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5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全球紡織網6月5日訊 服裝行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在2008年下半年迎來了困難時期,在2009年3月的CHIC在感受童裝的整體上升趨勢的同時也感覺到了品牌為了取得上升業績付出了相對較高的代價,因此童裝品牌企業是在努力與環境抗爭中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長。
然而據了解湖州市織裡鎮的童裝產業卻在2008年成為近年來形勢最好的一年,不禁讓人對此充滿好奇。織裡作為2002年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服裝協會命名為全國唯一的「中國童裝名鎮」。2008年,全鎮生產童裝4億件(套),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00億元,加上原輔料等上下遊產業,去年織裡的童裝產業產值超過150億元。
我國有三大童裝生產基地,分別是廣東佛山、福建石獅和湖州織裡。廣東、福建的童裝企業一半以上都做外貿出口,金融危機下,海外訂單大幅萎縮,有些企業經營困難。但織裡童裝業不降反升,抓內銷市場是重要一招。
在金融危機導致外需萎縮、家庭消費能力下降的情況下,專注內銷、緊抓中低端市場,並藉機拓展中高檔和國際市場,成為織裡制勝的關鍵。
織裡童裝瞄準了大量二三線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由於國家採取「西部大開發」等戰略,中西部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增幅甚至高於東部沿海地區,這個巨大的增量市場,被專注內銷的織裡收入囊中。目前,織裡童裝覆蓋了國內80以上的二級批發市場,長三角地區的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等地童裝市場,幾乎讓織裡童裝佔據了市場。
在金融危機發生後,當地政府部門更是積極行動,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通過安全監管、質量整治、稅收徵管等監管網絡,實現優勝劣汰。織裡的興旺吸引了廣東、福建一些童裝企業不斷遷移而來,不少工人也從周邊的常熟、義烏、溫州流向織裡。但織裡鎮政府最近卻做出了減少企業數量的決定。計劃通過開展「童裝產業提升年」活動,用3至5年時間把織裡打造成全國童裝的先進位造中心、設計中心、品牌集聚中心、營銷中心和信息發布中心。在2009年,全鎮童裝生產量要穩定在3.5億件,比2008年減少0.5億件,銷售收入則提高至120億元;同時,要將現有的近8000家童裝企業總數控制在7000家以內,淘汰「作坊式」低小散童裝企業,以促使企業提檔升級、提升產業水平。
目前,織裡鎮已經形成了從面輔材料設計、印花、繡花、紐扣到成衣製造的完整產業鏈,在100米半徑內就能完成配套。織裡鎮童裝辦主任吳榮江說,客戶如果看中一個新款,從打樣到批量生產只要2-3天時間。
織裡童裝化危為機似乎是「因禍得福」。當地一位業內人士介紹說,全國有三大童裝生產基地,另兩個基地的出口依存度超過百分之50,而織裡童裝為了避開外貿競爭,95以上產品走內銷市場,因此受金融危機影響小。織裡的現狀也說明了,目前中低端童裝市場需求旺盛,童裝企業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