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歲的熊卓今年5月辭去共青團北京市委書記,近日被清華大學長聘副教授,特別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日前已重返母校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任教。
今天是第36個教師節,關於教師節的新聞很多,看到這樣的新聞,不能不說最意外也是最暖心的一則新聞,說是意外,中國自古就有「學而優則仕」傳統觀念,43歲官至正廳,風華正茂,照此軌跡走下去,前程不可限量,這是多少人羨慕而又嚮往的一條人生成長之路。而熊卓卻選擇在「無限風光在眼前」按下了切換鍵,回清華當一名教書育人的教師。
此前,也有媒體報導,一些官員在自己的人生高光處掛印而去,他們選擇的是下海經商,利用在官場聚集的人脈為自己掙更多的錢。而教師是什麼,意味著清貧,意味著付出和奉獻。因此,熊卓的做法贏得了網友的一致點讚和敬意,我和許多網友一樣,對熊卓表達了敬意和節日的祝福。
看熊卓的經歷,頂著清華大學優秀畢業生、清華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林楓輔導員獎獲得者的光環,從政之路順風順水,一路高歌猛進,在43歲就達到了多數人無法企及的高度,可見是一位非常優秀難得的人才。如此優秀的人才回歸教師隊伍,假以時日,肯定也會在今後的教師工作崗位上做出同樣突出的成績。
前一段時間,我們還在糾結一群清華北大研究生、博士生在杭州扎堆報考街道公務員,教育是強國之基,優秀的人才都去做官去,誰還來搞教育作學問。今日看到熊卓回歸教師隊伍,不免又令人心慰。
現在的社會愈來愈多元、包容,對於每個人的選擇不必大驚小怪,也不必過分解讀。每個人都有夢想,只不過在實現人生目標過程中,要不斷嘗試,不斷校正人生的方向,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無論其在什麼位置發光,都是促進社會進步的一部分。如熊卓,歷盡繁華,回歸簡單,仍是少年。
一個優秀的人選擇當老師,是開啟另一段精彩的人生,在教師隊伍裡,自此多了一個優秀的人才,是送給教師節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