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掠影:他的人生沒有圍牆 | 訪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林振宇

2021-02-22 福州大學研究生教育

      「人生有規劃、需要規劃,但人生不可規劃。人生的設想很難跟上變化,需要做的,是每一步都做好準備、應對、努力。」說這話時,林振宇的椅子隨著他說話的節奏一前一後地微微晃動,臉上的笑容一直掛著,說不盡的泰然。

      「我以前從沒想過有一天會在學校當老師,我有過一堆的設想,但裡面從來沒有當老師這一項。」讀書時,他只是一直想要一個博士學位,無關學術、無關執教,僅僅就是一個念頭,一種堅持。於是,為著這一股子執拗,儘管已經多次走向了心儀的業界,林振宇最終還是回到了科研的路上。

      

      「我曾攻讀過另外一個博士學位,但讀起來才發覺與我的預想並不一致。我想,如果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是很痛苦的,於是我選擇了退學。」最終,在陳國南教授的建議之下,林振宇走進了食品安全分析與檢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如今,他專注於研究食品安全的快速檢測和疾病的家庭診療方法開發,讓普通的老百姓能夠使用低成本的方法自主檢測食品安全與疾病隱患,使安全問題像試紙反應一樣鮮明呈現。上貨架、使研究產品能夠真正解決實際問題,是他的堅持。他喜歡和業界的人聊天,三五好友,一壺茶水,那是另一種思維的碰撞。

      他的人生沒有圍牆,有的是向著心之所想,從容面對著更多的變化。林振宇收學生的時候,總會問:你為什麼要念研究生?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若是真摯地問出來,同樣蘊含著叩問心靈的力量。

      他曾遇到一個保研的學生,面對這個問題時良久地沉默著。末了,那學生說自己確實沒有想好,放棄了保送的資格。他也曾遇到學生直白地告訴他,讀博就是想將來回老家,找個學院或師專工作。於是便欣然應之。於他而言,目標沒有高低之分,亦沒有高尚與否之分,至少那學生目標明確,確有動力。雖然人生不可規劃,但若毫無方向,何以有前行的動力?

  對學生目標無高低之分,對自己,他亦是如此。林振宇認為自己帶學生,希望學生能夠取得良好的發展,從不是因著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口號,僅僅是為著這是自己的本職工作,而這工作,可以給他為之持續奮鬥的成就感,是他的驕傲所在。  

      他的人生沒有圍牆,有的是不為虛禮所束縛,初心不輟。「生活永遠是第一位。」林振宇說的時候帶著一種自豪。我理解為,這是他對自己的人生遊刃有餘地把控的自豪,也是他對家庭經營付出的自豪。

  時間是有限的,但只要做好時間管理,提高單位時間的利用率,時間是可以拉長的。周末要陪家人。妻女在廈門,他每周都乘坐動車,從心的這一頭,回到心的那一頭。在動車上,他便好好改文章,看資料,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做好工作。工作日要帶學生。備課、答疑、指導科研,繁雜的工作佔據了大量的白晝。但無論在校與否,每天九點前,五點後,都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可以用於完整的科研。

      生活和工作從來都不衝突。「我認為教學和科研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在教學的過程中,雖然需要花大量時間把基本原理、最新進展弄得很透徹、很全面。但這在做科研中同樣也是受益無窮。時間的衝突自然便無處說起。

     「唯一的衝突或許就是在『不自由』上。科研是很自由的,不是說一天工作八個小時,而是可以隨時隨地去做的。但教學就是定點定時的。」但只要安排得宜,教學和科研,實在算不上衝突。
  

      他的人生沒有圍牆,生活不受限,科研不下班。面對時間的禁錮,他好整以暇,怡然自得。

  如今的社會迅急浮躁,學生們也漸漸隨波逐流、坐立難安。很多學生都是工作為先,實驗論文次之。殊不知,文章速成、利益導向,終究是很麻煩的,因為這意味著失掉了沉澱,浪費了人生中不可複製的一次完整的科研鍛鍊機會。因此,儘管林振宇常常和學生傳達「生活為先」的精神鼓勵,但在指導學生時卻十分嚴格謹慎。每周要面對面討論、做報告,既管控進度,又鍛鍊做報告的表達能力。

  他深知,學習刻苦者往往是十之二三,很難強求。更令他憂心的是現在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弱。面對儀器,若有損壞往往是束手無策,卻很少去嘗試解決。還是像個孩子。

  而在日本求學時,他眼見學校沒有圍牆,上課地點、選課內容自主選擇;眼見學生獨立生活,自己問題自己負責。相比之下,在象牙塔中,去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使其迅速成長、獨當一面是國內教育必須解決的燃眉之急。


      他的人生沒有圍牆,他亦希望學生們可以不受圍牆所限,海闊天空、各自成長。

相關焦點

  • 中石大兩位青年教師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中石大兩位青年教師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20-12-06 14: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北大學2人獲2020年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結果,西北大學物理學院教授趙立臣主持的「可積系統與非線性局域波動力學」與地質學系副教授孫聖思主持的「構造地質學」分別獲得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項目直接經費均為120萬元。
  • 我校王友清教授喜獲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特別是,學院王友清教授申請的「人體血糖動態過程的安全控制」項目喜獲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實現了我校在該項目上的零的突破!  獲得山東省傑出青年基金、霍英東青年教師獎、新世紀優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青年英才獲得者以及IEEE高級會員,他是第一位榮獲IFAC頒發的Journal of Process Control
  • 成都大學誠邀青年才俊依託我校申報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
    二、項目介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勵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方面已取得較好成績的海外優秀青年學者(含非華裔外籍人才)回國(來華)工作,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性研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的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自覺踐行新時代科學家精神;(2)出生日期在1980年9月1日以後;(3)具有博士學位;(4)研究方向主要為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5)在2021年4月30日前,一般應在海外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研發機構獲得正式教學或者科研職位
  • 楊全紅:詩意的「碳」人生——記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天津...
    楊全紅,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研究方向為碳納米材料和納米能源材料(鋰電池和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近十年,他將科研精力主要放在了高體積能量密度儲能器件的設計上,並在石墨烯緻密儲能應用中取得了一系列關鍵性的技術突破。    做科研、寫詩、傳遞碳之美,是楊全紅科研、教學和生活的「三駕馬車」。
  • 1994-2020年4579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信息匯總
    8 月 11 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今年「傑青」上榜人數依然為 300 人。在科研界,國家「傑青」經常被視為國內除兩院院士外最有分量的獎項之一,也被譽為「院士的搖籃」。
  • 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近日,2019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申請人的最終評定結果正式公布,西安光機所盧孝強研究員申報的「光學遙感影像數據智能分析」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資助。   盧孝強,西安光機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智能光學、光學遙感數據處理、機器視覺、模式識別方面研究。主持包括國家自然基金、重點研發項目等多項國家級項目。
  • 樂清籍青年科學家陳擎 獲2020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評審結果,樂清籍青年科學家陳擎獲此殊榮。他的研究一貫秉持基礎科學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方針。陳擎在香港科大領導和參與了多個儲能材料相關的大型項目,所取得的成果獲得了學術界的好評和工業界的青睞。他在2019年指導的一項有關電液體燃料的工作,被認為會對儲能產業產生巨大影響,為電網級別電力儲存提供廉價高效的解決方案。
  • 中國藥科大學「豪森」優秀研究生導師(團隊)獎——李萍
    1導師個人簡介李 萍 中國藥科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生藥學科帶頭人,天然藥物活性組分與藥效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江蘇省十佳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兼任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美國藥典委員會草藥法典東亞專家組成員等。
  • 1100位國家傑青!近五年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單位統計
    國家傑青在我國含金量僅次於院士,也通常被稱為是院士候選人或「院士搖籃」。國家傑青每年資助200人,19年開始擴增到300人。傑青入選數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單位的科研實力。看高校對近五年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所在單位進行了統計。
  • 2020年國家傑青獲得者名單出爐,天津大學5人入選!
    8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天津大學共有5位教授入選。,天津市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18),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15),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13),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專項和國家&34;等10餘項國家級項目。
  • 4名山西科技工作者獲得2019國家優秀青年基金!
    山西晚報訊(全媒體記者 梁成虎)8月18日,山西晚報從省科協了解到,在剛剛公布的2019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名單中,太原理工大學李立博、崔豔霞,中北大學唐軍,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陳成猛等4名山西科技工作者上榜。
  • 2位華師教師,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向...
    2位華師教師,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向...澎湃號·政務 本文原標題:《2位華師教師,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 【分享】誠邀海內外英才參加2021年北京大學工程科學優秀青年人才...
    目前,力學與工程科學系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8人,特聘教授7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4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他們均活躍在教學和科研的第一線。2012年全國第三輪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並列第一。2014年國際同行評議(IPR),專家對於力學系的整體水平給予肯定。
  • 4名青年學者獲得2019國家優秀青年基金
    &nbsp&nbsp&nbsp&nbsp8月16日,2019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名單公布,太原理工大學李立博、崔豔霞,中北大學唐軍,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陳成猛4名山西科技工作者上榜。
  • 誠邀海內外英才參加2021年北京大學工程科學優秀青年人才國際論壇
    目前,力學與工程科學系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8人,特聘教授7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4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他們均活躍在教學和科研的第一線。2012年全國第三輪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並列第一。2014年國際同行評議(IPR),專家對於力學系的整體水平給予肯定。
  • 香港理工大學四位學者獲2020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中新社香港9月22日電 (記者 張曉曦)香港理工大學22日表示,該校四位青年科學家獲得本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每人將獲得120萬元人民幣,直接支持他們在香港進行研究,資助期限三年。據悉,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於2019年首次向港澳地區開放。該基金項目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較好成績的青年學者(男性未滿38歲,女性未滿40歲),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快速成長,培養有望晉身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人才。
  • 南京農業大學誠邀優秀青年才俊加盟
    為加速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前沿的優秀青年科技創新人才,南京農業大學誠摯邀請優秀的青年才俊加盟,申報2021年「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
  • 西工大6名青年教授獲得2019年陝西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西工大新聞網12月20日電(李崧維)近日,陝西省科學技術廳公布了2019年陝西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獲得者名單(陝科辦發〔2018〕270號),全省共有33名青年學者入選。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李慧平,材料學院李宏偉、範曉麗、謝科予,理學院顧軍渭,光學影像分析與學習中心黃慶華等6位青年教授獲得資助。
  •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呂欣教授來學院作學術報告
    報告邀請了國防科技大學系統工程學院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呂欣擔任主講人,經管學院黨委書記莊興華、經管學院及兄弟學院部分教師和研究生參加了此次會議,講座由經管學院呂欣教授以「網絡科學在公共衛生當中的前沿應用」為主題,介紹了大數據建模與傳統計算方法相比所擁有的優勢,並結合具體的事例、數據、圖表,展示了大數據在公共衛生安全中的前沿應用,