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諜"在電影裡的形象都很神秘,很迷人,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提高警惕心,不要被境外的不法分子放出的迷霧彈迷惑了。
河南一博士學歷的高級工程師就因為洩露國家機密,和境外組織進行交易而被逮捕入獄。
2018年10月,平頂山高級工程師劉欣(化名),收到了一封加密郵件。由於崗位特殊,劉欣掌握企業的一些技術信息,這些信息屬於保密範圍。所以,在他剛入職的時候,就和單位籤訂了保密協議。
早在上大學期間,劉欣就喜歡寫一些與軍事題材相關的論文,此後,他還兼職了幾所軍事大學的審稿人。
2018年10月,劉欣打算在網上兼職掙外快,於是投了多份簡歷。很快,一位自稱創投公司的楊總,跟他取得了聯繫。
"很高興收到您的回覆與簡歷,您的專業能力毋庸置疑,相當好,很期待和您合作……"很快對方的第二封郵件就來了。
讓劉欣想不到的是,雙方剛開始聯繫時,對方並沒有提出具體的兼職工作要求,比如做什麼、哪些方面等,但對方提出可以先期預支付一些報酬。不過,在劉欣看來,自己還沒有做具體的工作,錢拿得不夠理直氣壯,就沒有收取預支付的報酬。
此外,對方在第二封郵件的結尾,要求劉欣添加微信,方便日後的溝通聯繫。
根據劉欣提供的簡歷以及工作信息,對方使用微信電話向劉欣介紹了"兼職"的工作方向,主要是電力技術、軍民融合產品在電力方面的運用等。
從那以後,劉欣和楊總幾乎每天都會語音通話、收發郵件。持續半個月後,劉欣越來越認可這位楊大哥,對他提的要求,也都盡力幫忙。楊總多次提出,要給他一些錢,但劉欣都沒有要。
每次搜集完信息,劉欣就會通過郵件傳給楊總,而楊總也總是會提醒劉欣,為了防止信息洩露,一定要將這些郵件加密。
就這樣,劉欣和對方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劉欣甚至把自己日常工作出差行程告訴對方。有一次劉欣去雄安新區出差,對方專門詢問他雄安新區建設情況、整體規劃情況等。
隨著雙方聯繫的深入,對方不斷提出新的"兼職任務",比如:國內軍工類雜誌公開出版前的最新文章,劉欣所在單位合作電廠項目的具體情況,甚至明確索要國內某核電站的建設規劃、運行情況、可承受武力攻擊程度等資料。
就在雙方談好價格準備交易時,平頂山市國家安全機關及時截獲了這一信息。經過調查發現,這個楊總,竟然是境外某機構成員,而他所說的海外創投公司,根本就不存在!
經過有關部門鑑定,劉欣搜集的十幾份信息都屬於情報範疇,不能對外公開,更不能向境外傳送。
2019年9月,平頂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以犯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情報罪,判處劉欣有期徒刑9個月,剝奪政治權利一年,並處罰金兩萬元。
實際上這件事並不是個例,隨著時代的發展,境外機構勾連策反我境內人員的手法也發生變化,比如通過瀏覽境內招聘網站平臺發布的求職簡歷來篩選具有情報價值的對象,如軍工、經濟、技術、材料、生物等領域人才。關注的領域也不局限於軍事、政治等傳統安全領域,轉向了能源、金融、通信等非傳統安全領域。
對此你怎麼看?
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