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有二胎孩子的家庭,會出現一碗水端不平的現象。不得不承認,我家也是,我雖然心裡喜歡小寶多一點,但是,我卻更偏疼的是大寶。
大寶和小寶相差兩歲半,還記得在孕期的時候 ,我經常刻意的讓大寶和肚子裡的「妹妹」聊天,我想讓他因此建立哥哥的責任感,和對二胎的不排斥。
可儘管做了這些,等到二胎真正生下來的時候,他還是非常抗拒,曾有趁我不注意把小寶從沙發上拖到地上的例子。
哪怕他如今,對弟弟的態度依舊陰晴不定,好的時候和弟弟玩得非常開心,甚至還能聯手一致對外欺負別人,但「壞」的時候,動不動就欺負他,甚至不允許跟屁蟲的弟弟跟在他的身後。
為了讓大寶不覺得在有了弟弟後,我們會對他冷落,在很多事情上我都會去選擇偏疼他。
大寶的吃穿用玩不說會給他最好的,但是一般別人有的,大部分他也有,但二寶卻沒有他哥哥那麼幸運。
穿的方面。小寶很多的衣服、鞋子都是撿哥哥穿過的,並且哪怕給兩人買衣服買鞋子,哥哥的價位總是要比弟弟的高。因為大寶上幼兒園了,多少門面還是要弄好一點,而小寶,穿著舒服就好。
吃的方面。雖然我儘量秉持著公平的原則,但是在大寶的要求下,我會給他多弄一點,而小寶他只要有吃,多少沒有個所謂。還有哪怕公平之下,吃的快的大寶都會去哄騙小寶的,只要小寶沒意見,我都是隨他們去。
玩具方面。小寶出生後,我很少買玩具給他,一方面哥哥之前的玩具還能用,還有就是哪怕買了玩具給他,也是哥哥先玩。不過好在小寶對此並不計較,撿哥哥的其他玩具也玩得很開心。
出行方面。在沒有小寶的時候,我們帶大寶去過幾個地方旅遊,而小寶呢?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回他奶奶家。並且哪怕去附近的公園玩,小寶去過的次數不足哥哥的五分之一。
除了以上這些的偏疼大寶,在日常中他有什麼需求我總是儘量滿足他,但是反觀小寶,因為年紀小,不太會表達,你給他什麼,他就接受什麼,所以我不需要花太多心思去滿足他的需求。
可儘管很多時候,我都會偏疼大寶,但是不得不說內心還是潛意識的更喜歡小寶一點。
因為小寶年紀小,說的話、做出的事、臉上的表情都很有趣,時不時的給你來個親親,要求抱抱,連翻個白眼都可愛極了。
而大寶呢?有自己的脾氣,動不動就生氣,接著就是「不喜歡媽媽了」、「我要把房子打爛」、「你不是漂亮的媽媽」。
所以,在這樣的對比之下,更聽話更省事的小寶,其實更受我們的喜歡。
對於偏疼小的這個孩子,是很多父母都會做的一件事,但是,這只是我心底的小小心思,僅限於內心的喜歡,在行動和語言中,並沒有讓大寶察覺到和受傷到。
因為在日常中,我不會因為兩個孩子有矛盾,就會一味的指責大寶,是哥哥就應該讓著弟弟,而是幫理不幫親,誰先拿誰先玩,誰有錯誰沒錯。
甚至明明看到大寶在欺負小寶,但小寶沒有找我哭訴時,我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孩子間的矛盾,總是在幾秒鐘之後的玩鬧中又化解了。
還有,我都會唆使小寶做一些加深他們關係的活,所以,小寶到現在都形成了一個習慣,只要哥哥在家,他吃什麼手裡必須是兩份,一份自己吃,另一份去送給哥哥。
在這些的偏愛下,當我問大寶,「你覺得媽媽喜歡你多一點還是弟弟多一點」這個問題時,大寶能毫不猶豫的告訴我,喜歡自己多一點。
試想一下,如果我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愛,一定的安全感,孩子是不會回答得那麼乾脆。
佑佑兜兜媽媽有話說:
我不覺得內心很直白的告訴大家,有了二胎之後會在兩個孩子中更喜歡某一個,有什麼不好的。
同時,這也是很多家庭共有的通病,明明喜歡卻要刻意的隱藏,還心虛的說手心手背都是肉,都一樣的喜歡。
另外,我覺得之所以會喜歡小一點的這個孩子,還因為在有了二胎之後,沒有生第一個孩子的兵荒馬亂,我們更多的是去感受孩子成長的喜悅,以及讓父母再次重溫孩子帶來的美好。
還有,偏愛本身並沒有問題,但是要注意偏愛的度,偏愛的目的是什麼。
偏愛不等於無條件、無理由讓另一個孩子一味的忍讓和妥協。偏愛不是為成全一個孩子,要犧牲掉另一個孩子。
偏愛是適度的物質和情感的傾斜。這樣的目的是表面給大寶多一點愛和關心,實際上,通過這樣不平衡的關係,建立起大寶的安全感,並藉由大寶將這份安全感滿滿的愛去傳遞給小寶。
另外,偏愛是可以花點小心思的,在陪大寶上興趣班的時候,可以給孩子買點他喜歡吃的東西,而單獨陪小寶的時候,你也可以只給小寶買點他喜歡吃的。
於是在這樣的偏愛下,在孩子心裡,原來媽媽更喜歡我一點的小竊喜,會轉化為對另一個孩子的彌補和關心。
目前大寶四歲半,小寶兩歲了,儘管每天他們都有不和諧的時候,但是能在一起開心玩的時間卻越來越多。
而當聽到大寶一次次的對其他小朋友說,「這是我的弟弟,你沒有弟弟」、「你不跟我玩,那我和我弟弟玩」、「這是我弟弟的玩具,你不準拿」這樣話的時候,我想這就是二胎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