化記憶、傳承與創新的重要陣地。
  • 合肥工業大學校史館開館
    10月5日,合肥工業大學校史館正式開館。當天上午,該校在校史館舉行開館儀式,學校黨委書記餘其俊,校長梁樑,校黨委副書記陳剛、陳鴻海,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劉曉平、劉志峰、季益洪,副校長鄭磊出席儀式。陳剛主持儀式。
  • ...歷史,培養深厚愛校情懷——機電學院組織2020級學生參觀校史館
    為厚植2020級新生愛校情懷,繼承學校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11月9日至11月27日,機電學院組織全體2020級學生>參觀校史館。參觀過程中,同學們認真觀看學校各個發展階段的圖片文字解說和實物,聆聽講解員講解,緩慢前行,專注思考,深刻了解了學校的發展歷程,對科大的校風、校訓、科大精神、科大傳統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 西南大學校史館隆重開館 3000平米展區呈現110年歷史
    西南大學黨委書記黃蓉生致辭 蒲思靜 攝    華龍網4月16日18時50訊(蒲思靜)4月16日上午,西南大學校史館開館暨組建10周年成就展開展儀式在西南大學校史館舉行在眾人期盼的眼神中,西南大學黨委書記黃蓉生、校長張衛國為校史館、10周年成就展開館、揭幕。    據西南大學副校長丁忠民介紹,校史館是學校綜合博物館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自2013年開始啟動,耗時近3年時間,總建築面積約為2萬8千平方米。其中,校史館約佔3000平方米。    據了解,西南大學校史館以時空變化為主線,根據學校百年發展的歷史進程展開。
  • ...教育行政學院第36期高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參觀中國人民大學校史館
    11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科研處處長杜鵬教授陪同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第36期高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一行20餘人參觀了中國人民大學校史館,至此,本學期校史館接待觀眾達到3000人次。   校史館位於世紀館地下二層,展陳面積1000餘平方米,以400多幅珍貴的歷史圖片和高度概括的文字說明,配合部分實物展品,生動形象地再現了中國人民大學70餘年的奮鬥歷程,展覽主體分為:「在戰火中誕生與成長」、「新中國第一所正規大學
  • ...擔使命,踐行動」主題黨日活動——參觀青島大學校史館和青島...
    新聞網訊 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緬懷革命先烈,重溫崢嶸歲月,傳承青大精神,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11月5日下午,電子信息(微納技術)學院黨員幹部教師到青島大學校史館和青島黨史紀念館,開展「守初心,擔使命,踐行動」主題黨日活動,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全體黨員、教師代表和入黨積極分子代表參加活動
  • 上海交大校史館開幕探尋徐匯校區校史館的「鎮館之寶」
    據介紹,120周年校慶之際,校史檔案人員整理出數百幀珍貴的交大老照片,此次精選其中最能體現各個歷史時期交大師生精神風採的巨幅照片4幀予以重點展示。分別是:20世紀初南洋公學師生在上院前留影;1934年10月國立交通大學師生慶祝國慶及軍訓閱操典禮攝影(長達3米);1960年6月上海交通大學全體畢業師生合影(長3米有餘);198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專業八三屆全體畢業師生在老圖書館前留影。
  • 土建學院成功舉辦校史館參觀活動
    秉承科大精神,增強愛校情懷——土建學院成功舉辦校史館參觀活動為促進18級學生加深對山東科技大學歷史的了解,增強作為山科學子的自豪感,繼承並發揚山科的優良文化,10月22日下午至10月24日下午,在土建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的帶領下,學院全體18級學生參觀了校史館。
  • 青島職院舉行校史館開館儀式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展
    ……12月28日下午,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在綜合樓一樓大廳隆重舉行校史館開館儀式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展,青島職院校史館正式落成並對外開放。院領導王金生、覃川、劉甲珉、薛玉平、劉偉、孔憲思、邢廣陸出席儀式,青島職院全體處級幹部、部分師生代表參加儀式,共同參觀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共同見證代表青島職院光輝歷程和文化底蘊的校史館正式落成。儀式由青島職院黨委副書記劉甲珉主持。
  • 六盤水師範學院2019級新生參觀校史館
    8月31日、9月1日,我校2019級全體新生在輔導員帶領下分批參觀校史館,接受校史傳承教育,感受校園文化精神。  新生們圍繞在講解員的身邊,認真聆聽校史館四十多年來的發展歷程與榮譽成就,從校史館的珍貴史料、先輩的創校歷程和傑出校友的成功經歷中感受到了校史館璀璨的歷史文化和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講解員細緻全面、聲情並茂,飽含著對六盤水師院的深厚情感,也深深感染了對師院嚮往已久的新生們。
  • 福建省高校首家VR校史館開館:讓虛擬照進現實
    周穎 攝   中新網漳州12月6日電 (周穎)「VR校史館的開發上線,即是歷史的見證,又是文化育人功能的拓展。」閩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吳彬鏹6日在閩南師範大學VR校史館開館暨移動校園APP上線儀式致辭中如是表示。閩南師範大學VR校史館是福建省高校首家VR校史館。
  • 「教師節」以史為鑑 薪火相傳 走進校史館!
    故只能以偶拾的方式,錄下她的一些片斷,以見證過去的堅實,祝福更美好的明天!同濟大學同濟大學校訓:「同舟共濟」校史館的建造旨在向全校師生、校友和社會提供一個展示同濟風雨同舟百年歷史和嚴謹求實辦學傳統的平臺,展示其厚重輝煌的過去、桃李芬芳的今天和光明燦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