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為人父人母,該不該給小月齡孩子睡枕頭

2020-12-20 十一爸爸什麼都告訴你

我是十一爸爸,我家寶寶十一已經一個多月啦,經過這一個月也對育兒有了一些新的了解。

對於新手爸爸媽媽來說,關於育兒的問題,要用一籮筐來形容,因為簡直太多啦!就僅僅是「嬰兒用枕頭」這一點,初為人父人母的你們是不是有很多問號????如果你們還在一臉懵逼的話,就來看下嬰兒枕頭的幾個問題:

1.新生兒需要睡枕頭嗎?

新生兒是不用枕頭的。剛剛出生的寶寶頸部會非常柔軟,而且頸椎是垂直的,如果這個時候給寶寶使用上枕頭,可能會造成頸部出現壓力。

2.睡了枕頭會怎樣?

寶寶的脊椎還沒有定型,長期使用枕頭會駝背、斜肩等。還可能會導致寶寶肌肉出現疲乏感,並且誘發落枕。如果將寶寶的頭部抬得比較高,那麼可能造成氣管出現壓迫感,呼吸不暢,比較容易驚醒,醒後還會出現咳嗽頭暈等不良現象。所以寶寶剛出生是不能用枕頭的,最好是讓寶寶直接躺在床上就可以了。

3.最早什麼時候給寶寶睡枕頭?

隨著寶寶逐漸的長大,到了三個月的時候,脊椎頸部的彎曲度已經形成,這個時候就可以給寶寶用上枕頭了。

4.寶寶什麼時候該睡枕頭了?

寶寶晚上睡不安穩,排除飢餓,有嗝,尿不溼溼了等情況,寶寶睡著不舒服了,就應該給寶寶睡枕頭了。因為不給寶寶睡枕頭,寶寶會非常的不舒服,甚至容易造成寶寶頭部血液比較多,影響寶寶正常入睡,所以寶寶三個月之後,最好使用適合的枕頭。

相關焦點

  • 孩子到來初為人父人母,你有過哪些自己都感覺好笑的奇葩行為
    孩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變化,有了孩子以後,初為人父人母,你是不是有很多連你自己都感覺好笑的奇葩行為?;給孩子去洗澡都怕手上的名字手環不結實,會脫離被抱錯;只要醫生把孩子抱走,不讓家長跟著,我都懷疑醫生有啥預謀。
  • 小月齡寶寶接種肺炎球菌結合疫苗,一針都不能少
    026周齡首針接種首先,6周齡時,保護寶寶的母傳抗體水平開始下降,而此時寶寶自身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肺炎球菌就可能通過黏膜屏障進入無菌部位;其次,寶寶在出生6周齡時,肺炎球菌定植率還不到10%,但在2月齡之後,鼻咽部的肺炎球菌攜帶率開始持續上升。
  • 該不該給寶寶用枕頭?兒童協會:低於這個年齡段,別給孩子睡枕頭
    影響到孩子的骨骼發育會變得不健康嗎?許多媽媽們會在孩子一歲前或者4歲之後讓孩子睡枕頭,其實這樣的做法非常不科學,可能是因為某些地方的習俗導致的,但是這樣的確會讓孩子變得不健康,特別是孩子的骨骼發育方面。
  • 從小睡枕頭和不睡枕頭的孩子,有何區別?不謹慎處置危害可不小
    在新生兒養育上,初為人母的媽媽可是一路走來吃了不少的苦頭。雖然孩子是健康長大了,但是一回憶起當時的跌撞、心驚膽戰的場面時,還是會因為當時的無知感到後悔。小翠養育了兩個孩子,老大女兒13歲,老二兒子7歲,可是兩個孩子的體型和姿態方面都受到別人的指指點點。主要是因為兩孩子的骨骼發育不良,而小翠也多次尋找醫生來治療,但是都沒有好轉。
  • 該不該把寶寶叫醒餵奶?到底何時該斷夜奶?怎麼斷夜奶?
    初為人母,看著懷裡熟睡的寶寶,新手媽媽們是不是都會有些不知所措,小小一隻,抱著都不敢使勁。如何餵養,寶寶該吃多少?多長時間吃一次?是新手媽媽要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月子裡,母乳寶寶一般提倡按需餵養,只要寶寶有需求就應該餵奶。
  • 初為人母,真的很不容易
    她哭了,我也不知道怎麼辦?有時候孩子,拉了粑粑,我都不知道要怎麼收拾,常常被婆婆一頓數落。可我也想做的很好,可是我不知道我要如何下手,孩子那麼小,既不能溝通,也沒人教我怎麼做。那段時間感覺自己,真的快要崩潰了,月子期間還可以依賴一下婆婆,出了月子,婆婆就不管,想讓我親自上手。
  • 過了這個月齡還不給寶寶睡枕頭,當心這些問題找上門,父母別錯過
    很多新上任的寶爸寶媽在照顧寶寶方面由於經驗欠缺,存在很多誤區,如果不及時糾正,很有可能對孩子的成長以及健康造成不好的影響。這不,前段時間閨蜜就跟婆婆發生了矛盾,因為她家寶寶已經快四個月了,閨蜜打算給孩子買個小枕頭,但婆婆卻說小孩子不需要枕頭。
  • 明星也是人父人母,上海有哪些"星二代"學校?學費是多少?
    雖然金巧巧遮住了幼兒園的名字,還是有網友扒出了她兒子所在的學校,據數據顯示,該學校一年的學費差不多要7萬塊,兩個孩子就要14萬。明星也身為人父人母,孩子的上學問題是我們共同避不開的「大山」,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明星的孩子,都在念上海的哪些學校?
  • 提醒:呼吸道疾病高發 小月齡寶寶應及時接種肺炎疫苗
    記者了解到,很多兒童上呼吸道感染髮燒會持續多天,在這期間,為避免耽誤病情引發小兒肺炎,家長要學會觀察孩子的病情。寶寶6周齡時,其母傳抗體水平開始下降,而此時寶寶自身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肺炎球菌可能通過黏膜屏障進入無菌部位。因此,要在寶寶的母傳抗體開始下降以及肺炎球菌開始定植前,也就是6周齡時及時接種肺炎球菌結合疫苗,讓小月齡寶寶及時獲得抵禦肺炎球菌性疾病侵襲的免疫力。
  • 高新區值得推薦的小月齡寶寶早教中心
    高新區超讚的一家小月齡寶貝的早教中心主要是針對13個月以內,現在好像也開放了大寶貝的早教課程。環境超級舒服,場地很大,寶貝最喜歡在中心爬來爬去。第一次去試課認識了lilian老師,溫柔耐心。繪本講的超有趣,生動形象。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小寶貝。看著他很喜歡的樣子就決心給他報了。課程安排很合理,會留足夠的時間休息,給孩子餵水等。課程上小月齡寶寶互動不強的,老師也會及時關注到。引導參與。
  • 小月齡寶寶幾天不排便,到底是攢肚還是便秘?如何區別?
    可家裡老人卻說這種情況很正常,是在攢肚,而且孩子小別總往醫院抱,怕被傳上病。她想知道孩子到底是什麼情況,該如何區別攢肚還是便秘?說實話這個問題也曾經困擾過我。畢竟我也生過孩子,孩子在出生後的前三個月裡也出現過這種情況。按照我的經驗來說,幾天不排便的小月齡寶寶,區別便秘還是攢肚看這三點。
  • 睡不睡枕頭,對小月齡寶寶有什麼區別?長大後這些差距避不開
    回想起當年,我媽對此非常驕傲,表示多虧了當年不睡枕頭,才把後腦勺給睡扁平了,如今扎頭髮多好看。我對這鏡子裡的自己欲哭無淚,實在看不出黑板上頂個小揪揪哪裡好看了,因此,在樂樂出生後,我一直徘徊在到底要不要給睡枕頭的問題上。懷著疑問,我前去拜訪了一位兒科醫生,詢問了小月齡寶寶到底該不該睡枕頭?二者有什麼區別?
  • 睡枕頭的孩子和不睡枕頭的孩子,有很大的差距
    然後就和這個阿姨聊了幾句,原來這個小男孩幾乎沒怎麼睡過枕頭,孩子不喜歡,媽媽也就沒過分強求,順其自然,一切隨孩子。小侄女則是從小被「強迫」睡枕頭。家裡的老人總是強調說,孩子睡枕頭,可以睡個好的頭型,沒有「後靶子」(就是不會後腦勺特別突出),認為這樣的頭型好看。估計小侄女的頭型沒有立體感,是睡枕頭睡的。應該有不少家庭,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用枕頭。
  • 小月齡寶寶到底需不需要喝水?
    我們經常會說水是生命之源,每天要喝X杯水身體才健康,但對於小月齡的寶寶來說他們需要喝水嗎? 經常翻閱育兒報導的寶媽可能都看到過這樣的說法:6個月之前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不需要多餵水!很多人一開始都搖頭不相信認為又是什麼「胡扯」、「偏方」、「謠言」,寶寶不喝水怎麼能行,那不是會上火嗎?
  • 「媽媽,我該睡枕頭了」,幼兒睡枕頭的這些信號,媽媽讀懂了幾個
    呆板媽媽因此和婆婆吵翻天,醫生用科普解圍前段時間表姐和婆婆因為孩子睡枕頭的事情吵翻了天,最終愣是找醫生來「評判」對錯,可誰都沒想到,熟讀「科學育兒」的表姐竟然輸給了「傳統養育」的婆婆,事情的經過我們慢慢道來:表姐家孩子一歲多,一直是表姐和婆婆一起照看,最初的一段時間都是表姐陪孩子睡覺,可前幾天表姐感冒發燒
  • 炎炎夏日,小月齡寶寶需不需要餵水,看這幾點決定!
    那麼,對於小月齡寶寶來說需不需要餵水呢?尤其在這嚴嚴的夏日,人體水分流失過快。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眾說紛紜,氣死,需不需要餵水,需要根據這些情況決定。  其實,對於小月齡嬰兒來說,不同月齡的嬰兒,水的需求也不同,一般按體重計算。
  • 為人父母在於修行
    當今資訊時代變化莫測,中國式父母的焦慮幾乎席捲百分之八十的家庭,初為人父人母,對於孩子的愛,不敢愛多了,也不能愛少了。我們該如何去愛孩子,用成人自己的方式嘛?在孫瑞雪老師《愛和自由》這本書中,告訴我們:請給予孩子充分的愛和自由,就是孩子實現自我成長的最好捷徑。
  • 真實世界驗證—小月齡寶寶選擇非免疫規劃疫苗的金標準
    首先,在我國劃入免疫規劃的疫苗是免費接種的,非免疫規劃疫苗雖然沒有被歸類到免疫規劃中,但這並不代表著它們就不重要。對於小月齡寶寶來說,非免疫規劃疫苗同樣可以預防發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疾病,例如被列為全球包括中國在內的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的肺炎球菌性疾病等,尤其現在是夏秋換季時期,正值寶寶呼吸道傳染病多發季,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儘量接種非免疫規劃疫苗,給小月齡寶寶更全面的保護。
  • 家有「小黃人」一枚,新生兒黃疸該怎麼辦?
    又該怎麼辦?今天我們來了解下新生兒黃疸及其處理方法,初為人父人母的你碰到也不用慌!,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黃疸退而復現血清結合膽紅素>34umol/L(2mg/dl)02 病理性黃疸該怎麼辦病理性黃疸常見三大原因:哺乳餵養型黃疸
  • 小月齡寶寶愛蹬腿,爸媽別總覺得可愛,可能是娃在向你「求救」
    我媽笑呵呵地說,這孩子腿真有勁,這麼有活力,將來準是個運動健將!我本來也想誇幾句,但看到寶寶一邊蹬腿一邊嗯哼,神情並不那麼愉悅。孩子怎麼有很吃力的感覺呢?我納悶問道。老媽不以為然地說蹬腿體力消耗大,自然很吃力了!我看一看弟妹,顯然她也這麼覺得。但以我育兒編輯的經驗,小月齡寶寶愛蹬腿,爸媽別總覺得可愛,很可能是娃在向你「求救」。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