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編碼策略常用的有組塊、替換、聯想、理解。
1.組塊
組塊這個詞指記憶容量單位,又指將輸入的看似分散無關的信息加工組合成一個記憶「塊」或記憶單位,從而擴大記憶容量的一種策略。通常主要考察組塊策略的應用,是指在縮減或不增加記憶單位的前提下擴大記憶容量,是一種有效的記憶策略。
如我們將擁有二十四個小記憶單位的二十四個節氣編碼成只有四大記憶單位的《二十四節氣歌》幫助記憶。又如我國的四大牧區為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這四個記憶單位可通過組塊策略組合成「內新青西」一個記憶單位,記憶效果更好。
2.替換
替換是將不易記憶或難以記憶的項目設法變成有意義、易記住的材料的一種編碼策略。這種策略經常與其他幾種策略結合使用。
如先將上述四大牧區組塊成「內新青西」,在此基礎上再替換成「內心清晰」,既有意義又利於記憶。又如拉丁美洲的國家有:宏都拉斯、巴拿馬、哥斯大黎加、尼加拉瓜、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六國,就可以先應用組塊策略將它們減縮成「洪巴哥尼薩危」,再用諧音替代成「紅八哥你耍威」,這樣更加有趣好記。
3.聯想
將一事物與他事物建立一定的聯繫,從而使人由一事物回想起另一事物的編碼方式,叫聯想。聯想的種類有接近聯想、類似聯繫、對比聯想等。
如可以根據一個人五官的特徵記住一個人的姓氏;或者根據白酒聯想男人的氣質。
4.理解
記憶不是簡單的機械重複,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將新知識納入原有知識系統,需要時又提取出來的過程。因此,所謂識記,即識記所學知識的意義,而這依賴於對所記材料的理解。只有弄懂了所學知識的意義,掌握了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係,所學知識才能牢固保持,並得以靈活運用解決問題。相反,只滿足於機械記憶,不了解學習材料的來龍去脈,也不知道其適用範圍,儘管當時能記住,但過不了多久就會遺忘,或即使能想起卻不能正確運用來解決問題。因為理解不僅是對所學材料字面形式的表層加工,而且是透過材料文字表面形式對其意義進行深層加工,這需要學習者付出額外的努力,進行較為廣泛而深人的編碼,所以能提高記憶效果。理解策略具體可表現為寫概要、列提綱等多種外在形式。
如我們與人交談,記住的不是個別的事實,而是中心意思;對畫面的記憶,也不是只保留個別的視覺信息,而是畫面的整體意義。
【習題】將擁有二十四個記憶單位的二十四節氣編碼為只有四大記憶單位的《二十四節氣歌》,幫助記憶,這是利用了記憶編碼中的( )策略。
A.系統化 B.聯想 C.替換 D.組塊
【答案】D。解析:組塊是指將輸入的信息加工組合成一個記憶「塊」或記憶單位,如我們將擁有二十四個小記憶單位的二十四個節氣編碼成只有四大記憶單位的《二十四節氣歌》幫助記憶。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