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島理工大學簡介
青島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土木建築、機械製造、環境能源學科特色鮮明,理、工、經、管、文、法、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結合的多科性大學。學校是山東省重點建設的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
學校前身是1952年12月創建的「山東省青島建築工程學校」。1953年6月由山東省劃歸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領導。1960年6月升格為「山東冶金學院」,開始招收本科生。此後,學校隸屬關係幾經更迭,辦學層次不斷提升。1978年更名為「山東冶金工業學院」,恢復本科招生,隸屬冶金工業部。1985年9月更名為「青島建築工程學院」。199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8年11月劃轉山東省領導,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管理體制。2004年5月更名為「青島理工大學」。2005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建校以來,學校構築起本專科、碩士、博士人才培養體系,為社會培養了16萬多名科學工程技術和管理方面的高級人才。
學校現轄市北、黃島、臨沂三個校區,市北校區地處青島市區,黃島校區位於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沂校區位於沂蒙革命老區費縣。佔地面積約216.55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00.34餘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約219.73萬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59多億元。
學校設有13個教學院部。擁有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7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1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63個本科專業,土木工程獲批山東省首批一流學科,機械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獲批山東省一流學科(培育);擁有冶金爐渣高效資源化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城鎮汙水處理與資源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教育部工業流體節能與汙染控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海洋環境混凝土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等40個國家、省部、市級重點實驗室(基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有海洋環境混凝土技術創新引智基地(111計劃)、山東省高校藍色經濟區工程建設與安全協同創新中心、山東省高校水汙染控制與資源化協同創新中心、山東省高校雷射綠色智能製造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中心、山東省高校濱海城鄉建設工程材料性能提升與綠色建造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快速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青島示範中心、海爾-理工博士後工作站研發基地、山東省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基地等。目前在校普通本專科生31070人,全日制博士、碩士研究生1600人。
學校貫徹黨的辦學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倡導學術民主與學術創新、社會公允和以人為本,秉承「百折不撓、剛毅厚重、勇承重載」理工大學精神傳統;高質量地培養高素質人才,服務於社會和經濟建設發展。目前,學校正朝著第三次黨代會確定的「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目標而努力奮鬥。(2019年5月更新)
二、青島理工大學(臨沂)簡介
青島理工大學(臨沂)原名青島理工大學費縣校區,2006年經山東省教育廳魯教計字〔2006〕11號文件批准設立;2011年6月12日,山東省教育廳、臨沂市人民政府、青島理工大學三方共同籤訂《共建青島理工大學(臨沂)協議書》,校區更名為青島理工大學(臨沂)。辦學13年來,臨沂校區先後獲批中國物流產學研基地、全國大學生KAB創業教育基地、山東省眾創空間,並獲省「高校校園綠化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高校學生公寓管理服務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一)辦學條件
臨沂校區現佔地700畝,其中租賃荒山300畝,建築面積15.46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3200多萬元;設有臨沂市工程結構防災減災與防護重點實驗室、臨沂市機械設計與製造技術重點實驗室、土木工程結構試驗中心、機電工程實踐教學中心、機電工程訓練中心、管理工程模擬實訓中心、計算中心、語音室等;圖書館藏書28萬冊,電子圖書和網絡數據資源量約7172GB,全部共享青島理工大學本部圖書館。校區教學資源保障充分,各類教學生活用房功能齊備,學生宿舍條件優越,辦學條件不斷改善。
(二)專業設置
臨沂校區設有5個教學系(部)、9個職能部門,有土木建築類、機械電子類、管理工程類本專科專業29個,其中本科專業14個,專科專業15個,均為青島理工大學優勢專業。
(三)教職員工及在校學生
作為青島理工大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學校選派管理骨幹長期駐守,並於每學期選派由博士、教授、教學名師等組成的「駐教隊伍」。臨沂校區現有教職員工341人,其中臨沂市編制教職工252人,學校派駐和外聘教職工89人,專任教師179人。專任教師中教授17人,副教授19人,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12人;獲得全國優秀教師、省級優秀教師、省教學名師、寶鋼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教師13人,特聘學者、專家、教授30人。
目前在校學生7354人,其中本科1657人、專科5697人。
(四)辦學取得顯著成績
依託青島理工大學對臨沂校區「統籌規劃、資源共享、一體化發展」的辦學思路,臨沂校區自建立以來緊緊圍繞「管理工作上效能、教學工作上質量、學生工作上水平、教風學風校風建設上檔次」開展工作,促進了辦學整體實力的不斷提升。
近年來,臨沂校區教學科研成果顯著。教師共完成國家級、省級課題180餘項,主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2項,國家「十五、十一五」科技相關項目16項;發表論文1200餘篇,其中SCI、SCIE、EI、CPCI、ISTP收錄270餘篇,中文核心期刊470餘篇;主編的山東省工程建設標準《建築結構動力性能檢測技術規程》、《PVC複合塑料模板技術規程》均經審定頒布實施。
臨沂校區每年投入足額經費用於在校學生開展科技創新項目;被批准設立省建築業專業技術管理人員關鍵崗位考試考點,並先後承辦全國大學生沙盤模擬經營大賽山東總決賽、全國大學生會計信息化技能大賽全國總決賽(山東分賽區)等科技類比賽;組織學生參加大型科技類、文化類、創業類比賽,共獲國家級、省級獎580餘項;成立校區男子籃球隊、田徑隊,獲省級比賽獎項70餘項。
臨沂校區同天元建設集團、海爾集團、萊鋼集團等150餘家大中型企業籤訂就業創業實踐基地合作協議。截至2018年,已有20042名畢業生圓滿完成學業離校(其中本科5545人,專科14497人),就業率達96%以上,部分專業供不應求。
專升本、考研率逐年上升,其中考研率年均達15%以上,自2017年起,設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計劃;近三年平均專升本率達30%以上,專升本錄取率在省內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2019年增設專科升本科專業10個,錄取專升本學生525人,為專科學生升學提供新平臺。
臨沂校區將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遵循高等教育規律;秉承「百折不撓、剛毅厚重、勇承重載」的理工精神傳統,立足沂蒙老區、面向山東,以人才培養為主、廣泛開展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在「十三五」期間,努力建設成為集普通本專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於一體,特色突出、優勢明顯的高水平工科大學校區。
201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