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在京發布第二批23個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我縣《「醫養結合+護理險」構建農村多元養老保障網》作為河北省兩年來唯一一個案例入選。副縣長趙洪義代表我縣參加了會議。
據介紹,此次推出的23個典型案例來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重慶、寧夏、新疆等20個省(區、市),涵蓋農村醫療、養老、教育、人居環境、政務服務、留守兒童關愛、公共文化體育等多個領域,各具特色。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出席發布活動並講話
第二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名單
據介紹,此次推出的23個典型案例來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重慶、寧夏、新疆等20個省(區、市),涵蓋農村醫療、養老、教育、人居環境、政務服務、留守兒童關愛、公共文化體育等多個領域,各具特色。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聯合有關部門加大典型宣傳力度、改革探索深度,加強制度建設,推動農村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河北巨鹿:「醫養結合+護理險」 構建農村多元養老保障網
近年來,圍繞讓老年人特別是農村老年人安享晚年,巨鹿縣積極整合醫療養老資源,探索出一條符合農村實際、供需相銜接、質優價廉、方便可及的「醫養一體、兩院融合」醫養結合之路,並推出長期護理險作為補充保障,構建起多元化醫養結合服務保障網。
一、政府主導,系統保障推動「醫養結合」破冰開局
巨鹿縣總人口43萬,60歲以上農村老年人口近8萬人,其中,2萬多老人患有各種慢性病、4000多老人失能半失能。這些老年人迫切需要到能夠提供養老、具有醫療康復功能的機構安度晚年。對此,巨鹿縣超前謀劃,大膽創新,強力推動醫養結合。
一是系統設計。巨鹿縣先後出臺《巨鹿縣「醫養一體、兩院融合」機構養老試行辦法》《關於「醫養一體、兩院融合」機構養老試行辦法》《鼓勵村醫辦養老的實施意見》《巨鹿縣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實施意見》等文件,提出通過資源整合、功能融合,將鄉衛生院、村衛生室和鄉村養老院、幸福院整合;通過發放建設補貼,鼓勵新建、擴建、改建醫養結合中心;探索推出長期護理險,擴大醫養結合服務覆蓋面。
二是政策補貼。計生家庭入住養老機構給予300元補貼;特殊家庭入住養老機構給予500元補貼;五保老人入住的及時按標準兌現;特別是對於建檔立卡和脫貧享受政策的貧困人員,100%全部納入長期護理險保障範圍,參保費用個人零支付,失能人員居家護理報銷後自付部分個人零負擔,既解決了貧困失能人員的醫護問題、降低了經濟負擔,也解放了貧困家庭勞動力。
三是培養人才。構建「三個醫養」人才培養平臺,把縣醫院打造成醫生護士的養老服務技能培訓基地,把縣光榮院打造成養老機構工作人員的實訓基地,把農村醫養中心打造成鄉村醫生和看護人員的服務技能交流平臺,做好醫養結合人才保障。
四是規範監管。按照「讓入住老人有尊嚴、子女家屬有尊嚴、工作人員有尊嚴」的宗旨,制定了養老護理員行為規範標準,對醫養機構操作流程提出規範標準,提供24小時生活照料和人文關懷。成立巨鹿縣醫養結合協會,把相對獨立的醫療、養老和健康行業團結凝聚在一起,統一標識、統一服務、統一培訓、統一管理,使全縣醫養機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高養老服務質量。
系統的保障讓巨鹿縣醫養機構充滿活力,解決了老人有尊嚴養老的問題,提高了失能人員醫療護理水平和生活質量,滿足了農村老人就近、低價、醫養相結合的服務需求。據全縣醫養機構近兩年老人死亡年齡統計分析,從2014年的平均78歲增高到81.44歲,有效延長了入住老人的生命周期。
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推動「醫養結合」全面開花
2011年以前,巨鹿縣各級養老院、幸福院規模小、人員少,陷入「勉強運轉或頻臨停辦」的困境。為破解困境,巨鹿縣精準設計推動路徑、建設模式,快速打開醫養結合發展局面。目前全縣已建成的鄉村兩級醫養結合中心平均入住率超過90%,入住老人中,失能、半失能老人佔比超過70%。入住鄉級醫養結合機構的老年人自付部分一般不超過1000元,入住村級醫養結合機構的老年人自付部分一般不超過800元。
一是整合項目「聯體建」。巨鹿縣整合有關部門項目資金,積極興建公辦服務機構,建成後移交衛生機構負責運營。以「巨鹿縣健康養老綜合服務指導中心」為例,該項目投資1.1億元,集500張機構養老床位、居家養老上門服務、日間照料、應急救護、人才培養於一體,由縣醫院建管運營。
二是挖掘優勢「擴容建」。巨鹿縣制定了鄉鎮衛生院辦養老全覆蓋、全縣重點村衛生室辦養老實現30%的目標,鼓勵醫療機構依託自身的設施、資金、管理等優勢,由單一的醫療功能向「兩院」功能拓展延伸。8個鄉鎮衛生院、5家民營醫院、30家村衛生室都利用各種資源建成了醫養中心,加掛幸福院牌子,承擔五保老人等弱勢群體的醫養服務。目前,全縣村級衛生室託管幸福院中,共入住老人1500位,其中失能873人、五保315人。
三是龍頭先行「帶頭建」。巨鹿縣醫院作為縣級資源最豐富的醫療機構,肩負起發展老年健康養老事業的使命,2014年建成醫養中心後連續三年在全國獲得醫養結合機構百強前十名。縣醫院依託先發優勢相繼興辦小呂寨、堤村衛生院兩個分中心,改建300張床位的萬達醫養中心新區,新建500張養老床位的「巨鹿縣健康養老綜合服務指導中心」,聯建200張床位的祥和園醫養中心,有力帶動了全縣醫養結合事業發展。
四是機構合作「協議建」。平康等17家民營養老服務機構,與縣鄉村醫療機構有資質、有口碑的個人診所籤訂《醫養合作協議》,由養老機構提供病房,醫護人員或診所醫生兼職養老機構的醫療保健員。黃馬莊、神堂坡等15個村原有幸福院,通過修整由村醫託管起來。縣光榮院、郡東敬老院等公辦養老機構與服務區內的衛生機構籤訂了協議,實現醫養結合。
五是居家醫養「籤約建」。藉助基本公衛平臺,巨鹿縣每年對轄區內65歲及以上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兩次醫養結合服務,內容包含血壓測量、血糖檢測、康復指導等多個方面。對居家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開展長護險居家服務,居家護理服務由2家專業醫養服務公司到服務對象家中提供醫療護理和生活照護服務,每周上門1-2次,每次由醫護人員負責檢查血壓等10項醫療護理,護工負責整理房間等8項生活照護。目前全縣參與居家護理服務的失能人口有173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49人。
三、破解難點,以護理保險推動「醫養結合」提質增惠
失能家庭大都面臨因家庭內長期護理帶來的繁瑣事務和經濟負擔。針對一人失能導致全家致貧的問題,巨鹿縣於2016年8月啟動失能人員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著力解決參保人員失能後的醫療護理和生活照料問題。
一是多方共擔籌措機制。巨鹿縣綜合考慮個人、醫保基金和財政的承受能力,科學測算失能老人護理消費水平,從醫保結餘基金和福彩公益金中劃撥1080萬元作為啟動基金,將長期護理險繳費標準定為每人每年50元。職工護理險個人、財政、醫保基金統籌額度分別為10元、10元和30元;城鄉居民護理險個人、財政、福彩基金和醫保基金統籌額度分別為3元、3元、4元和40元,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按年度隨基本醫療保險費一同繳納。
二是適宜便捷服務機制。為滿足參保群眾差異化醫療養老護理需求,巨鹿縣設定了醫療專護(針對重度失能)、機構護理(針對中度失能)、居家護理三類服務模式。醫養機構護理服務和居家護理服務費用中,應由個人承擔的,經被服務對象家屬確認後,由其家屬按月支付給對應的醫養服務機構;應由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支付的,醫養服務機構每季度與人保財險公司結算。在縣域內接受醫護服務的,報銷比例為定額的65%;在統籌區外接受醫護服務的,報銷比例為定額的55%。居家護理服務待遇定額標準為20元/天,報銷比例為85%。
三是差異競爭管理機制。為了加強對長期護理保險定點醫養機構進行規範化、標準化管理,巨鹿縣對定點醫養機構進行「三級九等次」星級管理。鼓勵縣、鄉、村三級符合條件的醫養護理機構承辦長期護理服務,並根據醫養服務機構的醫養結合模式、醫護人員配備、地理位置、環境設施、服務能力情況等進行綜合評定,將縣、鄉、村三級醫養機構分別評出三、二、一星級,進行差異化管理,根據等次星級確定醫養服務機構床日定額標準。
四是共保聯合經辦機制。巨鹿縣探索引入商業保險公司人保財險巨鹿支公司作為承辦方,醫保局負責情況調研、政策制定與調整等,保險公司具體參與經辦、服務質量隨訪、信息化建設、聯繫專家進行失能鑑定等。為保障長期護理保險工作平穩運行,人保財險公司與巨鹿縣醫保局實行風險共擔機制。年度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收入扣除待遇支出、保險公司管理費用工作成本後,如出現赤字,由保險公司先行墊付,經決算審計後由保險公司與醫保局按照1︰1比例分擔,保險公司總承擔金額不超過100萬元,其餘部分由醫保局下一年度調整政策,予以彌補。若有盈餘,按照「保本微利」原則,盈餘部分作為保險公司的盈利,其餘盈餘部分返還基金,流轉下一年度使用。
目前全縣長期護理保險定點服務機構已達15家,全縣參保人數38萬人,累計3185人享受了長期護理保險待遇,基金累計支出2568萬元,其中為貧困失能群眾減少費用1079萬元。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因養老產生的一系列經濟問題、家庭問題乃至「久病床前無孝子」這一社會問題,解放了失能人員家庭的勞動力,著力消除了「一人失能、全家受累」「一人失能、全家致貧」的隱患,為家庭增收創造了條件。
抵制高息集資誘惑,理性選擇投資渠道。
發布權威資訊 關注百姓話題
歡迎關注【巨鹿發布】
縣委、縣政府唯一官方公眾微信
巨鹿縣融媒體中心
原標題:《巨鹿又在全國出名了!這次是......》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