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鋼團隊論文再遭質疑,被認為存在圖片複製問題

2020-12-20 騰訊網

「科研圈日報」主要關注科研圈與研究者個體、科研圈與更廣闊的社會環境之間的重要互動。點擊這裡可以查看往期內容。

· 論文圖像問題

裴鋼團隊論文再遭質疑,被認為存在圖片複製問題

據報導,此前質疑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團隊涉嫌學術不端的史丹福大學原副研究員 Elizabeth Bik,近日又在 PubPeer 上質疑兩篇來自中國學者的論文存在圖片複製的嫌疑。其中一篇論文的通訊作者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原校長、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裴鋼;另一篇論文的通訊作者為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孫兵,裴鋼為共同通訊作者。目前兩篇論文的作者均已回應,在檢查之後發現是「由於混淆圖片導致的客觀失誤」。他們認為這一失誤「不會影響論文主要結論的正確性」,將致函期刊予以更正。

被質疑的兩篇論文

此前,Elizabeth Bik 陸續質疑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及其實驗室 60 篇論文的實驗圖片存在問題。目前,已有部分被質疑論文的作者在 PubPeer 上進行回應,中國工程院也表示將針對網絡反映曹雪濤院士的有關問題展開調查。(財新)

· 酒精與健康

令人喝酒臉紅的基因可能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

圖片來源:reddit.com

全球約 8% 的人攜帶ALDH2基因變異,無法很好地代謝酒精,出現喝酒「上臉」的表現。亞洲人中該突變比例更高。最近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該突變與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細胞受損有關。研究人員連續 11 周給ALDH2變異小鼠注射酒精以模擬人類的慢性酒精攝入狀態,發現小鼠體內 β 澱粉樣蛋白和活化 tau 蛋白都出現累積,並且神經炎症跡象也有所增加。這些均與阿爾茨海默病有密切聯繫。不過,酒精與ALDH2基因變異在阿爾茨海默病中的作用目前還未被發現,因此需要在人類大型流行病學調查中進一步驗證。(STANFORD MEDICINE)

· 新藥研發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起死回生」後再遭質疑

今年 10 月,美國百健製藥公司(Biogen)宣布重啟旗下與日本衛材製藥公司(Eisai)共同研發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阿杜那單抗(aducanumab),並計劃明年年初向美國 FDA 遞交上市申請。阿杜那單抗能夠結合併消除被認為是阿爾茨海默病病因的 β-澱粉樣蛋白,相關臨床試驗於 2015 年啟動,百健與衛材製藥招募了名為 ENGAGE 和 EMERGE 的兩大組患者,每組人數在 1600 名左右。2019 年 3 月,該藥在無效性分析(futility analysis)中被認定無效,因此臨床試驗也在宣布失敗後暫停。然而 2019 年 10 月,百健在回顧過去的試驗數據後宣布阿杜那單抗並未失敗,並表示它能夠顯著降低澱粉樣蛋白的積累水平。在 12 月 5 日的阿爾茲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上,百健臨床開發負責人 Samantha Budd Haeberlein對這一情況作出了詳細解釋。

她指出,阿杜那單抗之前被認定無效是因為 ENGAGE 組中一些攜帶APOE4基因變異的患者會因該藥物的副作用而出現腦水腫的風險,這讓他們不得不被轉移至低劑量組,從而影響試驗結果。此後,百健分析了 ENGAGE 組中大約 300 例持續接受高劑量藥物治療的病人,並發現高劑量的阿杜那單抗具有顯著的改善患者認知能力的結果。但是,這一「起死回生」的操作並未說服所有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和醫生。有學者認為百健此次數據分析方式存在問題,「這些陽性數據是從一個試驗大組中的一個小組中挑選出的,而且也沒有按照臨床試驗設計好的計劃來做,......這無法說服審批機構。」此外,鑑於之前種種抗 β-澱粉樣蛋白藥物試驗的失敗,還有一些人認為針對 β-澱粉樣蛋白斑塊積聚可能並不是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正確方向,該新藥的前景仍不明確。(Science)

· 中國航天

中國將啟動「覓音計劃」, 探索太陽系近鄰宜居行星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袁潔在公開場合透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準備在未來 25 年計劃實施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其中包括太陽系近鄰宜居行星的太空探索計劃——「覓音計劃」。該計劃將通過發射宇航飛行器,以直接成像手段率先發現和認證太陽系外宜居行星並刻畫其宜居性;同時對太陽系天體開展光譜巡天,揭示水的分布,以 0.01 角秒的空間解析度開啟中外紅波段天文學觀測的新紀元。

此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2020 年將啟動建設長期有人照料的近地載人空間站;實施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號任務,實現月面無人採樣返回;北鬥導航衛星全球系統也將建成由 30 顆衛星組成的混合星座,服務範圍延伸至全球;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衛星的發射與在軌應用即將完成,低軌移動網際網路星座「鴻雁星座」繼續加快建設。(中國新聞網、科學網)

——END——

相關焦點

  • 科技部稱曹雪濤等論文存圖片誤用 饒毅再舉報裴鋼
    針對近年來發生的多起「涉嫌學術造假」事件,1月21日晚,科技部發布《有關論文涉嫌造假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下稱「《通報
  • 中科院院士裴鋼論文被美國學者質疑 期刊:正調查
    兩篇論文中,裴鋼均列在最後一位,且是文章的通訊作者。美國學者Elisabeth Bik博士在對兩篇文章的質疑中提出,兩篇文章中的部分圖片都存在特別相似的情況,希望作者做出解釋。質疑南開大學校長論文美國學者再出手 期刊回應:已收到舉報 將調查荔枝新聞了解到,此次質疑裴鋼論文的美國學者Elisabeth Bik博士,也是此前在pubpeer上質疑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的學者。Elisabeth Bik博士曾經在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工作。
  • 中科院院士裴鋼論文在國外網站被質疑 期刊:已收到舉報 正調查
    兩篇論文中,裴鋼均列在最後一位,且是文章的通訊作者。美國學者Elisabeth Bik博士在對兩篇文章的質疑中提出,兩篇文章中的部分圖片都存在特別相似的情況,希望作者做出解釋。質疑南開大學校長論文美國學者再出手 期刊回應:已收到舉報 將調查荔枝新聞了解到,此次質疑裴鋼論文的美國學者Elisabeth Bik博士,也是此前在pubpeer上質疑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的學者。
  • 她半年舉報了755篇論文,專挑中國「下手」?還牽扯到北大副校長
    與此同時,她強調只是發現了曹雪濤團隊的論文圖片相似比率高於一般概率,而不是想就此事做出任何結論。可事實上,畢克早在2016年就曾發表了一篇關於「生物醫學研究論文中圖像不當重複使用」的研究報告。她對40本雜誌的26121篇論文進行了圖像甄別,發現了782篇論文中的圖像存在問題,而曹雪濤發表於2005年的一篇論文正是抽取的樣本之一。畢克一一通知了這些發表「問題論文」的雜誌。曹雪濤這篇論文中一共只有五張圖,五張圖都有問題,而且這些問題不像是「無意造成的」,理應撤稿。
  • 【關注】饒毅再再發文:勸裴鋼的學生凌堃不要幫倒忙
    讓大家知道您和裴鋼的問題,與耿美玉和綠谷藥廠問題完全不在同一個層次。要不然,大家眾目睽睽之下,真把您和裴鋼當成最大的問題。您和裴鋼不是現如今最大問題,而是相當容易糾正的問題,給《美國科學院院刊》致信,說不能重複,需要撤稿,就完了。給現在的青年研究員、學生,做一個榜樣。 而耿美玉和綠谷藥廠,做任何補救都不可能是榜樣。
  • 官方通報論文造假問題處理結果後,饒毅深夜舉報裴鋼院士
    在「林-裴 (1999)」論文發表21年·之後,沒有任何實驗室發表了能夠重複這些結果的論文,也就是證明了CXCR4和CCR5兩個GPCRs只要五重跨膜就能起功能作用。 其中,裴鋼實驗室就沒有發表重複自己工作的論文。
  • 川大母得志團隊被質疑論文造假 回應:正核查數據
    ·比克(Elisabeth Bik)在其博客發文稱,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母得志團隊的18篇論文存在圖像問題,質疑該研究團隊學術不端。圖源:網站截圖伊莉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在文中表示,她曾於2015年10月向上述期刊報告了這一問題,但未獲回應。此後,她檢索了母得志團隊發表的所有論文,發現該團隊五分之一的論文都存在圖像問題。針對上述問題,她已經在學術交流平臺Pubpeer上向論文作者提出質疑。
  • 饒毅正式舉報裴鋼院士學術不端
    1月21日,科技部網站發布《有關論文涉嫌造假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通報了南開大學曹雪濤院士、中科院裴鋼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首都醫科大學饒毅教授、武漢大學李紅良教授等的相關論文涉嫌造假問題調查處理結果。
  • 母得志團隊回應論文造假質疑:正核查研究數據
    新京報訊(記者 樊朔)近日,曾質疑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團隊涉嫌學術不端的前史丹福大學副研究員伊莉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在其博客發文稱,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母得志團隊的18篇論文存在圖像問題,質疑該研究團隊學術不端。
  • 中國團隊 Nature 新冠論文被指圖片造假,又是科研「P圖」?
    然而 5 月 12 日,著名國際「學術打假人」——前史丹福大學助理研究員 Elisabeth Bik 博士在 PubPeer 和其 Twitter 上質疑該 Nature 論文不端,存在圖片內容重疊問題。
  • 曹雪濤論文受質疑續:3篇論文作者承認用錯圖
    針對Bik的質疑,曹雪濤在11月18日凌晨的公開回覆中表示,「基於目前的分析和從同事、同行中得到的反饋,我想說,我仍然對我們團隊的論文的有效性和科學結論的強度抱有信心。」2014年在研究了兩萬多篇論文後,Bik發現,其中的3.8%——也就是將近800篇論文存在偽造、修改實驗圖片的問題,這中間就包括曹雪濤參與的3篇作品。據Bik介紹,此後,她把出現問題的3篇論文報告給了期刊,一年後,期刊對其中的一篇論文公布了勘誤。
  • 曹雪濤院士論文被質疑 工程院:會展開調查
    原標題:工程院回應:會展開調查   本報訊(記者 雷嘉)針對近期在網絡上出現的質疑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的論文重複率高等問題,中國工程院昨天作出回應,稱會對此問題展開調查。
  • 曹雪濤多篇論文遭質疑,回應稱對有效性和可重複性「保有信心」
    多篇論文被曝存在圖片問題自11月14日以來,曾在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工作的Elisabeth Bik博士指出,曹雪濤實驗室陸續有多篇論文的圖片使用存在問題。「目前我已經發現曹雪濤有25篇論文存在圖片問題,其中一些已經在Pubpeer上貼了出來,其他匿名的『數據偵探』也發現了一些案例。
  • 超400 篇論文被疑造假:曾質疑曹雪濤院士的 Bik 博士再出手
    Bik 的團隊發現,超過 400 篇來自不同作者和機構的文章,在標題、圖片,特別是 Western blot 的圖版上極其相似,似乎都是由同一個「論文工廠」產生的,極有可能存在偽造數據的情況,論文發表單位涉及多家中國三甲醫院。
  • 突發:曹雪濤團隊再發 Nature 子刊,立即被指涉嫌數據造假
    該文章的詳細信息:《Nature子刊:曹雪濤團隊再發頂級論文,在先天性免疫取得新進展,揭示新型非編碼RNA調控網絡》但由於曹院士正處於數十篇論文被質疑造假的風口浪尖下Adenopappus Persicifolius ;Dai Li ; Leucanella Acutissima;Daniellia Oliveri ;Hoya Camphorifolia 等學者先後在pubpeer網站上對這篇論文的部分圖片提出質疑,認為存在造假嫌疑。
  • 人民輿情: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被質疑論文造假之輿情觀察
    輿情脈絡 美國當地時間11月13日,一位署名為伊莉莎白·比克的前史丹福大學助理研究員在社交媒體PubPeer網站公開指出,一位中國學術圈的教授多篇論文存在實驗圖片「不當複製」(inappropriate duplications in figures)問題,這位教授還是中國頂尖學府的校長。
  • 南開校長陷造假風波 3篇被質疑者檢舉論文作者認錯
    她很難判斷被質疑的圖片中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或許是實驗人員不小心用錯了圖片,但我無法判斷他的初衷。」針對Bik的質疑,曹雪濤在11月18日凌晨的公開回覆中表示,「基於目前的分析和從同事、同行中得到的反饋,我想說,我仍然對我們團隊的論文的有效性和科學結論的強度抱有信心。」
  • 學術造假質疑不斷,不能任其自行消散
    而最近,連續兩起「院士被質疑」的事件,都引發了輿論的持續關注。  自今年5月起,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就陸續有人匿名發帖,質疑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董晨的20多篇論文,存在一圖多用和重複使用等問題。對此,董晨於6月27日回應稱,「據初步了解,可以排除有意的學術造假……調查還在繼續中。」
  • 論文造假成為日本科研界一大問題
    科技部一紙電文,正式處理了李紅良等人涉嫌學術不端的事件,不過認定曹雪濤、李紅良與耿美玉 3 人不存在造假,但論文存在圖片誤用;而裴鋼與饒毅的涉嫌論文未發現有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