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2 柳易傳媒
朝鮮日前罕見召開人權說明會,承認設"勞改營"。朝方輕描淡寫地說,這其實是"拘留中心","一些人在那裡反思錯誤,提高思想認識,並且通過勞動進行改造"。然而,多年來人們所聽聞的傳言卻不只是"勞動改造"這般簡單。
但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其存在侵害人權的事件,包括飢餓、毆打、性侵犯等。還有專門收容政治犯的精神病院。其中不少被關押者人會被認定為「不可救藥者」服勞役至死。有報告以及官方和民間機構的估計數字顯示,朝鮮有超過20萬人被判在集中營艱苦的條件下生活和工作,很多人在那裡一直待到死去。
位於朝鮮平安南道价川的14號勞改營,是朝鮮眾多奴隸集中營中的一個。集中營的囚犯從出生到死亡通常為45歲,他們終身都被要求勞動,享受的最高榮譽是男女囚犯間有限的同床機會,申東赫就出生在這樣的集中營。他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從集中營脫北成功的倖存者。
勞改營又叫」奴隸集中營」,被關者終身忍受飢餓,唯一一位從朝鮮集中營逃脫的脫北倖存者申東赫(右)
申東赫,1982年出生在朝鮮14勞改營,這是一座位於南平安道大山深處的政治勞改監獄,50多年來,它被金氏三代用於關押和改造政治犯。送到這裡的囚犯通常不需要定罪,只要平壤認為是有威脅的人,就會送到這裡,讓他們接受終身的勞動改造,一輩子忍受飢餓的折磨,同時很多與政治犯有血緣關係的人,也會被關在這裡。申東赫說,人們可以通過谷歌地圖搜索到第14勞改營,它的附近還有四座。與此同時,多所集中營正在擴建。
14號勞改營屬於完全控制區。它建於1959年,位於南平安道的价川,關押著大約1.5萬人。整個營地設在山谷裡,兩側山嶺陡峭,沿山谷而建的是一些農場、礦山和工廠。申和他母親居住的區域,算是勞改營中條件最好的。他們有自己的房間,不過是直接睡在水泥地上,他們還與另外四家人共用一間廚房。每天供電兩小時。沒有床、椅子或桌子。也沒有自來水。如果申的母親每天完成工作定額,她就能帶回家一些食物。早晨4點鐘,她會為自己和申準備早飯和午飯。每餐都一樣:玉米粥、醃白菜和白菜湯。申總是吃不飽,母親剛剛出門去工作,他就會把午飯也吃得精光。他還吃掉她那份。當她在正午幹完活回家時,找不到吃的,就用鐵鍬暴打他。
政治犯嘴內塞鵝卵石被槍殺,犯人隨時可能遭處決
申東赫最初的記憶是一次執行死刑的場面。他與母親一起走到一片麥地裡,看守們將數千監犯集中到這裡。這個男孩在大人的腿間穿行,擠到前面,他看到看守們把一個人捆綁在一根木頭柱子上。看守們將鵝卵石塞進死刑犯的嘴裡,給他戴上頭套,然後槍殺。
在監獄中的政治犯挨餓、被打,他們隨時有人會被處決,作為殺雞儆猴的把戲來警告其他人不要偷懶。申東赫從小看著這些場景長大,看著他的母親被他們絞死。
在關押朝鮮政治敵人的14號勞改營,禁止兩人以上的聚集,但行刑時例外。每個人都必須參加。
監犯的」最高獎勵」是男女有限同床
申的母親叫張慧靜。她從未告訴過兒子自己的過去、家庭,以及她為何被關進勞改營,他也從沒問過。她能有這個兒子,完全是看守們安排的結果。勞改營中存在一種「獎勵」婚姻。看守們選擇她與那個後來是申的父親的男人作為彼此表現良好的獎品,結為夫妻。據申說,集中營的囚犯享受的最高榮譽是男女囚犯間有限的同床機會。
單身男女按性別分別安置在不同宿舍。第14號勞改營的第8條這樣規定:「任何人未經許可不得有性接觸,一旦違犯,格殺勿論。」獎勵婚姻是唯一不受禁慾條款約束的方式。看守們每年公布4次獎勵婚姻。如果官方安排的配對一方認為對方太老、殘暴或者醜陋而無法接受,看守們有時會取消這種婚姻。一旦被取消,涉及的男女任何一方以後均不再有結婚的機會。申的父親申境燮曾對申說,他能嫻熟地操作車床,作為報酬,張被許配給他。
結婚後,夫妻可以連續5晚同床共寢。然後,申的父親每年只能有幾次探親的機會。他們的大兒子申希根生於1974年。申在8年後出生。兄弟兩個幾乎不相識。申4歲時,他哥哥就住宿舍去了。看守告訴孩子們,他們因為父母犯下的「罪」而成為囚犯,但他們可以通過努力工作,服從管教並告發自己的父母「洗清」自己生就的罪惡。
犯人為活命吃老鼠、青蛙、蛇和昆蟲
申東赫說,在夏日的夜晚,監獄裡的男孩子們會偷偷溜到附近的果園,摘未熟的梨吃。被抓到後,會遭到看守一頓暴打。不過,看守們倒是不在意申和他的朋友們去吃老鼠、青蛙、蛇和昆蟲。吃老鼠是生存的保障。老鼠肉可以使他們免得糙皮病,這種病很普遍,原因是他們的食物中缺少蛋白質和煙酸。得了這種病的囚犯們會經受皮膚病變、腹瀉和痴呆症的折磨。這往往帶來死亡。申開始熱衷於捉老鼠。到了晚上,他和同學們在小學校匯合,吃燒烤老鼠。
申的」老師」是個看守,身穿警服,屁股上掛著一把槍。1989年6月的一天,他突然對這些孩子搜身。結果,他在一個瘦小的女孩身上查獲了5顆玉米粒,在申看來,那個小女孩像仙女那樣美麗。老師命令這個女孩走到教室前面,然後讓她跪下。他揮動著教棍,朝著她的頭部不停地擊打。申和他的同學們默默地看著,她頭上鼓起了包,血流滿面,然後倒在地板上。申和他的同學一起把她抬回了家。就在那天深夜,她死了。
看守告訴孩子們,他們因為父母犯下的「罪」而成為囚犯,但他們可以通過努力工作,服從管教並告發自己的父母「洗清」自己生就的罪惡。13歲的時候,申發現了哥哥和母親討論有關逃離的事情,申明白,每個囚犯都知道14號勞改營的首條禁令中的第2項:「任何逃跑行為的目擊者,如果不向當局報告將被立刻處死」,便親口告訴看守母親和哥哥策劃逃跑這件事。
可申並沒有因此獲得獎賞,反而也被定罪。後來,申在一份」家庭犯罪記錄」的文件上按手印。這份文件解釋了他父親一家被關押的罪名。他父親不容寬恕的罪名是,他有兩個兄弟在韓戰期間逃往南方。而申的罪名是,他是他父親的兒子。
申的牢房很小,幾乎沒法躺下。沒有窗戶,分不出晝夜。沒有吃的,也不能睡覺。後來,申被帶離他的監舍,來到一個光線昏暗的房間。屋頂上懸掛著鎖鏈。牆上掛著錘子、斧頭、鉗子和棍子。他還看到桌上放著一種用來夾滾燙金屬的夾鉗。主審官的副手們扒光申的衣服,將他綁在架子上。他們做完後,他的身體呈現U形,臉和腳朝向天花板,裸露的後背衝著地面。主審官咆哮著審問他。他們把一個炭火盆拖到他身下,然後,夾鉗伸向火中取燃燒著的木炭。其中一個獄警抓著一個鐵鉤,刺著他的腹部,將他的身體按在炭火上方,直到他失去知覺。申甦醒過來時,已被送回他的牢房,身上沾滿了屎尿。後背滿是燎泡,鑽心地痛。腳踝周邊的肉被撕扯掉了。
勞改營總面積1248平方公裡關押政治犯十餘萬
據韓聯社10月8日報導,韓國國會外交統一委員會議員尹相現(新世界黨)今日表示,以韓國國內研究機關資料為基礎對有關衛星照片進行分析的結果顯示,朝鮮境內政治犯收容所的總面積達首爾市面積的兩倍以上。尹相現引述資料稱,朝鮮的5處政治犯收容所總面積達1247.9平方公裡,為首爾市面積(605.2平方公裡)的兩倍以上。其中位於鹹鏡南道耀德郡的「15號管理所」面積達551.6平方公裡,佔耀德郡總面積(1378平方公裡)的40%左右。
韓國統一研究院今年6月發表了《2014朝鮮人權白皮書》,根據對脫北者的深入採訪,推測朝鮮設有5處政治犯收容所,關押政治犯8萬-12萬名。而美國國務院掌握的數字則高達20萬,規模最大的佔地面積相當於洛杉磯市。
從新發布報告的作者用衛星圖片支持了證人的證詞。現在任何可以上網的人都能夠看到這些衛星圖片。世界各地的人權活動人士和業餘偵探已與朝鮮脫北者展開合作,以協助證明這些集中營及其中的建築物、農田和礦井是確實存在的。上圖是朝鮮幾十個集中營的分布圖。
延伸閱讀
脫北詩人張進成的詩
張進成畢業於金日成大學,曾經是朝鮮官方專業作家,兩度「晉見」金正日。他很快發現:在並無天災的情況下,朝鮮多次出現大饑荒,餓死了三百萬人。從此張進成開始秘密寫作。後來,他放棄了勞動黨中央文化藝術部的官職,冒著生命危險,帶詩作橫渡鴨綠江,然後輾轉抵達南韓。
收錄百多首佳作的詩集《百元賣女》出版後,立即成為暢銷書,同時被譯為英文。德國總理勃朗特曾經在聯合國大會上驚呼:「飢餓也是戰爭!」六十年前的韓戰爆發之後,飢餓的戰爭在朝鮮從來就沒有停息過。在這種意義上,張進成的詩歌屬於另類反戰詩歌。朝鮮逃荒的饑民經歷的,從南韓影片《北逃》中的鏡頭中可見一斑:一個人民軍士兵一邊腳踢被抓獲的孕婦們的肚子,一邊罵道:「難道吃飽飯比祖國還重要嗎?」在這個祖國神話之上,有一個至高無上的金正日「將軍」,他以軍事術語「苦難的行軍」給大饑荒命名。
張進成詩集的題名詩《百元賣女》,敘述集市上一位母親掛牌標價賣女的故事。這個母親因此招來眾人的咒罵。一個士兵見狀,把一百元塞到母親手裡說:「我買的是你的母性/不是你的女兒」。這句話顯然帶有諷刺和輕蔑意味:你的母性竟然可以如此賤賣!當時一百舊朝元,僅相當於零點七美分,在當時實行供給制的朝鮮,工人平均月薪在一萬元上下,竟不足一美元。母親接到那一百元,立即用來買了塊麵包,匆忙把它塞到女兒嘴裡──由此可見,母親忍痛賣女的唯一動機,就是為了讓孩子活下去。
據作者自述,他目擊的真實事件發生在平壤大東門區。那個母親賣女之後嚎啕痛哭,許多圍觀者跟著流淚。但是,詩人並沒有把這個場面寫入詩中,其敘事筆調是冷峻的。英譯詩題採用第一人稱,即母親掛的牌子上的一句話「For100 won, my daughter I sell」,但全詩是以目擊者的第三人稱敘述的,詩人巧妙地先抑後揚,塑造了一個充滿母愛卻可憐無助的母親形象。作者深厚的人文關懷在描繪中流露出來。
煮樹皮吃人肉的人間地獄
在《我們的飯》一詩中,詩人設身處地進入饑民的廚房,以「我們」的視角寫到他們「用盛滿悲傷的水」煮樹皮吃的過程:為了使樹皮變軟,就得一邊煮一邊用鐵錘敲打,反覆敲打過後,再放入蘇打水,和著眼淚咽下去。長此以往,「國家的山崗都禿頂了,草木不生餓死了數百萬人。」同一題材的《所謂飯》,短短幾行詩捕捉到一個令人傷感、啟迪思考的畫面:
所謂飯
孩子們只知道青草熬粥
生日那天能吃口米飯
孩子們卻邊跺腳邊說不要
大聲哭著要吃飯
在上述兩首短詩中,由於飢餓的經驗,語言學所說的「能指」與「所指」不能對應的情況,或言與意之間的差距,顯得更突出了。米飯或冷麵原本是北韓主食。由於主食緊缺,「飯」一詞的所指模糊不清,甚至成了樹皮草葉。不難想像,在謊言充斥的專制社會,事物和事件命名的話語權操控在統治者手裡,被扭曲被汙染的話語顯得更離譜更尷尬。
饑荒中,朝鮮饑民不得不吃人肉,早就有駭人聽聞的報導:在大饑荒中,某些地區的居民家裡死了人,要等到屍體腐爛才能埋葬,否則就會被人挖出來食用。在《淚流不已》一詩中,張進成描寫了乞丐搶吃人肉的慘象:
躺在街巷的屍體
吊在沒有果實的樹上的屍體
在黑壓壓蒼蠅密布的垃圾上
叫化子爭先恐後的一雙雙手
槍口前被撕碎的死囚的一片片肉……
這些死難者或為餓殍,或為古拉格無辜的犯人。在那裡,求生比求死更艱難。
在《起火的豐年》中,詩人揭示了造成大饑荒的根本原因在於人禍,在於國家以各種名義強取豪奪:大米上繳給國家、供養軍隊獻給幹部之後,還有這個米那個米的苛捐雜稅,結果,農民所剩無幾。他們痛心地盤算著:「今年的收成一公頃產一噸/內心的憂愁也是一噸。」最後,沉重的憂愁堵塞不住宣洩出來:
農民內心升起熊熊怒火
到處放火
通通燒起來吧!
他們瘋了似地狂舞
在這片土地上拼命稼穡
何曾見過這樣的秋天
在如此世道裡堆積滿腔怒火
哎嗨,起火的豐年
豐年反而飢餓,這是一種悲劇性的反諷。對於苦難,朝鮮婦女也許比男人更堅忍一些。在《白開水買賣》〉一詩中,詩人寫到市場上賣洗漱用水的女人。她們家裡早就沒別的可賣了。同樣反諷的是,「將命運盛在水裡的女人們」,起早貪黑,「巴望別人用自己的水洗漱,/自己卻連洗漱的時間也沒有。」而造成這種命運的捉弄的,正是國家的汙濁:「比起人們的臉/首先要清洗的是整個國家」。詩人甚至設想,假如那些女人去放火的話,那麼,「火花就會使人們/瞥見國家耀眼的新黎明」。
金正日的廚師和金正日的女人
飢餓之所以可以喻為戰爭,是因為饑民不但要在生死線上掙扎,而且要與造成饑荒的戰犯──持槍搶劫國民財富的統治者抗爭。在金正日的餐桌,始終擺滿這樣的戰利品。曾擔任御廚的藤本健二逃到日本,撰寫了《金正日的廚師》,從該書和別的資料中可以看到:大饑荒期間金正日卻派遣外交官四處搜尋珍餚:到丹麥購買豬肉,到法國購買乾酪和葡萄酒,到伊朗購買鯊魚子,到日本購買海鮮,到東南亞購買熱帶水果等,然後空運回朝鮮。他的菜單上的魚刺湯等菜餚,動輒二、三十萬韓幣一道。一個網站推出金正日鍾愛的三十道菜餚時,引用《春香傳》中的詩:
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盤佳餚萬姓膏。
燭淚落時民淚落,歌聲高處怨聲高。
張進成的長敘事詩《金正日最後的女人》,揭發獨裁者腐敗和殘忍的另一面。詩中哀怨的女主人公、著名歌手尹惠英同時是春香一樣抗暴的烈女。她拒絕獨裁者的恩寵,選擇了自己的真愛,最後被迫雙雙自殺殉情。
可以與金正日指揮的高歌或金日成誕辰「太陽節」的浮華燈火形成對照的,是詩人張進成「靈魂的螢火蟲」之光:
它是微弱的
卻是希望的斑點
勝過
極度的黑暗
由於嚴密的新聞封鎖和文藝檢查制度,朝鮮民眾很難了解他們的外部世界。但是,畢竟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懸在他們頭上的是一顆黑太陽。
張進成詩選
我的女兒100元
她很憔悴
——我的女兒100元
脖子上掛著紙牌
年幼的女兒守在身邊
那個女人站在市場
她是啞巴
展示著待售的女兒
和正在出賣的母愛
面對人們的詛咒
她也只是低頭看地
她沒有眼淚
我的媽媽得了絕症
女兒呼喊,哀號
她用裙角裹緊女兒
只有嘴唇在瑟瑟發抖
她不知道感激
我買的不是你女兒
而是母愛
有位軍人塞過100元
女人接過錢,不知跑去了哪兒
她是母親
拿著賣女兒的100元
買了麵包,慌忙跑回來
塞進即將離別的女兒嘴裡
——原諒我吧!女人痛哭
(註:2012年,《我的女兒100元》入選倫敦奧運會「詩雨」活動,同年獲得「牛津文學獎」。)
世界上最好吃的
三個月前我弟弟說
世界上最好吃的
是熱乎乎的玉米
兩個月前我弟弟說
世界上最好吃的
是用火烤熟的蝗蟲
一個月前我弟弟說
世界上最好吃的
是昨天夜裡吃的夢
如果弟弟活到現在
活到這個月,他會說
世界上最好吃的是什麼……
宮殿
那宮殿
並非為活人而建
也不是為了賺幾兆而投入億萬
為了埋葬一個死人
生生餓死了三百萬
華麗的宮殿
高高地聳立
無論是誰
都會沉痛地仰望
這座三百萬人的墳墓
(作家的話:即使在300萬人大餓死事件當中,金正日政權仍然耗盡國庫,修建了保存金日成屍體的錦繡山紀念宮殿。如果用這些錢買米,也許能挽救數十萬人的生命。)
死囚
人群聚集之處
必然有槍聲
今天又有誰
被公開槍斃
絕對不能同情,死了
也要用義憤再殺一次
砰,槍聲說出了
布告沒有說完的話
面對他,為什麼今天
看客的沉默格外沉重
因為偷竊一袋大米
挨了九十發子彈
這個人的職業
是農民
我是殺人犯
我是殺人犯
自己審判
已經判了死刑
上班的時候
我像惡棍似的默默走過
那個除了眼淚別無所有
甚至放棄伸手乞討的人
等到下班的時候
那個人已經死了
從清晨到夜晚
不知道一天會死多少人
每天每夜,每條街道
數不清是幾百還是幾千
哦,飯
在這片吃人的土地上
哪裡還有良心
清晨啊,請判我死刑
夜晚啊,將我埋葬吧
孝女
擠奶水的女人
半是嗚咽
半是嚎啕
她焦急地抱著
空蕩蕩的乳房
撕破了皮膚
擠出了鮮血
擠出了膿水
旁邊不是嗷嗷待哺的孩子
她想救活剛剛斷氣的媽媽
她邊擠邊哭
這個長著乳房的女兒
除了乳房一無所有的女兒
乞丐的心願
我想有一碗熱飯
吃飽肚子
我想用開水泡飯
蘸著大醬慢慢吃
哪怕只有一穗玉米
我想每天咬一粒
吃著玉米找媽媽
哪怕只有兩穗玉米
也許就能見到媽媽
如果白皚皚的雪
都是大米
或者是源源不斷
的零花錢
如果今夜的夢裡
能夠吃上青蛙
如果吃夢就能活著
如果活著時我是別人……
我們的願望
沒有盡頭
然而乞丐真正的心願
還是給別人點兒什麼
哪怕只有一次
(作家的話:在朝鮮,極度貧窮導致家庭解體的現象逐年增多,不僅是孤兒,很多父母健在的孩子也浪跡街頭。根據朝鮮黨中央內部演講會正式發表的統計結果,這樣的孩子超過25萬人。)
剩飯
來歷不明的
一團冷飯
遞到妻子面前
丈夫輕鬆地說
——我吃過了
整天在田裡勞作的
公婆從後山回來
兒媳好像吃飽似的
遞上飯糰
——只剩這些了
仿佛餓著孕育中的孫兒
便是不可饒恕的罪孽
內心糾結的老夫婦
珍藏起寶貝,說
——這就夠當早飯了
那天,吃不上飯的人家
剩飯了
奶
看著吃奶的孩子
有一天,兒子問我
眨著山葡萄似的黑眼睛
他三歲,只會說幾句話
——爸爸,我也吃過奶嗎?
剎那間,我無言以對
只是點了點頭
緊握著兒子的手
心裡湧起顫抖的話語
——你,吃過媽媽的眼淚
點名冊
奔跑的火車停下了
工廠的煙囪咽氣了
就連學校和醫院
也紛紛關門了
白髮的教授
每天站在講臺上
翻開點名冊
張開起泡的嘴唇
呼喚學生們的名字
如果沒有回答
他會感到鑽心的痛
教授焦急地呼籲
再餓也應該學習啊
今天,白髮的教授
缺席了
曾以人格
和至誠
和師道
贏得學生仰望的講桌上
只有故人的肖像
點名冊依然翻開
名字們還在等待
唯獨聽不見呼喚聲
每個地方都響起
激動的嗚咽
那是急切的思念
他以生命殉職
呼喚祖國的未來
面對老師的點名冊
誰都沒有權利
讓良心缺席
學生們紛紛起立
哭泣著舉手高喊
——老師,我來了
——老師,我來了
(薛舟譯)
文來自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