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力爭讓80%本科畢業生繼續深造

2020-12-11 中國網

       2018年的全國兩會,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和校長羅俊分別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和全國人大代表參會,這在全國高校中並不多見。中山大學這所華南第一學府不僅承載著無數家庭對世界一流高等教育的期望,更是粵港澳協同發展在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上的緊密紐帶。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大黨委書記陳春聲接受金羊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大近年的一系列發展舉措,包括近期列出的大學發展「負面清單」,旨在守護和傳承大學精神、大學文化和大學價值。
       談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世界大學top20中國應有7所-10所

       記者:「雙一流」建設自從被提出就一直是社會關注熱點,中國需要怎樣的「雙一流」?
       陳春聲:十九大報告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我們要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什麼叫強國?是指綜合實力要和世界最發達國家比肩。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首先要實現教育優先發展,教育強國是現代化強國的基礎。
從目前來看,世界一流大學的前20名中,美國佔了80%,在各種排行榜中有15所-17所美國高校上榜。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到2050年,世界前20名大學中,至少應該有7所-10所是中國高校,否則憑什麼說自己是現代化強國?
       記者:2017年的排行榜中,排名最高的中國高校都沒能進前20名,如何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陳春聲:對於中國目前最好的一批大學來說,與世界一流的大學相比,教學科研設備等硬體環境和教師總體學術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是比較容易縮小的。我以為中國大學要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最不容易補齊的短板有兩個,一個是人才培養的質量,另一個是大學內部管理結構和內部治理機制。
從這個側面可以看出一所大學的人才培養質量和學術聲譽——即能不能吸引到更多國際上優秀的人才來我們的高校深造?歐美一流大學國際學生的比例較高,且國際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學術能力即使不比本國學生的平均水平高,起碼也是不低。
在學生培養方面,我們的教育方式比較陳舊、生師比偏高、小班教學不夠普遍、課堂教學質量參差不齊、課堂討論質量不高、課外作業要求不嚴等等問題都比較明顯。
比起中小學階段,特別是高考前的緊張學習來說,中國的大學生到了高等學校都有放鬆的感覺,所以我們說大學生需要「增負」。
       談中大未來發展規劃
       集聚優勢教育資源聚焦一流本科教育

       記者:中大在「雙一流」建設中提出了怎樣的目標?
       陳春聲:不久前結束的中山大學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新時期中山大學新徵程總的奮鬥目標是:紮根中國大地,加快進入國內高校第一方陣步伐,努力邁進世界一流大學前列。要滿足社會期待、國家期待、學術界期待,將中大建設成為一所國內外學生擇校時首先想到的大學,國家謀劃推進重大戰略時首先想到的大學,全球學術界前沿討論時首先想到的大學。
       記者:中大如何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陳春聲:過去三年間,中大出臺了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30條意見和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的11項舉措。比如治理教學質量不高的「水院」「水師」「水課」,比如提升教授上課率,我們從2015學年的70%提升到了2017學年的87%。本科畢業生深造率也逐年上升,由2014年的43%增至2017年的55%,未來,我們希望努力把本科畢業生的深造率提升到80%。
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我們在準備校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之前,還專門開了一個校領導和各學科專家參加的務虛會,達成了17條共識,也就是大家所說的「負面清單」。主要內容包括學校不再開展任何形式的高等繼續學歷教育,教學院系不再主辦非學歷教育的培訓活動,教育集團舉辦非學歷教育的培訓活動不得佔用教室、圖書館、學生食堂、學生宿舍等校園內的教學、生活資源,確保以「中山大學」名義招收的學生都是以同一招生代碼入學的,加大力度資助研究生的國際學術交流、不再鼓勵本科生的「國際交換」遊學活動,校園內所有房產不得用於與校外單位進行合作或營利性開發活動等等。目的就是要集聚優勢教育資源,聚焦一流本科教育,更加重視維護大學品牌和「無形資產」。
      記者:對於吸引國際學生方面有哪些措施?
      陳春聲:中大並不急於擴大國際學生的數量,而是要著力提升國際學生招生質量,注重學歷教育。所以我們現階段關注的是提升教育國際合作交流層次和水平,建立嚴格的國際學生入學考核程序,適度增加國際學生招生數量,逐步提高國際學生比例。我們在所謂「負面清單」中專門規定,不準通過招生中介接受國際學生,也是為了提高國際學生的質量。從2017年開始,我們每年在東協10國最好的若干所中學定點招收他們最好的畢業生,是提高國際學生生源質量的一個有效嘗試,而且還服務於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
       談服務粵港澳大灣區
       三校園五校區與大灣區實現同步共振

       記者:高校智庫現在是服務國家的重要手段,中大發揮了哪些作用?
陳春聲:中山大學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已有一批學者從事港澳問題研究。1983年,經當時的國家教委批准,中山大學成立了港澳研究所,這是全國最早的港澳研究機構。在此基礎上發展到2015年初,通過整合校內多學科港澳研究力量,並以雙聘等形式聚集校外研究力量,成立了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致力於打造港澳治理與粵港澳合作發展的專業化高端智庫。
2015年底,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入選了首批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是首批6個高校國家高端智庫之一,也是唯一專門研究港澳和粵港澳合作的國家高端智庫。
       記者:中大在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有哪些優勢?
       陳春聲: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一流大學,是服務新時代廣東創新引領型發展的必然要求。城市因大學而興,大學因城市而盛。中山大學植根廣東,位居粵港澳大灣區,在廣州、深圳、珠海三地辦學,得到廣東的鼎力支持,理當努力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科技和智慧支撐,輸出更高素質創新人才,輸出更高水準技術成果,輸出更高水平研發機構,為服務和支撐廣東新時期創新型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粵港澳大灣區最重要的三個增長極分別是廣佛、深圳香港、珠海澳門,而中大在這個三個增長極都布置了學科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相對完整的校區,可以說和大灣區建設布局實現了同步共振。
       談文科發展不能滯後
       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科學科體系

       記者:今年年初,清華大學公布了18位首批文科資深教授選聘名單,你認為此舉能夠扭轉「重理輕文」的風氣嗎?
       陳春聲:現階段中國人文社科自身的發展的確也還是偏弱。我們的許多自然科學領域已經從跟跑發達國家變成並跑,某些領域還實現了領跑,但人文社科應該還沒有多少領域能達到並跑的程度,社會科學基本上還在跟跑。
黨和國家對人文社科的發展期待非常殷切,希望能夠講好「中國故事」,由此產生能真正影響人類思想發展的社科成果。所以,我認為重理輕文的現象有其更深層的原因,不能只是籠統地批評國家或行政部門重視不夠。這種情況需要通過長期的學術和文化積累逐步改變。
       記者:中大近期成立了人文學科發展委員會和社科學科發展委員會,此舉有何意圖?
       陳春聲:從國家層面來說,需要高校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包括學術規範、學科體系建設,話語體系和教材體系也要更加「中國化」。
對於學校而言,近幾年中大在理工醫科的發展方面已經有較多動作,而文科如何發展仍需要集思廣益,凝聚共識。我們希望每位委員每年能給學校提交一個發展報告,兩個委員會也會定期開會,就文科的發展提供諮詢意見。當然,成立兩個委員會也自然而然地增加了文科學者在學校公共事務上的話語權,重視他們的聲音,對學校各項事業發展的決策諮詢,都可以起到作用。

 

相關焦點

  • 力爭80%本科生繼續深造!中山大學將引進萬名博士
    去年9月,中山大學入選「雙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11個學科入選一流學科建設名單。中山大學的「雙一流」建設之路怎麼走?  全國政協委員、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今年1月在中山大學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提出分「三步走」。日前,他在接受記者獨家專訪時,從師資建設、機構改革、學科調整、園區布局等方面闡釋了中山大學「雙一流」建設的路線圖。
  • 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校長羅俊一行來訪調研
    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校長羅俊一行來訪調研 2020-11-20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陳春聲書記帶隊赴新疆調研 推動學校對口支援工作
    9月28日至30日,我校黨委書記陳春聲帶隊赴新疆調研,先後走訪新疆醫科大學、喀什大學、中山大學附屬喀什醫院,就統籌推動我校對口援疆工作進行調研,並在中秋和國慶雙節來臨之際慰問我校援疆幹部和醫療專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教育工委書記李鵬新,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趙青,自治區黨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韓軍等出席有關活動。
  • 雲南大學黨委書記赴中山大學商洽部省合建對口合作工作
    未來網高校頻道12月17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李哲)12月15日,雲南大學黨委書記林文勳率隊訪問中山大學,商洽部省合建對口合作工作。該校副校長趙琦華、段紅雲,民族學學科負責人何明,教務處、研究生院、社科處、財務處、「雙一流」建設辦公室等單位負責人一同赴中山大學。
  • 中山大學: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加強新時代教材建設與管理
    12月21日上午,中山大學2020年教材工作會議在廣州校區南校園懷士堂舉行。校黨委書記陳春聲,校長助理劉濟科,學校教材工作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各院系和附屬醫院黨委(黨總支)書記、分管本科教學負責人、本科教務管理人員,以及教務部全體人員參會。會議由校長助理劉濟科主持。
  • 轉載 | 傳承紅色基因,擔當時代使命——陳春聲書記在2020年新生開學典禮上的寄語
    轉載 | 傳承紅色基因,擔當時代使命——陳春聲書記在2020年新生開學典禮上的寄語 中山大學哲學珠海 中山大學哲學珠海微信號 gh_f32c4b09117c 功能介紹 中山大學哲學系(珠海) 收錄於話題★
  • 國科大校長談首批本科畢業生:80%的學生初步深造,不考慮擴招!
    最近,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接受了採訪,對於本校第一屆畢業生和未來計劃招生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下面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具體情況。對於首屆本科生的出路,國科大校長進行了詳細介紹,根據調查,全校有99.5%的學生都想繼續深造,其中大概會有80%的學生能夠成功。
  • 中山大學將打造「無專業」本科教育
    中山大學將打造
  • 中山大學與吉首大學對口合作座談會順利召開
    為進一步推動中山大學和吉首大學新一輪的對口合作,吉首大學黨委書記白晉湘、校長廖志坤於11月4日率隊來訪中山大學,陳春聲書記、羅俊校長會見了吉首大學白晉湘書記、廖志坤校長。  11月4日下午,中山大學與吉首大學對口合作座談會在廣州校區南校園格蘭堂408會議室召開。
  • 中山大學,牽手中山市
    中山市委書記賴澤華,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林銳熙,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文龍,市委常委、秘書長李長春,我校黨委書記陳春聲,校長羅俊,副校長邰忠智,校長助理劉濟科參加座談。座談會由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馬駿主持。座談會上,楊文龍介紹了中山市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回顧了中山市與中山大學歷史淵源,表達了與中山大學開展合作的意願。
  • 中山大學附屬喀什醫院揭牌
    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正式成為中山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   文/羊城派記者 王倩 孫唯  醫療援疆再傳捷報。7月19日上午,中山大學附屬喀什醫院揭牌儀式在喀什舉行。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正式成為中山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
  • 中山大學黨委:黨的建設薄弱 黨內政治生活不嚴肅
    根據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的部署,2017年6月20日,中央第三巡視組向中山大學黨委反饋專項巡視情況。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同志向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巡視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中央第三巡視組組長劉維佳,副組長王新光、趙永旺、王曉光反饋了專項巡視情況。之後,劉維佳同志代表中央巡視組向中山大學黨委領導班子進行了反饋,巡視辦負責同志對巡視整改工作提出要求。陳春聲同志主持會議並作了表態講話。
  • 為什麼選擇繼續深造?一部分高校對本科畢業生選擇深造的原因出爐
    為什麼選擇繼續深造?在2019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中,一部分高校也對本科畢業生選擇深造的原因進行了調查。太原理工大學公布的調查數據中,「增加擇業資本、站在更高的求職點」佔比最高,為42.46%,其次是「提升綜合能力」和「對專業感興趣、深入學習」,而因為「延緩面對就業的困難」的原因選擇升學的畢業生佔比僅為7.10%。
  • 廈門大學黨委副書記林東偉調任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簡歷)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廣州3月26日綜合報導 中山大學官方網站「現任領導」欄目近日進行更新,據最新名單顯示,林東偉已任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據中國經濟網中管高校人物庫資料顯示,林東偉,1970年8月出生,長期在廈門大學工作,2012年任廈門大學黨委副書記。
  • 中山大學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年薪10萬+
    學校歷史悠久,始於1924年的國立廣東大學,1952年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合併而成新中山大學,現由廣州校區、珠海校區、深圳校區三個校區、五個校園及十家附屬醫院組成。人文社科、理學、管理學、醫學等方面學科優勢突出,四輪學科評估中,A類學科14個,位列全國前列。
  • 中國科學院大學三屆本科畢業生超9成選擇繼續深造
    中國科學院大學自2014年首次招收本科生,目前每年在全國12個省市招收近400名本科生,這些學生的就業深造情況如何?截至2020年6月30日,國科大三屆本科畢業生目前最低深造率為90.5%。國科大副校長楊國強表示,高深造率符合該校的本科生培養目標。統計表明,2014年,國科大共招收本科生332人。截至2020年6月底,共有321人畢業,佔實際入學人數的96.69%;其餘11人中途退學,佔實際入學人數的3.31%。
  • 本科畢業是選擇就業還是選擇繼續深造
    在本科畢業生總體深造率方面,清華大學以80.40%的深造率領先於其他高校,也就是說,平均每5個本科畢業生中就有4人選擇繼續深造。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本科畢業生境外深造率均在30%左右。此外,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畢業生國內升學率與境外深造率均在30%以上。在人大,考研、出國深造、參加工作基本各佔三分之一。
  • 黎孟楓任南方醫科大學副校長,曾任中山大學副校長近12年
    本文圖均為 南方雜誌微信公眾號 圖在此之前,黎孟楓擔任中山大學副校長近12年,期間分管過學科建設、科研、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高等繼續教育、體育、招生、外事等各項工作,同時兼任中山醫學院和基礎醫學院院長。
  • 37所名校本科畢業生大部分繼續深造,華南理工為何就業最多?
    文|劉冷絲欄目|絲說大學校園國內第三方機構統計了2016到2017年37所名校畢業生去向數據,這37所高校也是在各種排名中最為靠前的大學,其中,清華大學81.7%的本科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出國留學的佔據到27.5%
  • 山東省本科畢業生深造去向
    一般來講,本科高校的畢業生的去向無非是就業、待就業、深造與三種。本科高校開展高等教育,就業肯定是排在第一位的。刨除就業與待就業的畢業生,畢業後選擇繼續深造成為不少學生與家長心目中理所當然的選擇。而本科畢業生深造,又包括兩個方向的選擇:國內升學和出國(境)留學。本科層次的國內升學,即由本科升格為研究生教育,俗稱&34;(含保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