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曾經在人海中多看了你一眼,從此你駐入在了我的心底間。」這首由李健作曲王菲演唱的《傳奇》曾火遍全國,大街小巷耳熟能詳。那麼,有沒有一所高校,聽聞一次,便記心間。奈奈今天要說的是哈爾濱工業大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遇聞一次便難以忘懷。
哈工大到底好不好?在這裡,奈奈用一句話解讀哈工大。
「苦」其心志,哈工大秉承初心。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創建於1920年的哈工大,正值北洋政府統治時期,也是國家風雨飄搖的年代。政權分隔,動蕩不安的國內環境讓當局者想要改變現狀。而當時的俄國因為十月革命的勝利,組建的新政府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經濟回暖。
建立初期,名為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開設了鐵路建設和電氣機械工程兩個學科,首屆的三個班共招收了103名學生,學制四年,當時用的是俄語教學。1922年4月2日,改名為中俄工業學校,學制從四年改成五年,畢業生需要經過考試委員會答辯合格,才授予工程師稱號。
隨著歷史進程的發展,哈工大的發展之路越來越艱辛。從自製到中蘇共管,以至在抗日戰爭期間,被日本人接管,多次更名。直到抗戰勝利,哈工大歸屬國家政府管理,回到祖國懷抱。
1951年,哈工大被國家確定為中國高等教育學習蘇聯的兩所院校之一。眾所周知,這一時期的蘇聯,主要發展重工業,這也為後來哈工大的工科之路奠定強大基礎。在求學教學的道路上,哈工注重工程訓練,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哈工大的實驗室和實習工廠居全國最前列,可謂發展的黃金時期。
1958年 ,應形勢發展的需求,哈工大對專業設置進行調整,創建尖端專業。1962年,完成由民到軍的轉變,成為國防科技及國民經濟建設的多科性大學。後來,應時代要求,建設「985工程」「211工程」以及入選「雙一流」A類建設高校。一路走來,雖歷經風雨,卻也磨練心性,使其更堅韌。
「勞」其筋骨,哈工大科研卓越
目前,哈工大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在工程實驗室,9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院、所、中心),這些強大的實驗基地,給了哈工大極大地發展空間,促進了科研成果的進程。
截止2020年3月校官網顯示哈工大參與了探月工程等國家16個重大科技專項中的14項,在航天、機器人、小衛星、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都取得了標誌性成果。發射了第一顆由高校牽頭自主研製的小衛星,誕生了第一臺會下棋能說話的計算機,支持中國「天眼」成功「開眼」等眾多科研成果,讓我國科技更上一層樓。
「餓」其體膚,哈工大無所畏懼
眾所周知,我國北方的冬天很冷,尤其是東北的冬天,零下二三十度,更冷。位於哈爾濱市的哈工大,冬天成為很多高三黨糾結擇校的一大因素。
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哈工大並未有所畏懼,依舊埋頭苦幹,秉承「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校訓,外面寒風凜冽,裡面燈火通明,各個精神抖擻做科研。從入校開始,學校有各種本校、全國、國際賽事,不管是學子還是教師,都投身科研,充實自我,為國爭光。
一本正經做科研,全心全意求發展。每年到了畢業季,哈工大成了眾多企業搶先的對象。因為哈工大人從一而終,只做實事。若你想投身科研,學習更多,哈爾濱工業大學值得重點關注。
關注「奈奈聊教育」,和奈奈一起品高校,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