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選9400F/10400做對比,其實從3代和4代的擠牙膏程度來看10400完全達不到擠牙膏的標準,可是再往隔壁看看…… 9400F和10400是兩代擠牙膏的換代產品,相當於是換皮賣貨的東西,然後10400在9400F的基礎上加上了超線程和睿頻提到了4.3GHz。下面我做了表格先來看看性能之間加上價格的對比,也結合了一些跑分軟體進行對比。
跑分對比
GPU-Z
*左邊9400F 右邊10400
*左邊9400F 右邊10400
GPU-Z表現的整體性能相差的也不大,唯一有些提升的是因為加多了多線程,從1252.6提升到了1589.7。
*左邊9400F 右邊10400
R20這邊,也因為睿頻有一些提升,所以單核的性能也相較有一些些的漲幅,而多線程的對比下則提升的比較大,畢竟增加了多線程對渲染幫助還是一些提升的。
*上邊10400 下邊9400F
V-RAY
渲染器跑分都是大同小異,提升了多線程,多線程的跑分也有提升。
*左邊9400F 右邊10400
西洋棋基準
然後再看下遊戲性能的對比,以3D Mark和SUPERPOSITION BENCHMARK來模擬:
跑分配置
主板:ASRock Z490M PRO4
ASRock Z490M PRO4的處理器供電配有大面積散熱金屬片,保障處理器的穩定工作;PCIe1插槽為金屬插槽,可以有效防止磨損。
同時為了效能更加優秀,華擎在此次為新一代U的全部主板都配備基準頻率動態提升技術-ASRock BFB(bbse Frequency Boost) 技術。ASRock BFB搭配性能強勁的散熱器可將處理器基礎頻率提升,獲得更強的性能。··
ASRock Z490M PRO4搭載了多達12相供電和高達50A 耐久高效的電感;供電插槽為8+4pin,性能輸出高效穩定。
供電晶片編號為DEC3908XSJ1ME5和DEC3905XSE1ME9;
倍相晶片型號為APW8828,兩顆PWM,用於控制VCCIO和VCCSA。
ASRock Z490M PRO4總共有兩組雙通道DDR4插槽,最高可超頻頻率可達4300(OC)+Mhz,供電晶片編號為DEC3908X SJ1ME5;
硬碟存儲方面,配有4 x SATA3 6.0 Gb/s 接口,其中兩個接口分布在VRM區域,另外兩個接口分布在主板供電插槽下方,均可支持 RAID,NCQ,AHCI 和熱插拔。
M2_1, 支持 M Key 2260/2280 型硬碟,配有輔助散熱的銀灰色金屬馬甲;
M2_2, 支持 M Key 2260/2280 型硬碟;
兩條均支持NVMe傳輸協議,滿足玩家群體大型遊戲以及工作群體大文件素材存放需求。
ASRock Z390M PRO4共有四個PCIe插槽,PCIe1為滿速插槽PCI Express X 16,PCIe4為PCI Express X 4,兩個(PCIe2/PCIe3)為PCI Express X 1。均支持PCI Express 3.0技術。
預留天線埠空位以及主板1 x M.2 接口 (Key E),支持 2230 型 WiFi/藍牙模塊和 Intel? CNVi (集成 WiFi/BT)。
I/O面板部分為4 x USB 3.2 Gen1接口、1 x PS/2接口、1 x USB 3.2 Gen2 Type-A接口(10 Gb/s)、1 x USB 3.2 Gen2 Type-C接口(20 Gb/s)、1 x RJ-45接口、1 x HDMI、1 x DisplayPorT、1 x D-sub(VGA)視頻接口以及HD音頻插口。
網卡、音效卡信息:
網卡晶片為Intel? I219V
音頻晶片為Realtek ALC1220並配備5個尼吉康電容。
內存條:威剛 龍耀D60G DDR4 3200MHz 32GB(16GB*2)
威剛的這個內存以RGB為主,整體的RGB達到了百分之60,默認3200Mhz時序是C16-20-20,我平時使用頻率基本鎖在3600MHz。但是9400F和10400最高只能2666MHz。
鑽面稜線造型風格
金屬拉絲面板
電源:安鈦克HCG 750W
HCG系列是和海韻聯合出品的,採用Focus+方案,並配備十年保修政策。
使用全日系的固態電容、濾波電容能夠為電源的輸出做保障
7片12釐米大扇葉的使用液態軸承靜音風扇,同時具備了大風量又保證靜音
電源銘牌,3.3V/20A+5V/20A合併瓦數為100W,+12V/62A為744W,-12V/0.3A為3.6W,+5VSB為3.0A。
3D Mark
Time spy
Fire Strike Ultra
SUPERPOSITION BENCHMARK 1080P MEDIUM
10400不帶核顯的價格是1399,從遊戲性能上來看10400和9400f相差微小,扯上AMD的話多核性能和遊戲也都被3600吊打。3600全核基本4.25GHz,10400在4.0GHz,IPC性能比10代至少高10%,而AMD的只要1300塊,唉……
最後的一些騷話:
其實十代U有了消息之後,再從六代U順藤摸瓜下來,十一代U的信息標準也就基本確定了下來,11代或許還有14nm的工藝 不過已經改進架構了,支持的特徵也多了起來。往回看,六代不完善,主板的ddr4 nvme等太亂,到七代才徹底統一接口標準。 八代加了核心,九代優化核心頻率,十代保持核心頻率普及超線程技術,那麼十一代就是換架構用14nm工藝再戰一代,進而打造出最牛逼的14NM架構。儘管10代U雖然是擠牙膏,但只是為了給十一代U做鋪墊,11代U完全是值得用戶期待的(狗頭)。
還有除了11代U可以期待外,DG2顯卡也值的期待,原來的DG1針對的是1080P的遊戲,到了D2會變成爸爸級別,據網上各種鋪天蓋地的消息,結合下:DG2設計了三種EU規模,分別是128個、256個和512個。此前,DG1配置了96個EU,單精度浮點2~3TFlops。是高能核心,Xe_HP的每組EU中有8顆流處理器,所以512 EU可換算為4096顆流處理器。另外,Xe_HP支持MCM,最大4芯,也就是16384顆流處理器。不論是遊戲顯卡還是性能密度更極限的數據中心加速卡,Xe架構都能支撐。
據說還是基於Intel 7nm EUV工藝打造,要在消費級領域叫板NVIDA Ampere、AMD RDNA2/CDNA。不過這7nm猜測應該是臺積電或者三星的代工。
而往壞的說,這些年intel大力做的項目也一個都沒成傲騰,安騰, Phi計算卡, Atom,基帶......,想到當初幾百元買的傲騰,現在只要30元,我特麼就intel去年買了表。而顯卡出來組成RGB之後,作為消費者的我也只是希望能夠再把價格壓低,就像銳龍的出現讓英特爾這個金B降低了自己的身份,況且只是希望……,不過英特爾嘴中的叫板,潛在意思應該就是無能狂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