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life,今年5月30日,六一的前一天,我因為長期熬夜,猝死在家中,6歲的小兒子沒有等到我陪他過六一……
我今年33歲,是一個建築設計師,在別人眼中我家庭美滿,26歲時娶了從高中就在一起的妻子,第二年生下了一個健康可愛的兒子;事業有成,畢業次年就進入上海有名的一家公司當設計師,月薪過萬,因表現良好受到老闆賞識,如今已是首席設計師。
但只有我知道,這份令人羨慕的生活背後,是長期的熬夜加班,和對無法常陪家人深深的愧疚。從兒子出生我就只帶他出去玩過一次,平時都是妻子和保姆照顧他,就連他的生日,我也只陪他過過一次半,一次是他一歲的時候,一次是去年,兒子剛吹完蠟燭,還沒來得及切蛋糕,公司一個電話,我只能又回公司加班了。更不用說六一了,別的小朋友爸爸媽媽都帶他們去遊樂場去公園,我只能給他買一大堆的玩具讓他媽媽帶他去玩。
今年,為了彌補對妻子和兒子的虧欠,我打算六一請假帶他們去度假區好好玩幾天。終於和老闆請上了假,為了把假期的工作提前完成,我5月29日就開始準備通宵熬夜,儘快把工作做完。5月30日凌晨,我感到有些胸悶,但為了儘快完成工作,我並沒有在意,突然我感覺一陣心慌,然後眼前一黑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失去意識的前一秒,我想到的是,對不起兒子,爸爸又不能陪你過六一了,對不起妻子,答應了好久帶你出去玩,這次又要失約了……」
雖然,這只是個故事,但又是多少熬夜猝死者的真實寫照,每年都有因熬夜而猝死的各種新聞。
2017年11月,一遊戲主播因長期熬夜做直播猝死。
2018年11月,一位36歲的券商研究員晚上在家中猝然離世。
2019年2月,廣東工業大學信息學院一名陳姓男生被發現猝死於宿舍當中。
熬夜的危害大家都知道,但人們永遠覺得猝死這種小概率事件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又或者自欺欺人的邊養生邊熬夜。
人生只有一次,生命沒有機會重來,珍愛生命,不僅是為了你自己,更是對家人的負責。
那些猝死的人們甚至都沒有機會和家人,和這個世界告別。
很多年輕人認為人生還長,樂觀的認為自己可以長命百歲,可是長壽並不是想想就有的,是你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你的回饋。
想不想知道,你大概能活到多少歲呢?
下面的這套「長壽測試題」,是美國坦普爾大學神經學系伍得拉夫教授對長壽者進行了數十年的跟蹤考察推出的,目前已成為大學教材,小夥伴們不妨來算一下,根據現在的生活方式,自己能活多久呢。
首先,花費幾秒鐘的時間,查查自己的「基礎壽命」。
實際年齡: 基礎壽命:
20~29歲男性為73歲,女性為79歲
30~39歲男性為74歲,女性為80歲
40~49歲男性為75歲,女性為81歲
50~59歲男性為77歲,女性為81歲
60~69歲男性為79歲,女性為83歲
70歲及以上男性為85歲,女性為89歲
然後,以上面查到的「基礎壽命」為基準,開始加減計算,共六個部分。題目不算多,希望大家能利用玩手機看視頻的一點點時間,認真為自己的健康做個測試。
生活習慣
· 每周鍛鍊3次,加3歲
· 愛吃果蔬,加2歲
· 養寵物,加1歲
· 每天抽菸超過2包,減12歲
· 每天抽菸1~2包,減7歲
· 每天抽菸20支以下,減2歲
· 睡眠超10小時或不足5小時,減2歲
· 肥胖,減2歲
· 不良姿勢,減2歲
· 已有慢性病或經常得小病,減5歲
心理情況
· 多數時間感覺快樂、滿足,加2歲
· 樂觀,加1~3歲
· 有分擔煩惱的朋友,加1歲
· 信仰堅定,加7歲
· 自卑,減4歲
· 固執,減2歲
· 愛冒險(如開快車),減2歲
· 抑鬱,減1~3歲
婚姻狀況
· 已婚,加1歲
· 離婚並獨居的男性、女性,分別減9歲、5歲
· 女性不生育或40歲後無子女,減0.5歲
職業狀況
· 專業研究人員,加1.5歲
· 60歲仍工作,加2歲
· 65歲仍工作,加3歲
· 在大城市工作(或度過大半生),減1歲
· 在城郊鄉鎮工作(或度過大半生),加1歲
環境狀況
· 居住的地方視野開闊,加2歲
· 長時間受噪音汙染,減1歲
遺傳因素
· 母親活到80歲以上,加4歲
· 父親活到80歲以上,加2歲
· 祖父祖母活到80歲以上,加1歲
· 直系親屬中有人50歲前死於心臟病,減3歲
· 直系親屬中有人死於胃癌,減2歲
· 有女性近親死於乳腺癌,女性減2歲
· 有近親60歲前死於自殺或其他疾病,減1歲
恭喜看到這裡的小夥伴們,你們很重視自己的健康,那麼,對於測試的結果有什麼感想呢?小編測出的年齡是78歲,平時無不良嗜好的小編對於這個結果還是有點意外的,看來很多生活方式還是需要改善。
小夥伴們,你們的測試結果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