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胸懷理想,這理想要高、要遠,而指向理想的每一步,是當下我們做的每件小事。是按時作息、是鍛鍊身體;是認真聽課、是完成作業;是做好家務、是孝敬父母……
同時,家長可以坦誠地告訴孩子,人類對病毒、對自然的認識還不夠深,很多東西都有待進一步探索。循循善誘,能激發孩子對自然、對科學的好奇心。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提升自己的健康意識,提升公共衛生意識。從自身做起,用科學的力量保護自己,保護他人,才能在以後的人生中搏擊更大的風浪,去無限接近以至於最終達到自己的理想。
除夕之夜抵達武漢的醫療隊、馳援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們、堅守在崗位的外賣小哥、深夜唱響國歌的普通市民、一份份送到醫院的外賣、一次次慷慨的獻血、全國人民的守望相助……
逆境面前,我們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全國人民群眾緊緊地團結在一起,詮釋了何為熱血,何為萬眾一心!
這次疫情,沒有團結協作,湖北獨靠自身醫療系統難以收治如此多患者;沒有團結協作,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奇蹟」將是天方夜譚;沒有團結協作,可能導致疫情防控功虧一簣。
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合作共贏的社會,沒有一個國家會孤立地發展,任何一個成功的人,也都有一支龐大的團隊作為堅強的後盾。
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如此,絕不僅僅是學會更多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學會團結協作,藉助更多人的力量,解決問題,達到目標。
在2020年《開學第一課》中,陳薇院士通過「雲課堂」的方式給孩子們分享了關於疫苗的誕生故事和知識,並講述了她與團隊在前線和病毒作戰的經歷。
作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的「逆行者」之一,早在1月26日農曆大年初二,陳薇就已帶領團隊進駐武漢。
陳薇常對戰友說:「在生物防控的戰場上,我們是一線中的一線!」在頻繁接觸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職業危險面前,陳薇從未退縮,始終堅守陣地,毫無怨言地承擔科研工作者的責任。
疫情之下,責任之上,很多人依然默默堅守崗位,他們口中所說的「都是分內事」,其實就是責任,就是擔當。 責任就是做分內應該做的事情,是他律,也是自律;擔當是敢於承擔責任,關鍵時刻敢挑擔子,責任面前不迴避,不推諉,不退縮。
一個人沒有擔當,就沒有「骨頭」;一個人不懂得承擔責任,就永遠不會長大。
也許,不是每個孩子都有做英雄的機會,但每個孩子都應該且必須做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的人。我們的孩子只有懂得責任與擔當,「大家」與「小家」,才有了希望。
2020年3月1日的《新聞聯播》播出了這樣一則消息:「在武昌方艙醫院裡,有一位患新冠肺炎的高三女孩。在艙內治療的這些日子裡,她每天堅持學習,備戰高考,她說她的夢想是當一名老師。」
女孩名叫付巧,是武漢市第三十九中的一名高三畢業生。臨近高考,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改變了付巧原本的學習節奏與生活軌跡,然而她卻並沒有就此洩氣,相反,面對殘酷的疫情,她內心的堅韌感動著每一個人。
孩子不會「一夜長大」,而聰明的家長懂得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孩子在可控的範圍內「試錯」,通過看似簡單的「挫折教育」,逐漸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堅毅力,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獨立。
成長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只有熬過了艱難困苦和坎坷挫折,才能看到最美好的風景。
「少年強,則國強」,面對困難不服輸的青春最美麗,向著夢想高歌前行的堅韌腳步,才最動人。
「刻苦學習知識、堅定理想信念、磨鍊堅強意志、鍛鍊強健體魄」,2020年這堂「開學第一課」帶給我們感動、反思、叩問、希望,同時告訴孩子們,當時代召喚,希望他們能挺身而出,綻放屬於他們的光芒!
來源 | 開學第一課《築起一道生命的長城!他們用行動詮釋了何為逆境衝鋒的中國人》《一間特別的教室、一份特別的課本、一位特別的老師,見證了青春最美的模樣》《「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開學第一課》上鍾南山這句話振聾發聵!》《「中華民族是英雄的民族,但它也是在磨難中成長起來的」,聽張伯禮講述中華民族抗疫史》《「除了勝利,別無選擇」,軍人的使命與科學的精神在陳薇身上合二為一》《築起一道生命的長城!他們用行動詮釋了何為逆境衝鋒的中國人》《「健康成長比成績更重要」,張文宏醫生給少年兒童帶來十大健康寶典》《「仰望星空,北鬥璀璨。腳踏實地,行穩致遠」,「北鬥人」用科學點亮星空》
本文編輯 | 李孜
責任編輯 | 李孜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閱讀原文,下載中國教育報APP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