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氣象局長會上,這些「高頻詞」引發熱議!

2020-12-15 中國氣象局

在2020年全國氣象局長會議上,大會工作報告的關鍵表述和點睛之筆,在與會代表中引起強烈反響。「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成氣象強國」等七組「高頻詞」成為大家熱議的焦點。

堅持黨的領導、

堅持服務國家服務人民

擊鼓催徵,砥礪前行。

「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新時代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賦予了重大使命,帶來了重大機遇,提供了重大動力。」

「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包含著對氣象工作的深厚感情,對氣象事業的親切關懷,每一句話都說到我們心坎上。」

「每一句都含金量巨大。」

「更認識到氣象人的責任重大,也感受到國家對氣象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期望。」

——在2020年全國氣象局長會議上,與會代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反響熱烈,紛紛表示「眼裡亮、心裡暖,工作更有底氣、幹勁和奔頭」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指明了新時代氣象事業發展的根本方向、戰略定位、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任務,是新時代氣象事業發展的根本遵循。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是氣象部門一項長期的政治任務。

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雅鳴在會上作題為《堅持服務國家服務人民 加快推進氣象強國建設》的工作報告。與會代表表示,該報告站位高、立意新、謀劃遠,體現了政治站位、戰略思維、國際視野、大局意識、專業精神,提振士氣、催人奮進。

報告指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根本方向。這闡明了新中國氣象事業70年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基本經驗,又明確了新時代氣象事業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根本遵循和方向。

2019年,中國氣象事業取得了亮眼的成績。氣象全面融入和服務鄉村振興、脫貧攻堅、軍民融合、區域協調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獲得了各方高度認可。同時,氣象服務公眾滿意度達91.9分,再創歷史新高。氣象部門在提供更智能、更貼心、更精細的氣象服務上取得實效,讓人民群眾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氣象服務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加強頂層設計,把氣象事業放到國家重大戰略中去謀劃。」與會代表深感氣象工作的歷史使命,表示要增強服務國家服務人民、加快建成氣象強國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以人民為中心是最大的政治。」與會代表進一步形成共識,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氣象事業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氣象事業好壞評判標準,由人民、由各行各業來評判。」「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於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各個環節。」與會代表說。

生命安全、生產發展、

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2020年全國氣象局長會議提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著力推動新時代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必須牢牢把握氣象工作關係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戰略定位。把握這一戰略定位,要求我們始終堅持趨利避害並舉,在國家發展進步和保障改善民生中發揮重要作用。

「必須要徹底改變觀念,氣象事業發展好壞不是自己評判的,應該由人民和各行各業評判。」與會代表認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把握「四生」戰略定位,必須從黨長期執政的高度認識氣象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及宗旨意識永不動搖。

「如果氣象服務搞不好,那就是破壞了民心,就是從氣象角度破壞了黨的執政基礎。」與會代表表示,以人民為中心,也絕不是一句簡單口號,而是有具體的內涵。一個鮮明的表現就是,我們的服務產品怎麼爭取到更多用戶、用戶滿意度是否越來越高、是不是有越來越多的用戶在用氣象服務產品並有積極反饋,我們在發展理念、發展目標上,能不能從用戶的角度如「隨時掌握身邊不超過一公裡的天氣預報」等去考量,如果做不到,便不能稱為以人民為中心。

保障民生如此,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各行各業同樣如此。與會代表表示,「在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中發展氣象事業」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本單位的工作找到了更新的定位和目標。各地生態氣象服務工作為地方康養、旅遊產業發展,為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決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氣象工作在服務國家戰略、支撐各行各業發展方面得到了新的肯定。在未來的工作中,需要繼續深化供給側改革,推進各項工作提高業務專業化水平,在業務、人員、服務上不斷調整,加強超前性、前瞻性謀劃,不斷提高科技內涵和科技硬實力。

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

加快建成氣象強國

有目標就有擔當,有方向就有力量。

2020年全國氣象局長會提出,必須牢牢把握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成氣象強國的戰略目標

回顧過往,氣象事業發展的歷程就是不斷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的歷程。氣象部門始終堅持氣象現代化建設不動搖,緊緊圍繞國家發展和人民需求,堅持趨利避害並舉,基本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氣象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最全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精細化、無縫隙的氣象預報預測系統,成為世界上服務體系最全、保障領域最廣、服務效益最為突出的國家之一。

氣象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的不斷提升,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維護國家安全、保障重大活動等作出了重要貢獻,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認可。

在新徵程中,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成氣象強國這一戰略目標,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貫徹落實,擘畫了新時代氣象事業發展的宏偉藍圖,彰顯了中國氣象局黨組的戰略謀劃和使命擔當。

與會代表認真學習領會這一戰略目標的深刻內涵,一致認為,把握這一戰略目標,就必須緊緊扭住新發展理念推動發展,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全面提高氣象綜合實力和整體競爭力。從氣象大國邁向氣象強國,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服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堅持走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深化氣象重點領域改革,強化人才支撐,加快構建氣象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新格局,發展人民滿意、保障有力、技術先進、更有活力、更加開放的氣象現代化。

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與會代表展開深入討論——

有的代表認為,建設氣象強國,要在提高數據產出和應用能力與提高模式水平上有作為,這需要廣大氣象幹部職工從自身做起,思考深入一點、透徹一點,「大的事業格局,需要大的科技格局、大的人才格局、大的合作格局」。

有的代表認為,堅持現代化建設不動搖,必須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落腳到提高能力上,「沒有落實到提高能力的發展不是發展」。

有的代表表示,既要從更高站位、更廣視野認真做好規劃,融入國家重大戰略謀篇布局,也要圍繞戰略目標確定任務,推出具體舉措,以改革破解體制機制難題。

新時代提出新使命,新徵程呼喚新作為。戰略目標的實現,廣大氣象幹部職工當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無前的姿態接續奮鬥。

築牢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作為新時代氣象事業發展的根本遵循,突出強調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工作報告提出,習近平總書記把保障生命安全位列氣象工作戰略定位之首,充分體現了氣象防災減災是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救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這是一個基本國情。「防災減災,氣象先行,切實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作用」,這是與會代表的深切體會,也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義不容辭的氣象擔當。

與會代表表示,氣象部門在探索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方面進行了多方探索和有益實踐。第一道防線要求提高預警信息發布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一條看似「簡單」的預警信息,凝聚著監測、預報、服務等大量科技支撐力量。

要牢牢把握第一道防線,全國氣象部門必須下好一盤棋、織好一張網。與會代表認為,從過去定位「消息樹、發令槍」到現在「第一道防線」,既是對氣象工作的肯定,也是國家對氣象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期望,是未來氣象事業發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具有深刻意義。

與會代表認為,在保障生命安全上下功夫,發揮好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作用,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如何牢牢守住第一道防線,報告要求——

必須充分發揮氣象監測預報預警在綜合防災減災中的消息樹作用和在災害風險管理中的支撐作用,發揮氣象服務在應急救援中的基礎保障作用,發揮氣象部門在突發事件預警發布中的綜合樞紐作用;

主動融入國家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著力構建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預警信息發布、風險防範、災害應急管理四大體系,建立健全部門聯動、高效協同的氣象災害防禦工作機制,為各級黨委、政府防災減災和人民群眾避災贏得先機。

築牢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氣象部門要深入做好重大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預警服務工作,繼續強化面向政府防災減災決策指揮和應急管理的支撐保障能力,加強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能力建設,提高預警信息發布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科技創新

「堅持服務國家服務人民 加快推進氣象強國建設」,今年全國氣象局長會工作報告的主題得到與會代表的高度認可。大家紛紛表示,新時代氣象事業發展必須牢牢把握氣象服務國家服務人民這個根本,同時也必須堅持強化科技創新,堅持現代化建設不動搖。

過去一年,氣象部門召開了全國氣象科技創新工作會議,部署新時代氣象科技工作。數值預報模式、資料融合與再分析、氣候預測等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重要進展。大家也認識到,氣象部門科技創新驅動發展能力還有待增強,科技創新機制還有待完善,需要持之以恆加以解決。對此,與會代表紛紛提出意見建議。

有的代表認為,「氣象強國」絕不是喊口號,需要明確其內涵,建議組織專題研究,建立指標體系,明確戰略任務和具體工作目標。

在導向上,在注重發展是硬道理的同時,也要明確「硬」發展是沒道理的。能力提升、統籌集約、符合戰略謀劃的發展才是高質量的發展,沒有落實到提高能力的發展不能稱之為發展。

在動力上,推進科技創新,需要人才,需要合作。真正實現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就像考試從90分提高到100分,每提高1分都需要巨大的努力,需要大量人才在統一目標下同向同力,有組織地開展核心技術攻關,靠單打獨鬥是難以實現的。

與會代表建議,要不斷擴大提高氣象核心實力的人才「數量級」,發揮制度優勢,持續吸引並組織培養涉及核心業務計算、資料同化、科研創新等各領域人才。同時,也需要進行全局謀劃,將各方力量整合起來。

基層氣象部門擁有大量人才,如何發揮其在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中的作用也非常關鍵。過去一年,氣象部門部署研究型業務,也在優化預報模式上積極發揮基層氣象部門的重要作用。

與會代表認為,下一步需要對基層氣象業務進行準確定位,發揮基層氣象部門創新優勢與活力,在整體提升國家氣象硬核實力中發揮更大作用。

「一帶一路 」、三個全球

在2020年全國氣象局長會議期間,「一帶一路」成為與會代表廣泛討論的熱詞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外交場合要求風雲氣象衛星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服務,這對風雲氣象衛星的應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來,中國氣象局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深入推動氣象衛星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目前我國已向105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風雲氣象衛星資料,27個國家成為國際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用戶,30個國家通過綠色通道快速獲取風雲衛星數據。自主研發的「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天氣預報覆蓋137個國家(地區),獲得國際友人讚許。

與會代表表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成果有目共睹,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肯定。但要建設氣象強國還應開拓視野,放眼全球,與世界氣象組織接軌,深化地球系統的概念,進一步推進「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業務發展。

2017年中國氣象局被正式認定為世界氣象中心,一直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氣象防災減災為重點,踐行「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理念,為世界氣象組織(WMO)成員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長中短期天氣預報業務指導和氣象服務。但要構建氣象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業務新格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未來,中國氣象局將持續發展全球氣象業務,制定實施全球氣象業務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深入落實風雲氣象衛星國際服務計劃,進一步提升風雲衛星全球遙感監測分析能力,建設地球系統科學數據體系,聚焦國家戰略核心需求,在海洋、航空、糧食安全、氣候變化等領域形成全球服務能力。

要切實提高全球服務能力,還是要把科技創新擺在核心位置,以規劃為引領,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輪驅動,全面提高氣象綜合實力和整體競爭力,持續發展全球氣象業務。

通過討論,與會代表認識到,要提升國際影響力,核心是提升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水平,而科技創新是氣象事業發展的戰略支撐,應堅定不移地以創新驅動氣象事業發展,加快推進氣象強國建設。

到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不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

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猶如衝鋒號響。全國氣象人高度重視,圍繞黨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部署,結合行業特點,發揮獨特科技優勢,發起「智慧農業氣象行動」、 農村氣象災害預警服務「強基行動」、氣象服務品牌行動、氣象助力脫貧攻堅行動等一系列活動。

如今,與貧困決戰決勝的時刻已經到來。氣象還能在這場舉國之役中做些什麼?工作報告為氣象助力脫貧攻堅指明了方向:向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氣象保障」的工作總要求,「加快建設現代氣象為農服務體系,全力助推鄉村振興和決勝脫貧攻堅」。

這激起與會代表無盡的豪情和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要緊的是守住因災致貧、返貧的底線!」——有代表呼籲。怎麼守?——優化農村重點區域氣象災害監測網絡,實現農村氣象防災減災「六個一」標準化建設縣級全覆蓋。啥預期?——推動預警信息進村入戶,建立基層氣象防災減災的動態評估機制。

「必須主動適應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需求。」——有代表懇切。推進農業氣象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大勢所趨,提升現代農業氣象服務能力和效益,建設農業氣象精準服務品牌化大有可為。第一批特色農業中心成果初現,第二批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已在路上。

「氣象扶貧還有持續用力。」——有代表沉吟。要聚焦定點扶貧和行業扶貧,努力提高貧困地區綜合氣象服務能力,大家群策群力,「持續推進貧困地區城鄉氣象服務均等化」 「清潔能源扶貧」 「繼續開展自動氣象站維護等扶貧公崗建設」……每一個領域都有人思如泉湧。

「應挖掘氣候資源中的生態紅利。」——有代表雄心勃勃。「綠水青山」怎麼變為「金山銀山」?開展精細化農業氣候資源和農業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大力發展氣候資源開發利用、氣候可行性論證、氣候標誌認證等生態氣象服務……氣象必須有清晰的解題思路和實現路徑。

所有的分析、討論、思考背後,一個共同的聲音在迴響:「脫貧攻堅不獲全勝,決不收兵。」這是2020年堅定的氣象作答。

這些詞語,有些是對求索之路的回眸與總結,有些則是對新航程的眺望與期許。當它們匯聚在一起,描繪的是氣象事業抓住機遇,在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中堅持發展的壯美藍圖。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本文作者:中國氣象報記者趙曉妮 何孟潔 李一鵬 簡菊芳 李一鵬 王美麗 葉奕宏

微信編輯:刷克

審核:葉海英

轉載授權請聯繫:010-58995835(葉老師)

相關焦點

  • 全國氣象局長工作研討會上,這些詞高頻出現
    ◆2020年全國氣象局長工作研討會於11月24日至26日在京召開。◆ 會議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謀劃推動「十四五」氣象事業發展和氣象現代化建設,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貢獻氣象力量。
  • 代表委員熱議最高檢工作報告 用了哪些高頻詞?
    經筆者梳理發現,「及時」已成為代表委員熱議最高檢報告時的高頻詞。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陸河縣河口鎮營下村黨支部書記李金東:最高檢印發《關於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依法懲治「村霸」和宗族惡勢力犯罪積極維護農村和諧穩定的意見》,並把「村霸」和宗族惡勢力作為打擊的重點,太及時了,讓基層幹部感到心裡踏實!
  • 全國氣象局長工作研討會在京召開
    11月24日至26日,2020年全國氣象局長工作研討會在京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以下簡稱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系統謀劃「十四五」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進一步統一思想、凝心聚力,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貢獻氣象力量。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雅鳴出席會議並作總結講話。
  • 氣象局長:2020年24小時天氣預報準確率提高到90%
    據《人民日報》12月18日消息,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提高氣象災害防禦能力,這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是第一次。  如何落實十八大精神,進一步提高氣象災害防禦能力,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安全福祉?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鄭國光近日接受了記者專訪。
  • 氣象監測 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隨著氣象災害的多發性、異常性日益突出,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報的準確性和災害預警的時效性成為當務之急。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12日在全國氣象局長會上表示,2011年將重點做好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和應對防範工作,深入推進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 全國氣象科技活動周在南京開幕,「華為」、「信大氣象研究院」獲獎
    5月18日,以「科技強國氣象萬千」為主題的2019年全國氣象科技活動周南京主場活動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順利開幕。據了解,此次活動由中國氣象局、科技部、中國科協、江蘇省政府等共同主辦,由江蘇省氣象局、省科協等共同承辦。南京信大氣象科學技術研究院應邀參加本次活動。
  • 世界氣象組織(WMO)百年氣象站徽標中的神秘圖騰
    1月16日,在2018年全國氣象局長會議上,中國氣象局局長、世界氣象組織中國常任代表劉雅鳴為獲百年臺站稱號的臺站頒發世界氣象組織百年氣象站證書。時間往前追溯,2017年5月17日,在世界氣象組織(WMO)執行理事會第69次屆會上,首批60個WMO百年氣象站名單公布,中國申報的呼和浩特、長春、營口氣象站和香港天文臺成功入選。而擁有140年歷史的徐家匯觀象臺則推動了世界氣象組織百年氣象站認證機制的建立。
  • 認識和理解自然規律 發揮氣象防災減災作用——訪中國氣象局局長...
    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題:認識和理解自然規律 發揮氣象防災減災作用——訪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新華社記者高敬今年3月23日是第59個世界氣象日,主題是「太陽、地球和天氣」。當日,中國氣象局舉行啟動儀式,2019年世界氣象日開放活動在全國同步啟動,邀請公眾走進氣象部門,樂享氣象科普大餐。今年氣象日的主題有何深意?
  • 第八次全國氣象預報工作會議召開
    12月1日,第八次全國氣象預報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以下簡稱「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全國氣象局長工作研討會精神,總結「十三五」期間發展成就,系統謀劃「十四五」時期預報業務發展,堅持改革創新提升精準預報能力,積極構建氣象預報新業態,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雅鳴出席會議並講話,副局長宇如聰作工作報告。
  • 我國建成現代氣象預報預測系統
    本報北京12月27日電 (記者劉毅)氣象部門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電視電話會議27日召開。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在會上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氣象現代化建設突飛猛進,變化翻天覆地,被世界氣象組織正式認定為世界氣象中心,成為全球9個世界氣象中心之一,標誌著我國氣象現代化的整體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 共建氣象強市 保障商丘區域中心城市建設
    12月22日,市政府與省氣象局舉行市廳合作聯席會議,籤署共建氣象強市保障商丘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合作協議,促進商丘市氣象現代化向更高水平發展。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王鵬祥,市長張建慧出席籤約儀式並座談。省氣象局副局長孫景蘭,副市長王金啟、曹月坤參加。
  • 全國氣象服務科技創新交流會議召開
    11月30日,2020 年度氣象服務科技創新交流會在海南海口召開。會議圍繞「匯聚創新智慧、共謀高質量發展」主題,就氣象服務科技創新前沿和發展趨勢開展交流。會議認為,進入「十四五」時期,氣象服務亟需進行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要更加突出創新驅動發展,突出開放融合,突出質量和效益,積極構建智慧精細、開放融合、普惠共享的現代氣象服務體系。氣象服務包含了保障生命安全、融入生產發展、圍繞生活富裕、助力生態良好、瞄準精細服務和完善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六大重點任務。
  • #2020年全國氣象科普日#安徽省氣象知識網絡競賽活動開始了
    按照《關於轉發「中國科協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技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關於舉辦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的通知」的通知》安徽省氣象學會決定於2020年9月19日—25日開展「2020年全國氣象科普日安徽省氣象知識網絡競賽活動」。
  • 高鐵成為「兩會」高頻詞是眾望所歸
    春天的盛會又一次奏響時代的強音,在這場世界矚目、國人關注的盛會上,高鐵不僅成為眾多代表委員的交通工具,而且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更成為「兩會」高頻詞之一。  其實在筆者看來,作為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和當下百姓出行最為流行的交通工具,高鐵成為「兩會」的高頻詞並不奇怪,可以說是「眾望所歸」。
  • 海南:組織參加第十五屆全國氣象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選拔賽
    9月1日上午,海南省氣象局在海口組織全省22名選手參加第十五屆全國氣象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選拔賽的開幕式及海南賽區的比賽。省局羅建平副局長、全省22名參賽選手和觀測與網絡處、人事處、黨組紀檢組、省氣象探測中心、氣象信息中心、氣象服務中心等單位相關人員出席開幕式。開幕式後,羅建平局長作了動員講話,要求選手們正確對待考試,調整心態,考出水平。
  • 市政府與省氣象局籤署合作協議 共建氣象強市保障商丘區域中心城市...
    王鵬祥 張建慧出席 12月22日,市政府與省氣象局舉行市廳合作聯席會議,籤署共建氣象強市保障商丘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合作協議,促進商丘市氣象現代化向更高水平發展。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王鵬祥,市長張建慧出席籤約儀式並座談。省氣象局副局長孫景蘭,副市長王金啟、曹月坤參加。張建慧對省氣象局長期以來對商丘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他說,商丘是全國綜合交通樞紐、農業大市和新興工業大市,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農產品資源和人力資源豐富,產業特色鮮明、板塊經濟突出。
  • 黃山光明頂上將建高山氣象博物館
    原標題:黃山光明頂上將建高山氣象博物館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1月10日,黃山國家氣象公園試點建設申報方案在省氣象局通過專家論證,光明頂氣象站將建設高山氣象博物館。
  • 奶農「倒奶殺牛」事件持續發酵引發熱議
    奶農「倒奶殺牛」事件持續發酵引發熱議   我國乳業發展再現行業危機   □ 本報記者  徐建華  奶價下跌,原奶滯銷,倒奶殺牛……進入2015年,各地奶農「倒奶殺牛」風波持續發酵,引發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 9人6團隊獲「全國氣象教學名師」 和「全國氣象教學團隊」稱號
    中國氣象報記者李一鵬報導9月15日,中國氣象局印發通知,公布第二屆全國氣象教學名師和首批全國氣象教學團隊入選名單。按照《全國氣象教學名師遴選辦法》和《全國氣象教學團隊建設和管理辦法》,經各單位推薦、專家組評審、中國氣象局黨組審定,蘭州大學王澄海、南京大學劉紅年、國防科技大學張立鳳、廣東海洋大學範伶俐、瀋陽農業大學殷紅、中國海洋大學盛立芳、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銀燕、中山大學簡茂球、中國氣象局氣象幹部培訓學院熊秋芬獲「全國氣象教學名師」稱號。
  • 全國氣象快手矩陣正式啟動 百家氣象快手號集體上線
    12月17日,全國氣象快手矩陣啟動活動在京舉行。由全國氣象部門百家快手號構成的宣傳矩陣集體上線。活動現場發布了《2020氣象短視頻影響力榜單》,並公布了第二屆全國氣象短視頻創作大賽評選結果。構建全國氣象快手矩陣,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中國氣象事業70周年重要指示精神、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中國氣象局黨組關於加強氣象融媒體建設的部署要求,匯聚全國氣象融媒體創作力量,推動短視頻在氣象新聞宣傳科普中的應用,講好氣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