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消息 「泛亞微透自成立之初就希望成為高度完善、不斷成長、有進取心的公司,能夠持續為股東創造股本增值。25年來公司全體同仁的辛苦付出,能有現在這樣的收穫,我們很滿意。」泛亞微透董事長張雲臉上露出微笑。
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張雲學過篆刻,寫得一手漂亮的小楷,早年磨鍊出的嚴謹、專注、吃苦耐勞的品質,讓現在的張雲每每在技術研發受阻時都能迎難而上,樂在其中。
成立於1995年的泛亞微透主要從事膨體聚四氟乙烯膜(ePTFE)等微觀多孔材料及其改性衍生產品、密封件、擋水膜的研發、生產及銷售。ePTFE膜是一種新型高分子材料。例如,商店裡售賣的高端品牌野外防寒服裝一般都可以透氣防水保暖,其實衣服裡面使用的就是美國戈爾公司的ePTFE的材料。
泛亞微透是一家具有典型長尾市場特徵的平臺型公司,這在A股市場並不多見。在張雲的眼中,泛亞微透的發展要時刻對標美國的戈爾公司,成為其緊密的追隨者。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在張雲的腦海中,早已為泛亞微透勾畫了宏偉的藍圖:除了不斷增強在國內ePTFE行業中的競爭實力,還將依託具有領先性能的產品面向全球市場進行銷售,將中國的高端材料推向世界,與全球行業巨頭「同臺競技」。
難忘的創業瞬間
2020年恰逢泛亞微透成立25周年。回顧過往,對公司發展歷程中的一些關鍵節點,張雲至今記憶猶新。
「在設立泛亞微透之前,我們幾個創始股東在外企打工,手上都有點閒錢,所以那時候幾個人經常會探討要不要一起做一件事情,於是在1995年成立了這家公司。」張雲表示,泛亞微透創立之初並沒有明確要進入哪個細分行業,後來由於創始股東大都從事材料、工程等行業,最後還是決定從材料領域切入。
泛亞微透成立後,創始股東聘請了職業經理人負責企業日常運營。公司發展平平順順,雖然每年也有幾十萬元的盈利,但在行業內也沒掀起什麼「水花」。2002年時,張雲敏銳地發現家用汽車行業漸漸有「起飛」的跡象,如果泛亞微透的材料能夠在汽車行業中得到應用,企業發展會闊步向前。於是,泛亞微透主動切入汽車行業。
張雲告訴記者,泛亞微透的第一個汽車行業合作夥伴是星宇車燈。星宇車燈生產的車燈上需要ePTFE膜去做透氣來解決霧氣的問題,國外產品的價格非常昂貴,泛亞微透就抓住這個進口替代的機會,踏入汽車行業微透產品的應用端。「那個時點,是泛亞微透既進入汽車行業,也進入微透領域的關鍵節點」。
2007年時,泛亞微透在材料端的技術儲備已很豐富,但資金卻成了大問題。為推動企業發展,泛亞微透的創始股東決定引入戰略投資者。2011年底,泛亞微透引入賽富基金,接著又引入了武商基金,到2015年引入了南方軸承,隨著一輪輪戰略投資者的加入,泛亞微透也變得越來越強大。
「到今天為止,後期的投資人對公司的支持都比較大,每個投資人都有自身的長處,但我們感觸最深的還是賽富基金。它不僅給我們帶來了資金,還帶來了營運模式。」張雲透露說,當初經一位民生銀行項目經理推薦,賽富基金對泛亞微透進行了長達8個月的盡調。後來賽富基金創始管理合伙人閻焱親自拍板,要張雲按照行業領頭羊的定位耐心發展企業。2011年時,賽富基金給到泛亞微透第一筆資金。「我們給他們的承諾是10個月公司要把產線建出來,膜要合格且能夠銷售。公司達到這個目標之後賽富基金這筆資金就轉為股權。」
核心技術基於同一棵「樹」
在張雲看來,泛亞微透提出「產品多元、市場利基」的發展戰略,並一直堅持做長尾的模式,這在A股市場上比較少見。因為泛亞微透的產品很零亂,看起來什麼都有,但其實這些產品的核心技術都在一棵「樹」上,都是圍繞ePTFE膜以及微納孔這些材料或微觀多孔材料繼而形成各種不同的應用。
經過長達十幾年的技術創新和研發,泛亞微透的技術儲備和產品儲備已頗具競爭力。公司已獲得授權專利180項,其中發明專利35項,美國、日本PCT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140項和外觀設計專利2項。截至目前,公司正在申請中的發明專利數量為47項。
「泛亞微透的核心競爭力肯定是技術,而且這麼多年積累下來形成了很多壁壘。」據張雲介紹,一是公司經過大量的試錯和反覆改進,掌握了不同功能特性的ePTFE膜的製造技術,通過長期的資源投入,建立起工藝流程上的壁壘;二是公司擁有自主設計生產工藝裝備的能力,通過自製設備突破了ePTFE膜產業化製造的壁壘;三是在商務方面公司擁有大量與主機廠配合研發、驗證並持續服務的經驗,能夠定製化、組件化地為客戶提供產品,突破了ePTFE膜的應用化壁壘;四是公司與同行業競爭對手生產ePTFE膜,但均不銷售ePTFE膜,而是銷售ePTFE膜的應用組件,這使ePTFE膜應用端形成了較高的進入壁壘。
張雲坦言,泛亞微透對標的企業就是美國戈爾公司,是戈爾的緊密追隨者。「我現在是追隨策略,它有什麼,我就倒騰什麼。我們有研發團隊、材料團隊、OEM團隊、應用團隊、設備團隊,在不斷的試錯中,我們慢慢尋找相關行業的痛點。」
泛亞微透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在消費電子領域形成了MEMS聲學膜、30-50米高耐水壓透聲膜等產品,在新能源領域形成了CMD洩壓閥、SiO2 氣凝膠複合材料等產品,解決了行業的核心痛點。這些產品將助力公司在這兩個領域的業務快速增長,幫助公司進入成長的快車道。
張雲以CMD洩壓閥產品舉例稱,新能源電池不僅存在狹小密閉空間內的凝露問題,而且在遭遇碰撞等極端情況時,會快速發熱甚至燃燒,最終產生爆炸。泛亞微透集成CMD與洩壓閥兩種產品的主要功能開發出的CMD洩壓閥,既能解決凝露問題,也能在遭遇極端情況時,避免或延緩電池爆炸,有效解決了行業的痛點問題。目前公司已實現對寧德時代的批量供貨,並最終應用於戴姆勒集團的奔馳商務車。
將高端材料推向世界
張雲表示,泛亞微透產品具有應用領域多的特點,在現有技術、產品以及市場的基礎上,公司將持續保持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性能,豐富產品種類,不斷拓展新的應用領域。公司現有的產品以及儲備的產品已可以應用於汽車、消費電子、新能源等行業,未來隨著產品種類的不斷豐富,公司還將向醫療健康、航空航天、電力通信、過濾等行業和領域拓展。
「消費電子項目募投到位後產能釋放,泛亞微透會在耐水聲學膜和MEMS聲學膜方面獲得較高的增長,尤其是MEMS聲學膜,公司將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和消費電子終端的三巨頭形成合作。新能源車方面我們會和頭部的電池包製造商包括孚能科技、寧德時代進行更緊密的合作。未來這兩個方面泛亞微透會集中公司的研發精英推出更多更好的產品。」張雲說。
張雲表示,泛亞微透會非常堅定地秉持以四氟乙烯和微納孔材料為核心技術樹,沿著這棵「樹」的所有分支和細分領域裡面的應用去發展。10年內,泛亞微透仍然會作為美國戈爾公司的追隨者。美國戈爾公司年銷售額37億美元,泛亞微透年銷售額為2.44億元,未來公司具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發展潛力大。公司會著力提升兩方面:一是原創研發;二是外延擴張。「泛亞微透不會哪個行業掙錢就往哪裡走,一定是沿著這棵核心技術樹向前發展,特別是與膜有關聯的領域。」
「公司創始股東和管理層心中一直有個願望,要把這個事業做長,上市只是階段成果,也是泛亞微透二次創業的起點。希望在跨過資本市場之後,泛亞微透能通過資本市場,沿著核心技術體系去尋找更多的利基市場,實現快速成長。我希望未來泛亞微透有機會成為中國的『戈爾』。」張雲如是說。
(上海證券報)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