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賣得起豪車的人根本就不在乎車漆有多厚。這句話很有道理。但豪華品牌轎車的車漆究竟有多厚?之前怕是沒人說得出個所以然。正如買豪車的人不在乎油錢,但官方同樣有油耗數據一樣,豪華品牌轎車的整體車漆厚度應該有個子醜寅卯。
本屆北京車展,我花了兩天的時間,在2018北京車展上總共測試了344款展車的鈑金油漆厚度。一切以數據說話。當然了,這也是有代價的——手機顯示,兩天時間我總共走了6萬多步,徒步行程累計超過40公裡。所以有些圖拍得不好看,切勿怪罪,畢竟本文不是汽車攝影展。
這裡先強調一點,並不是油漆越厚越好,鈑金塗層工藝之高低,並不僅僅是一個漆膜厚度就能反映的。而且,就如同汽車內飾,除了「做工」區別之外,鈑金油漆還有「材質」的高低之分。對於一些車展上展出的採用「變色漆」的車型而言,其漆膜的價值不是一個「厚薄」就可以衡量的。所以,本文只是單純談漆膜厚度,不談好壞。
如果一下子把344款展車的油漆厚度全部列出來,本文會有多長?我自己也不敢想像。所以,我將所測量的展車按照大小級別分成若干組,測量結果會陸續放出。基本上只要是手夠得到的展車,都在測量範圍之列。當然了,有些展車被展商「保護」得很不錯,以至於我完全沒機會「下手」。
之前AutoLab已經發布了小型轎車、自主緊湊轎車、合資緊湊轎車和小型SUV的車漆厚度測試報告,今天發布的是北京車展上41款豪華/進口車的車漆厚度測試報告。
在所測試的車型當中,有些車很可能是為了本屆北京車展「特別定製」的展車,其漆膜厚度居然超過300微米(um)——這種厚度的漆膜出自塗裝流水線的可能性極小。所以在前幾篇報告中,我們將車漆超過300微米的車型全部列為「疑似定製展車」。不過這一次可能有點例外。
特斯拉Model S的車前蓋漆面厚度達到了306微米,編輯部對此產生了一些分歧。有編輯提出,這款車是2017款的車型,上市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且生產線不在國內,所以對於特斯拉來說,從海外運送一款「老款」的定製展車參展,其意義並不大。最後經過投票表決,本文將漆面厚度超過限定值僅6微米的Model S列入對比表格。特此說明。
由於本次測量的儀器其工作原理有點類似於「核磁共振」,因此只能測量金屬鈑金(含鋁合金鈑金)的漆膜厚度,對於塑料、玻璃纖維以及碳纖維鈑金無能為力,所以一些高端車的鈑金漆膜厚度無法測量。否則,以北京車展的規模,展車遠不止344款。另,我們選取的漆膜測試部位位於車前「引擎蓋」部位,相對而言,為了抵擋迎風面的砂石磨損,這個部位的漆膜可以說是全車最厚的。
最後,必須強調的是,本次測試受環境、設備以及諸多客觀條件所限,測試結果僅作參考。
廢話不說,上乾貨!如果有嫌圖片太多的,請直接翻到文末,有對比圖表。
1、特斯拉Model S
2、奔馳A級加長
3、凱迪拉克XTS
4、日產GT-R
5、雷克薩斯IS300
6、邁巴赫S680
7、捷豹XFL
8、捷豹XEL
9、保時捷718
10、寶馬1系
11、阿爾法·羅密歐Giulia四葉草
12、沃爾沃S60
13、奧迪A4L
14、雷克薩斯CT200h
15、寶馬7系
16、起亞Stinger
17、雷克薩斯LC500h
18、奧迪RS4
19、雷克薩斯LS350
20、林肯MKZ
21、英菲尼迪Q70L
22、林肯大陸
23、寶馬M2
24、沃爾沃S90
25、英菲尼迪Q60
26、沃爾沃V40
27、奔馳C級
28、寶馬3系
29、斯巴魯力獅
30、特斯拉Model 3
31、沃爾沃V90
32、福特野馬
33、謳歌TLX-L
34、寶馬5系
35、寶馬2系旅行車
36、捷豹F-Type
37、奔馳CLS350
38、寶馬M5
39、凱迪拉克CT6
40、寶馬6系
41、英菲尼迪Q50L
總結:
其實大部分豪華/進口車型的噴漆精度都相當高,車漆厚度相差並不大。例如國產的捷豹XFL和XEL,其排名甚至緊挨在一起,而進口的捷豹F-Type則體現出了不同的噴漆工藝水準——如此對比一目了然。總體來說,捷豹(合資)、奧迪、雷克薩斯、沃爾沃、林肯在噴漆精度的控制上都展示出了較高水準。而特斯拉、奔馳、凱迪拉克和英菲尼迪的噴漆工藝精度相對較低。在2018北京車展測量344款展車的車漆厚度時,唯一對我們的測量施以阻撓的就是凱迪拉克,可能工作人員自己心裡也有數——出自同一工廠的CT6和XTS,同一部位車漆厚度居然相差150多微米,在所有豪華品牌中堪稱之最。
此外,寶馬的噴漆精度雖然不算差,但車漆普遍很薄。如果算平均值的話,寶馬車漆厚度在BBA當中墊底毫無懸念。然而有意思的是,在寶馬轎車陣營中車漆厚度排名最高的居然是最便宜的寶馬1系。
對於這樣的結果,各位有怎樣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